唯物论和辩证法吧 关注:3,059贴子:29,261
  • 19回复贴,共1

懂军事的来进来说说【军事辩证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记得哪个贴子说吧主懂历史和军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9-15 07:17回复

    主要内容 
    军事辩证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唯物辩证的战争观;
    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
    军事力量建设的辩证规律;
    军事认识的辩证规律;
    作战指导的辩证法和军事方法论等。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09-16 01:56
    回复

      唯物辩证的战争观
      战争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彻底消灭了阶级和国家之后,战争也将随之消亡。马克思主义者研究战争的目的,是为彻底消灭战争创造必要的条件。战争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有着内在的联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当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此,战争归根结底根源于经济利益的对立和冲突(包括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生存条件的争夺)。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意识形态,对战争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战争难以避免,战争与和平之间相互排斥、相互联结、相互转化的矛盾运动一直存在。由于战争性质的不同,战争能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也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革命战争通过摧毁没落阶级的政治统治和腐朽的社会制度,为社会的进步开辟道路。
        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战争的性质。由于从事战争的阶级、国家、民族和政治集团的政治目的不同,战争的性质也就不同。凡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的,是正义战争,否则,是非正义战争。战争性质决定人心的向背,正义战争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非正义战争必然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战争的性质决定对待战争的态度,并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战争。
        战争依赖经济条件以及科学技术。战争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以整个社会的生产为基础。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经济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因素,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一旦技术上的进步用于军事目的,必然会引起军队的组织方式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化。现代条件下,科学技术对战争的推动作用和胜负影响,表现得尤为深刻。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09-16 01:57
      回复

        军事力量建设的辩证规律 
        军事力量建设中存在着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军事力量建设中各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构成了军事力量建设的辩证规律。军事实力、军事潜力和威慑能力三者的关系,是军事力量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军事实力主要是指已经编组、装备的现实军事力量。军事潜力是指进行战争的潜在能力。威慑能力是指依靠军事实力和军事潜力迫使对方认识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而不敢贸然诉诸武力的能力,是军事实力与军事潜力的统一。提高威慑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军事实力与军事潜力的辩证关系。从军事潜力到军事实力,中间有一个转化的过程。现代条件下,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突发性、速决性的特点,往往不待军事潜力转化为军事实力,战争就结束了。因此,处于防御地位的国家,在和平时期,在加强军事实力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军事潜力,并注重建立和健全军事潜力向军事实力转化的机制,对于提高威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军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是军事力量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军队数量并没有丧失其军事意义。没有数量,也就无所谓质量。建立作战中对敌兵力兵器的数量和质量优势,仍然是基本的作战原则。但是,军队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已经具有了新的内涵。军队质量对作战胜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在某些战场条件下,仅靠数量优势已经难以弥补质量的劣势。提高质量已经成为军事力量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
          在军事力量的构成中,人和武器装备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两大基本要素。任何军队都是由人和武器装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结合而成的。武器装备是衡量军队战斗力的客观物质标志。重视武器装备的建设,是现代化军事力量建设的客观要求。但武器装备与人相比,“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武器装备也是人的知识的物化表现,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延伸。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必须注重提高人的素质,改善和发展武器装备,解决好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在人的因素方面,还必须解决军事素质与政治素质的关系。政治素质决定着人对战争的态度,它体现为军人的武德。军事素质主要体现为军人的理论素养、谋略智慧、指挥能力和军事技能等。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相结合才能符合现代战争对军人提出的素质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力量中的科学技术含量会越来越高。科学技术渗透到构成战斗力的人、武器装备、体制编制诸要素之中,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在武器装备方面,必须解决需求与可能的矛盾。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武器装备的更新速度空前加快。在武器装备研制上,解决需求与可能的矛盾显得更为重要。由使用者论证,往往偏重于作战要求,而忽略科技水平可能达到的程度;由生产者论证,则又往往偏重于现成的技术水平,缺乏作战需求的动力,因此两者必须紧密结合。但关键是研制部门必须了解作战要求。
          军队的内部外部关系 是影响和制约军事力量建设的重要因素。军队内部关系是指军队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军队外部关系是指军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性质的军队,其内部和外部关系有着不同的情况。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它有着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坚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并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也是军事辩证法研究的新课题。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4-09-16 01:58
        回复

          作战指导的辩证法
          正确解决作战指导中的诸多辩证关系,对克敌制胜具有重大意义。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战争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但还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出胜负,还需要加上主观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战争指导者不能超越客观物质条件许可的限度企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的主观指导不能离开客观物质条件,但必须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精神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有驾驭整个战争的能力,以夺取战争的胜利。
            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全局决定局部,统率局部;全局失败,局部必然不能保存。因此,作战指导者最要紧的是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注重对战争全局的把握。但全局不是脱离局部而独立存在的,而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大多数局部特别是关键性的局部失败了,全局也难保。作战指导者对于那些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局部应特别注意,要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上,即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
            战略与战役法和战术的关系。战略用来指导战争全局,战役法和战术则是它的局部。但对战术来说,战役也是一个全局。战略决定战役法和战术,战役法和战术服从和服务于战略,并保证战略的实现。战略与战役法和战术的关系是辩证的,有时是相反相成的,如战略上藐视敌人和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战略上的持久与战役战斗上的速决,战略上的内线作战与战役战斗上的外线作战,战略方向上的有规则有定向与战役战斗上的不规则无定向,等等。在战争指导中自觉地运用战略与战役法和战术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保证作战的胜利是十分重要的。
            在作战指导中,还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强与弱、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不确实性与确实性、流动性与固定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计划性与灵活性、集中与分散、退却与反攻、主要作战方向与非主要作战方向等之间的关系。作战指导者必须善于把握和处理作战指导中的各种辩证关系。作战决心的确定,尤其是那些带有决定意义的作战决心的确定,集中体现了指挥员的辩证思维能力。具有透视与把握战争发展的能力,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中抓住战机,及时定下作战决心,显示了优秀指挥员的才华、机智、魄力及将帅风度。确定作战决心是对多种行动方案的优化选择,一种方案的确定既是对其他与此相悖的方案的否定,又是一次选择的终结和新选择的开始。选择包含着创造。只有创造性思维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现代战争中,完全沿袭旧的指挥方法和使用传统的装备,是不能解决指挥中信息量显著增加、而要求决策的时间大为缩短这个矛盾的。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指挥手段,大力发展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同时也要看到,指挥自动化系统只能为定下作战决心提供咨询和某些依据,是实现信息快速传输、实施指挥的手段,并不是决心的本身。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指挥员的辩证思维、创造思维、军事计谋和勇敢坚毅的品格。
            战争是充满盖然性的领域,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交织作用于战场,对战争情况的认识和对战争的指导带有一定的风险性。风险性在军事领域表现得特别突出。战争情况瞬息万变,要求快速决策;而面对不确定因素,又必须慎重决策。及早定下决心,带有准备不周的风险性,但长时间准备也有可能丧失战机与突然性。所以,及时定下比较符合实际的决心,比拖延定下所谓“更好”的决心往往更有效。在坚持不打无把握、无准备之仗的军事原则中,并不排除指挥决心中的风险成分。完全明了敌情的指挥决心是很少有的,即使一时明了,在我变敌变的动势中,也无法总是对敌情一清二楚。主要情况大致搞清楚了,就应该制兵机之先。又如,集中兵力、形成攻击重点,本身就有危险的一面,即在其他方向的兵力可能处于劣势,而主要方向的成功,又有赖于次要方向的必要配合。不看到潜藏的危险,则孕育着失着;不敢冒一点风险,则会坐视成功机会的丧失。结构工程科学认为,过大的安全系数是浪费。用在战争上,过于密集的兵力部署会增大伤亡,至少会加重后勤的负担。而兵力过少,又不敷应用。掌握适度,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就是军事辩证法的体现。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09-16 02:01
          回复
            多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9-17 09:48
            回复
              吧里有没有对兵法、军事战略战术等感兴趣的?来聊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1-22 23:00
              收起回复
                推荐看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


                IP属地:广东12楼2014-11-23 13:51
                收起回复
                  @四色鹰


                  IP属地:广东13楼2014-11-23 14:00
                  收起回复
                    好长,看着好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1-23 16:32
                    收起回复
                      学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12-21 08: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