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机构养老,二是居家养老。所谓机构养老,就是指老年人通过入住专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性服务机构获得其需要的24小时照料护理服务。目前所办的敬老院福利院的养老就是机构养老,它的实质就是24小时的全托性的服务。,但与养老机构的区别是白天的服务,(晚上一般不服务,)不是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而马陆农村托老所是兼具这两大功能的第三种服务,第三种模式。通过托老所这个社会组织为本该是子女及家庭其他成员提供而最后由社会组织和其他成员提供的服务。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地区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的矛盾,又弥补了农村居家养老照顾功能不足的矛盾,既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又有利于倡导互助友爱,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失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基本对策。
1.让老年人住进托老所解决子女及家庭成员的后顾之忧是当前农村干部群众的理想选择。老人及其家庭成员都希望有一个既不需要很多钱又能养老,既使子女解决没空和不会照顾老人又使老人心情愉快的地方;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让各级党和政府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已为农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特定的老年人,如农村独居老人,低收入老人,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目前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愿望和真实想法。因为:一是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实行,第一批独生子女家长也已为老年人,这些子女上有至少4个以上的老年人,更加盼望有一个托老的场所;二是由于年轻人向城镇方向居住,而老人仍留守在农村,居住分散家庭照顾功能逐渐减弱希望有新的形式能代替;三是高档新住宅的建造,使不少用不来电器、液化器和卫生器具的老年人,社会孝亲敬老氛围的营造,子女孝亲敬老意识的增强等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造和老年人入住养老场所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托老所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如果没有村级经济做后盾,没有老年人加入镇保,就建不起住不起托老所,目前的经济薄弱村,就是如此。所以说,托老所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适合当前上海农村经济发展的养老新模式,是解决目前农村老人住不起机构、机构住不下老人的一种绝好的办法,可看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内容和载体,也可看作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机制的一个形式,也是着眼于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一着棋子,笔者认为可维持相当一段时间。但托老所肯定要发展,托老所的发展必然是养老机构,它要通过升格改造来完成。所以托老所是福利院敬老院的低级形式,过渡形式,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机构养老。
3.对农村敬老院福利院纳入社会保障是无可厚非的,按照上海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走向一体化的设想,统筹城乡老人社会福利事业,既兼顾目前农村的现实,又看到将来的发展,有关部门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发现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对符合要求标准的同样发给营业执照。否则,无证经营,老人出了事,托老所很难解决。与其他养老机构一样,出台有关政策加以补贴 ,出台有关批建土地指标的政策。政府在政策和财力上要加以推动、协调、支持和保证。还要象敬老院福利院一样有床位补贴费,补贴额为当前敬老院福利院的一半,即5000元(市和区各承担2500元),不足部分由镇和村承担。社会化运作日常补贴经费也是敬老院福利院的一半,每人每月50元,由市和区承担。只有这样,才能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享受政府公共资源和服务,改变在此问题上的城市与农村、养老机构和托老所。
相关报道
1.让老年人住进托老所解决子女及家庭成员的后顾之忧是当前农村干部群众的理想选择。老人及其家庭成员都希望有一个既不需要很多钱又能养老,既使子女解决没空和不会照顾老人又使老人心情愉快的地方;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让各级党和政府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已为农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特定的老年人,如农村独居老人,低收入老人,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目前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愿望和真实想法。因为:一是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实行,第一批独生子女家长也已为老年人,这些子女上有至少4个以上的老年人,更加盼望有一个托老的场所;二是由于年轻人向城镇方向居住,而老人仍留守在农村,居住分散家庭照顾功能逐渐减弱希望有新的形式能代替;三是高档新住宅的建造,使不少用不来电器、液化器和卫生器具的老年人,社会孝亲敬老氛围的营造,子女孝亲敬老意识的增强等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造和老年人入住养老场所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托老所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如果没有村级经济做后盾,没有老年人加入镇保,就建不起住不起托老所,目前的经济薄弱村,就是如此。所以说,托老所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适合当前上海农村经济发展的养老新模式,是解决目前农村老人住不起机构、机构住不下老人的一种绝好的办法,可看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内容和载体,也可看作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机制的一个形式,也是着眼于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一着棋子,笔者认为可维持相当一段时间。但托老所肯定要发展,托老所的发展必然是养老机构,它要通过升格改造来完成。所以托老所是福利院敬老院的低级形式,过渡形式,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机构养老。
3.对农村敬老院福利院纳入社会保障是无可厚非的,按照上海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走向一体化的设想,统筹城乡老人社会福利事业,既兼顾目前农村的现实,又看到将来的发展,有关部门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发现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对符合要求标准的同样发给营业执照。否则,无证经营,老人出了事,托老所很难解决。与其他养老机构一样,出台有关政策加以补贴 ,出台有关批建土地指标的政策。政府在政策和财力上要加以推动、协调、支持和保证。还要象敬老院福利院一样有床位补贴费,补贴额为当前敬老院福利院的一半,即5000元(市和区各承担2500元),不足部分由镇和村承担。社会化运作日常补贴经费也是敬老院福利院的一半,每人每月50元,由市和区承担。只有这样,才能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享受政府公共资源和服务,改变在此问题上的城市与农村、养老机构和托老所。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