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卖不出去,果农愁眉苦脸。
阅读提示|往年中秋节过后,偃师市缑氏镇葡萄种植户正坐在家里数钱乐和。但今年他们却发了愁,还有不少葡萄没采摘,眼看一天天烂掉。“没有客户来收,采摘下来比在架子上烂得更快。”
偃师市缑氏镇以种植葡萄国内有名,葡萄种植历史有20多年,每年葡萄产值达2亿元。据了解,这里葡萄的成熟期处于我国南北方葡萄成熟的空当期,销售打的是“空当牌”。但由于今年天气偏冷花期延长半个月,与北方葡萄成熟期冲突,同时,粗放式种植、销售,导致葡萄品相差、销售难。按照亩产5000斤计算,截至目前该镇滞销葡萄达到1.7万吨。
【走访】种植户路边冒雨推销葡萄
9月12日上午,偃师市缑氏镇葡萄种植户李先生求助本报称,几十万斤葡萄没销路,天天下雨都烂到地里了,几十万元的投资恐怕付诸流水,夜不能寐。
13日上午,记者冒雨驱车前往偃师市探访,当行至207国道路段唐僧寺村附近时,道路两旁有几十家销售葡萄的摊位,还有销售自酿葡萄酒。当记者放慢车速时,五六个人冒雨来到车前推销葡萄。随后记者下车来到一老大娘的摊位前,“大娘,葡萄多少钱一斤?”“这两天便宜了,2块钱一斤,量大还可以优惠。”这位老大娘答道。
在和老大娘聊天中了解到,她家今年种植了30多亩葡萄,每年都是“葡萄贩子”上门收购。“今年不行了,没有人来收葡萄了,30多亩葡萄都零售了,到洛阳、偃师和周边县卖。”老大娘说,之前批发都不够,今年零售也难卖,她家现在还有10多亩葡萄未采摘。
【现场】挂在“架子”上的葡萄成串烂掉
随后,记者赶到种植户李先生的葡萄园,这里位于缑氏镇扒头村。远远望去,葡萄园里串串发红发紫的葡萄很是喜人,但是李先生却一直愁眉苦脸的。“不少葡萄都在架子上烂掉了,没有客户收购,摘了没地方储存烂掉得更快。”
在李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园里查看,葡萄架下到处是掉下来的葡萄,散发着腐烂的酸臭味。“你看看,都烂成这样了!”李先生扒开藏在叶子后的葡萄说,葡萄熟过头了,加上下雨,自动崩裂了,每株都有好几串。记者注意到,成串的葡萄都“张嘴”将瓤吐出来,只剩下葡萄皮。虽然下着雨,但还有工人在采摘葡萄。“刚才一个客户来电话要2000斤,以前都是上万斤、十万斤的要。”李先生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李先生的100多亩葡萄成本投资70万元,按亩产5000斤,每斤2元钱计算,每亩收入1万元,除去成本将净赚3000元,但是今年却全部要赔进去。截至目前李先生才卖了35万元,还有将近三分之二葡萄没有卖出去。
李先生说往年中秋节前葡萄已经卖完了,种植户都在家里喝茶数钱乐和呢,今年不少种植户出现了销售难。该村另一个种植户王如卿告诉记者,他的20亩葡萄到目前只卖了10亩。
【无奈】合作社不“成熟”
无法发挥相应作用
记者采访获悉,盛产葡萄的偃师市缑氏镇为了更好打开葡萄销路,成立了不少葡萄合作社。葡萄滞销,合作社是否发挥作用解决呢?对此,记者针对葡萄合作社进行采访。
张明耀,偃师市品尚葡萄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对于种植户葡萄滞销问题,张明耀也是一脸无奈,“不瞒你说,我们合作社今年葡萄都卖不出去,还怎么帮助种植户卖葡萄?”据张明耀介绍,他和郭耀武、张新昌等4人去年成立合作社,种植葡萄360亩。“去年根本不愁葡萄销路,拉葡萄的车子都排在院子门口等着,今年形势逆转,我们打电话求外地客户来,人家以各种理由推辞。”张明耀说,这个他也理解,商贩不会舍近求远,其中涉及到运输成本的问题。
此外,偃师市葡萄合作社还处于初级阶段,不是完全意义上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几个种植户联合起来,挂个牌子就是合作社。到了葡萄销售的季节,这些合作社先销售合伙人的葡萄,然后收取其他种植户的葡萄统一销售,这就造成一旦合作社成员种植的葡萄无法销售,就不可能再购买其他种植户的葡萄。
【探因】花期延长、品相差
导致葡萄滞销
对于今年葡萄滞销的原因,葡萄种植户给出了不同的原因。李先生把葡萄滞销归结为天气原因:往年中秋节前葡萄已卖完了,而今年还有一半没有售出。每年5月份葡萄开花,花期在一周左右开始坐果,但是今年花期时温度低,致使花期延长15天至20天,开花晚成熟就晚,这和外地葡萄上市赶在一起了,所有客商都在家门口收葡萄,造成葡萄的滞销。再者,几年来政府部门没有向种植户提供良好的销售环境,比如向外界推介本地葡萄等。
对此,张明耀有不同的看法,他告诉记者,天气原因不是葡萄滞销的主要原因。福建一个客商前几天来了,看了我的葡萄后说我们的葡萄串轻、颗粒不均匀、颜色不好,如果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每天可以向他发15万吨。“15万吨是个啥概念,我们葡萄还愁销路吗?说明白一点,我们的葡萄除了口感好之外在市场上是不具竞争力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葡萄种植、管理上下功夫,重质保量,打出我们品牌,这样就不愁销路。”张明耀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缑氏葡萄虽然远近有名,但在产品深加工方面一直很弱。目前缑氏镇只有“庄园”、“酒堡”两个葡萄酒加工厂,其葡萄储存已处于饱和状态,无法再收购种植户的葡萄,而各家各户作坊式的手工酿造葡萄酒也无法满足大面积种植的葡萄,致使丰收的葡萄过剩。
【回应】将引导种植户
提高质量打响品牌
张明耀告诉记者,目前种植户都有自己的技术人员,与其说是技术人员,不如说是“匠人”,这些“匠人”没有经过正规的技术培训,都是在种植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今年用这种方法种植好,明年还用,不好就改变套路,没有一个系统的种植技术。比如一根茎上有三串葡萄,按照技术要求剪掉两串,保证其中一串重量足、串型好、颜色正,但是种植户重视量不重视质,感觉剪了一串少卖一串钱,导致量大质差,而现在客户收葡萄越来越看中品相,所以卖不上好价钱。
同时,缑氏镇农办主任李新凯告诉记者,滞销暴露出不少问题。因坐落在这里的唐僧寺知名度高,大家熟知“唐僧寺葡萄”就是缑氏镇葡萄,再者工商部门规定不能以地名申请商标,所以都是口传唐僧寺葡萄;这里葡萄成熟期处于我国南北葡萄成熟的空当期,所以销售打的是空当牌,但是今年天气原因花期延长半个多月,和北方葡萄成熟期冲突;同时,种植户们粗放式种植、销售导致品相差,前些年出现过客商收葡萄时,种植户以次充好,使得不少客户流失。因此,多种因素导致今年葡萄销售难。
李新凯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葡萄还有三分之一没有销售,按照亩产5000斤计算,滞销葡萄达到1.7万吨。“今年惨淡的经营现状是好事,市场调节促使种植户重质保量,实现葡萄种植良性发展。”李新凯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1990年至1998年,这里葡萄销路非常好,大家一窝蜂都种植葡萄,但是接下来两年葡萄销路不好,不少村民把葡萄都砍掉种植农作物,后来行情好了又都种植葡萄了。“市场就是一把无情刀,粗放式经营和盲目跟风受到的损失很大,目前政府也正在引导葡萄种植户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打响品牌,让种植户腰包都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