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吧 关注:86贴子:655

回复:老 子 通 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注释
①常:经常,总是,一贯;客观、真实地存在状态;
无为:不刻意而为——自然而为——按照自己本来就具有的运动规律、趋向、原理、法则而演化、运化;
无不为:没有应做而未做的事情;应做的事情都做了;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总是按照自己本来就具有的运动原理、规律、定理、法则、趋向而演化、运化,因而所有应做的事情毫无遗漏地都做了。
②侯王:在老子时代,实行的分封式的诸侯国,侯王应该是指的各分封国的侯王。如果所有的侯王都一致行动,那么就是天下统一行动了。所以就老子本意按现在的情况就应该是各国家、地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侯王就是指人的最高司令部——神元体的统帅(发放指令的)功能。
守:遵照(无为而无不为)做事(领导、引导);
化:演化、运化;
自化:自然演化——由于谷神的玄牝功能,生命按照自组织系统吸引子所制导的方向和既有的规律、法则、机理、定律等进行自组织、自演化——自生长、自强大、自稳定、自完善。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神元体如果能够为无为(谷神、抱一守中、真意、正念、定慧即等),生命就会按照自组织系统吸引子所制导的方向和既有的规律、法则、机理、定律等进行自组织、自演化——自生长、自强大、自稳定、自完善。
③欲作:使用增强了的神元体功能的欲望。比如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众人熙熙、俗人昭昭、众人察察等余思赘行。
镇:降服、沉浮、克制、克除;
朴:原始的、没有经过加工的;道是宇宙本时空最原始的物质,而且无名;另外神元体(神经系统综合单元体)的寂然不动的状态(即为无为,后世道教称之为元神,佛家称之为真如、实相)也是原始的,没有经过加工的神的原始状态;因此,朴既可以指道,也可以指元神;也可以兼指二者,在操作上也没有本质区别。因为神元体与道同体同功。
无名之朴:还没有名相的道和(或)寂然不动之神元体。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自生长、自完善、自稳定、自强大后就会产生使用增强了的神元体功能的欲望,这时我就会用没有名相的道和(或)寂然不动之神元体把它降服下去。
④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寂然不动的神元体就会重新归于无欲;
⑤静:寂然不动曰静,阴神(识神)合于阳神(元神)也叫静;
定:定于静叫定;确定、确定的;定理、定局;格局确定;
天下:整个身体的生命状态;
不欲:不再产生妄用增强了的神元体功能的欲望;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用阴神(识神)合于阳神(元神)实现了不再产生妄用增强了的神元体功能的欲望,整个身体的生命状态的格局就会自然确定——实现宇宙发展演化终极目标——神然体(真人、至人、佛)


IP属地:河北168楼2015-08-06 14:13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道总是按照自己本来就具有的运动原理、规律、定理、法则、趋向而演化、运化,因而所有应做的事情毫无遗漏地都做了。神元体如果能够为无为(谷神、抱一守中、真意、正念、定慧即等),生命就会按照自组织系统吸引子所制导的方向和既有的规律、法则、机理、定律等进行自组织、自演化——自生长、自强大、自稳定、自完善。自生长、自完善、自稳定、自强大后就会产生使用增强了的神元体功能的欲望,这时我就会用没有名相的道和(或)寂然不动之神元体把它降服下去。寂然不动的神元体就会重新归于无欲。用阴神(识神)合于阳神(元神)实现了不再产生妄用增强了的神元体功能的欲望,整个身体的生命状态的格局就会自然确定——实现宇宙自组织系统发展演化的终极目标——神然体(真人、至人、佛等不同称谓)。


    IP属地:河北169楼2015-08-06 14:18
    回复
      体悟
      许多同道在经过一段为无为的修炼以后,就会使自己的能力(认识能力,做事能力,心理素质、辩论能力,写作能力等)有所提高,所以很容易使自己产生高人一筹的错觉,因此就很容易产生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众人熙熙、俗人昭昭、众人察察等余思赘行。此时可千万不要忘记老子在本章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和告诫——“镇之以无名之朴”。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整个身体生命状态的格局自然确定。切切。


      IP属地:河北170楼2015-08-06 14:20
      回复
        下编 德 经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而有德 下德不失德而无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①;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②。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③,下德为之而有以为④。上仁为之而无以为⑤,上义为之而有以为⑥。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⑦。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⑧。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⑨。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⑩。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⑾。故去彼取此⑿。


        IP属地:河北171楼2015-08-17 14:34
        回复
          注释
          ①德:事物(物质)与自身和其他(它)事物(物质)相互作用时,对自身和其他(它)事物(物质)产生的作用(功能)叫德;
          上德:神元体的本征功能;就是最高层次之德,即玄德,亦即谷神玄牝之德;玄德深矣、远矣,故名为玄;有些人认为上德和玄德不是一个概念,理由是如果是一个概念怎么老子不写成玄德不德。这些人学院派居多,单从文字里边抠,着了文字相,此处用“上”是为了和后面的“下”相对应,用“玄”和“下”就不太对应;
          是以:以是;因此,所以;
          上德不德:由于玄德深矣远矣,因而难以察觉,所以就从表面上看不到德的存在。比如,有谁看见神元体的生长和真气的中和充盈?
          是以有德:因为玄德是天地根处的生长之德,所以生生不已而常在,因此最终结果是有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神元体本征功能发挥时的玄德深矣、远矣,难以察觉,从表面上看不到德的存在而显不出其德,但因为玄德是天地根处的生长之德,生生不已而常在,所以最终结果是有德。
          ②下德:神元体的末征功能,低层次之德,显德;
          不失德:低层次之德非常明显,人们一眼就能看见说此人德行好,所以就好像不失德。
          是以无德:低层次之德不能生生不已的生长,用过就没有了,因此最终结果是无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神元体末征功能发挥时的低层次之德非常明显,人们一眼就能看见说此人德行好,所以就不失德,但低层次之德不能生生不已地生长,用过就没有了,因此最终结果是无德。
          有人可能问:那德到哪去了呢?答曰:已被万物所盗,堕入了轮回。
          ③为:外向用神(逻辑思维、情感思维)不断,主动对有形事物发挥作用,并期望达到一定目的;
          无为:内向用神,抱一守中,体察思维不断;
          老子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用“无为”来表达一种思维状态;其实这个“无为”包括好几种状态,(1)断缘简事,断绝一切不必要的余思赘行,简化必要的必神应事(2)无事时,神(神元体)体察、观照自身寂然不动的元神状态(真如自性);(3)应事时神(神元体)体察、关照自身感而遂通的识神状态(当下自性);(4)做事时只是专心做事的动作要领,不产生非要做成什么结果的汲汲之心,坦然接受做事结果,而且不再留恋做事之情境(不着相、外离一切相);
          无以为:没有用来做的事情;没有要做的事情;没有余思赘行;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上德断缘简事、抱一守中,体察思维(谷神)绵绵若存,因而就没有余思赘行;
          ④为之:做外向用神之事;
          有以为:有外向用神(逻辑思维、情感思维)的事情要做,有余思赘行;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下德用逻辑思维、情感思维做外向用神之事,因而就有外向用神(逻辑思维、情感思维)的事情要做,就有余思赘行;
          ⑤仁:不与他人争夺有形物质利益的思维状态;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高层次的仁做外向用神之事,因为神是一种不与他人争夺有形物质利益的思维状态,所以虽然在做外向用神之事,但仍然没有逻辑思维、情感思维等余思赘行。
          ⑥义:维护亲近的人有形物质利益的思维行为;
          上义:维护亲近的人正当有形物质利益的思维行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义在维护亲近的人正当有形物质利益时,是因为亲近人的正当有形物质利益已经或正在受到侵害,所以就有外向用神(逻辑思维、情感思维)的事情要做,就有余思赘行。
          ⑦礼:为了维持某种有形事物的某种既有秩序,对人的行为举止进行的规范叫礼。
          上礼:人类社会中,在道德仁义缺失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从表面上看社会中道德仁义还存在,对人的行为举止制定的行为规范。
          攘(rǎng)臂:把胳臂从衣袖里伸出来;
          扔(rēng):抓住以后抛扔;驱赶,胁迫;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上礼的推行者让人们依(他们自己认为合理的)礼仪及行为规范行事,但得不到人们的响应,推行者就挽起袖子伸出胳膊(用礼仪这条绳索(精神枷锁)把人们绑起来)强行把你扔(到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垃圾堆里)。
          因为“为道者”知道礼是余思赘行、失神丧命,“讲‘德仁义’的人”觉得礼是繁文缛节、虚心假意,所以不响应;“‘道德仁义’缺失的人”认为对自己是一种限制和束缚,打心眼里反感,所以也不响应,因而那些“推行礼仪的人”就只好挽起袖子捆绑强迫人家。
          ⑧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所以,失道以后就用德来规范、调整、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德以后就用仁来规范、调整、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仁以后就用义来规范、调整、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义以后就用礼规范、调整、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⑨薄:缺乏,稀少,浅薄;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由此可以看出,礼没有丝毫忠信在里面,而是扰乱社会秩序残害人们心灵的罪魁祸首。
          ⑩华:同花;华丽,表面,肤浅,枝叶末节;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不难看出,目前我们用识神从有形物质得到的对宇宙的认识,属于道流露出来的表面的华丽部分,但从道的角度看,却是愚蠢的开始。
          ⑾大丈夫: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洞悉宇宙自组织系统时空结构,担负宇宙使命的人);
          厚:充实,饱满,坚实;
          实:根本,本质,正果,贯穿始终的根本真实的正果;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
          因此,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潜心做坚实可靠的有用功,而不去做缺乏忠信的虚伪的靠不住的没有实质内容的浅薄无用功,潜心做贯穿始终的真实根本的直达正果的事半功倍的捷径高效的有用功,不做枝叶末节的昙花一现的表面的事倍功半的费力不讨好、绕远低效的浪费资源的无用功。坚定扎实地向着吸引子制导的终极目标——神元体(正果)——精进。
          ⑿故去彼取此
          所以,就应删繁就简,断缘简事,去伪存真,去绕取捷,去末取本,轻枝重根,处厚去薄,避华就实。


          IP属地:河北172楼2015-08-17 14:37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神元体本征功能发挥时的玄德深矣、远矣,难以察觉,从表面上看不到德的存在而显不出其德,但因为玄德是天地根处的生长之德,生生不已而常在,所以最终结果是有德。神元体末征功能发挥时的低层次之德非常明显,人们一眼就能看见说此人德行好,所以就不失德,但低层次之德不能生生不已地生长,用过就没有了,因此最终结果是无德。上德断缘简事、抱一守中,体察思维(谷神)绵绵若存,因而就没有余思赘行;下德用逻辑思维、情感思维做外向用神之事,因而就有外向用神(逻辑思维、情感思维)的事情要做,就有余思赘行;高层次的仁做外向用神之事,因为神是一种不与他人争夺有形物质利益的思维状态,所以虽然在做外向用神之事,但仍然没有逻辑思维、情感思维等余思赘行。上义在维护亲近的人正当有形物质利益时,是因为亲近人的正当有形物质利益已经或正在受到侵害,所以就有外向用神(逻辑思维、情感思维)的事情要做,就有余思赘行。上礼的推行者让人们依(他们自己认为合理的)礼仪及行为规范行事,但得不到人们的响应,推行者就挽起袖子伸出胳膊(用礼仪这条绳索把人们捆绑起来)强行把你扔(到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垃圾堆里)。所以,失道以后就用德来规范、调整、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德以后就用仁来规范、调整、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仁以后就用义来规范、调整、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义以后就用礼规范、调整、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礼没有丝毫忠信在里面,而是扰乱社会秩序残害人们心灵的罪魁祸首。不难看出,目前我们用识神从有形物质得到的对宇宙的认识,属于道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表面华丽部分,但从为道、行道的角度看,却是愚蠢的开始。因此,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潜心做坚实可靠的有用功,而不去做缺乏忠信的虚伪的靠不住的没有实质内容的浅薄无用功,潜心做贯穿始终的真实根本的直达正果的事半功倍的捷径高效的有用功,不做枝叶末节的昙花一现的表面的事倍功半的费力不讨好、绕远低效的浪费资源的无用功。坚定扎实地向着吸引子制导的终极目标——神元体(正果)——精进。所以,就应删繁就简,断缘简事,去伪存真,去绕取捷,去末取本,轻枝重根,处厚去薄,避华就实。


            IP属地:河北173楼2015-08-17 14:38
            回复
              体悟
              本章是德经的第一章,总体论述了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道、德、仁、义、礼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想了解社会,那么就可以从社会中道、德、仁、义、礼的存在状况来了解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从而去适应社会,以及修道之人如何不被社会潮流所淹没,行去末取本而游刃有余。
              如果在“失义而后礼”后面再加上“失礼而后法,失法而后战”这两句,似乎更完整一些。就是在礼制、礼仪、礼节、礼貌不能维持社会秩序的情况下,就用法律法规约束人的行为,如果连法律法规(包括国际法规)都成了摆设,有法不依,维持不了社会秩序的了,就只好用战争解决问题了。所以说,战争社会应该是最糟糕的社会秩序。但在老子看来,到了靠礼制、礼仪、礼节、礼貌来维持社会秩序的时候,就已经糟糕透了,已经不可忍受了,已经不可收拾了,接下来的法、战就已经不可避免了。所以就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因为道、德、仁、义是人们的自律思维行为,而从礼开始已经是别人强加的他律思维行为,更不用说法、战了。


              IP属地:河北174楼2015-08-17 14:39
              回复

                三十九章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昔之得一者①:天得一以清②,地得一以宁③,神得一以灵④,谷得一以盈⑤,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⑥。其致之也⑦。天无以清将恐裂⑧,地无以宁将恐废⑨,神无以灵将恐歇⑩,谷无以盈将恐竭⑾,侯王无以正将恐蹶⑿。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⒁。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⒂?故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硌硌如石⒃。


                IP属地:河北175楼2015-08-24 10:35
                回复

                  体悟
                  本章阐明并强调了低、贱、根、基之道在宇宙中的重要地位,谆谆教导我们千万不要轻而视之。


                  IP属地:河北178楼2015-08-24 10:43
                  回复
                    四十章 无中生有
                    反者道之动①,弱者道之用②。天下万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


                    IP属地:河北179楼2015-10-03 16:02
                    回复
                      注释
                      ①反:与一般人相反的思维(用神)方向,即内向用神(体察思维)、返观内照、收听反视;
                      内向用神(体察思维)与常人的识神(外向用神)相反,识神向外放射、发散指向有形之物,因而着相失神而死;体察思维向内集中、收敛指向体内无形无象之物——身隐气或神隐气,亦即观实相、谷神、为无为、抱一守中(修道、合道、同于道)的思维状态,因而收藏的神隐气濡养着神元体而生长;
                      动:行动,运动,动作;动静
                      道之动:(神元体返观内照自身,从而得以濡养而分形生长。)这是“道法自然”(自组织系统)向着自己的终极目标在运动;
                      反者道之动
                      神元体向内收敛、集中返观内照自身得以濡养而分形生长,这是道向着自己的终极目标在运动;
                      ②弱:神元体向内收敛、集中(不争),只是收藏神隐气濡养着神元体生长,因而不与其他人它事发生碰撞而引起思维、行为事故,其表现是柔弱的;
                      用:人或事物用自己的功能对自身或他人它事产生的作用叫用;
                      道之用
                      道向着自己的终极目标运动时,对自己和其他人事发生的作用就是道的用;
                      弱者道之用
                      道向着自己的终极目标运动时,其状态看起来是微弱和柔弱的。然而这种微弱和柔弱的运动状态起到的作用是濡养自身分形生长完成宇宙自组织系统赋予的使命。
                      ③有:指第二十一章所说的道之为物所具有的“象”、“物”、“精”、“信”;
                      天下万物生于有
                      天下万物生于道中所具有的“象”、“物”、“精”、“信”;
                      ④无: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的惚恍之道;
                      有生于无
                      “象”、“物”、“精”、“信”生于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的惚恍之道。


                      IP属地:河北180楼2015-10-03 16:02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神元体向内收敛、集中返观内照自身得以濡养而分形生长,这是道向着自己的终极目标在运动;道向着自己的终极目标运动时,其状态看起来是微弱和柔弱的。然而这种微弱和柔弱的运动状态起到的作用是濡养自身分形生长完成宇宙自组织系统赋予的使命。天下万物生于道中所具有的“象”、“物”、“精”、“信”,“象”、“物”、“精”、“信”生于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的惚恍之道。


                        IP属地:河北181楼2015-10-03 16:06
                        回复
                          体悟
                          本章阐述了道的一些表观特征——反、弱、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提示修道者的思维行为应该向内收敛集中、返观内照,于弱中求强、于无中求有。实际是在做提高生命适应能力这件事情。提高生命适应能力在表面看来是向柔弱方向发展的,与平常人们所追求的更高更强是相反的,所以说“反者道之动”。然而柔弱胜刚强。恐龙在地球上的一定时期内可以说是地球的霸主,然而恐龙的灭绝是大自然用她特殊的语言对我们进行“柔弱胜刚强”的教诲。可是,老子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所以很少人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示,读懂大自然语言。
                          由此可见,大道至简至易,至难至远。就是说,这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最直接、最容易、最朴素、最清纯、最细致、最精确、最真实、最可信、最平坦、最捷径、最微妙、最深邃、最善良、最难识、最难懂、最难行。


                          IP属地:河北182楼2015-10-03 16:07
                          回复
                            四十一章 道隐无名 善贷且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①;中士闻道,若存若亡②;下士闻道,大笑之③;不笑不足以为道④。故建言有之⑤: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⑦;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⑧。道隐无名⑨。夫唯道,善贷且成⑩。


                            IP属地:河北183楼2015-10-03 16:08
                            回复
                              注释
                              ①上士:领悟能力强,悟性好、高,即佛家说的慧根好——上根利器;
                              闻道:听了道的理论(学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悟性好的上根利器听了道的理论(学说),身体力行,付诸实践,须臾不离;
                              ②中士:领悟能力一般,悟性一般,即佛家说的慧根平常一般——中根平器;
                              若存若亡:似懂非懂,将信将疑,时行时断;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悟性一般的中根平器听了道的理论(学说),似懂非懂,将信将疑,时行时断;
                              ③下士:领悟能力差,悟性差,即佛家说的慧根差——下根钝器;
                              大笑:竭力嘲笑、耻笑;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下士闻道,大笑之
                              悟性差的下根钝器听了道的理论(学说),不以为然,嘲笑一通;
                              ④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之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与人们识神的思维方向,利害标准相反!必然被悟性差的人嘲笑,被悟性差的人嘲笑是正常的),如果不被悟性差的人嘲笑那就不是道了。
                              ⑤建:建立,产生、出现,有了;
                              言:言论,说法;
                              故建言有之
                              所以就产生了如下这些说法;
                              ⑥明:明白,明了,洞明;体察到道的存在状态,洞明了道内“象”、“物”、“精”、“信”构建的时空结构;
                              昧:常人眼光中的蒙昧未开;
                              若昧:在常人看来好像蒙昧未开;
                              进:进步,进展;
                              进道:修道有了进展;
                              若退:在常人看来好像是倒退;
                              夷:平坦;
                              夷道:(所修持的)平坦大道;
                              纇(lèi):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若纇:在常人看来好像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洞明了道的存在状态的人(的思维行为模式),在常人看来好像蒙昧未开,在大道上精进,在常人看来好像在倒退,平坦的大道,在常人看来好像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⑦上德:最完善之德;
                              若谷:在常人看来好像空虚的山谷;
                              上德若谷
                              最完善之德(道之德——玄德),在常人看来好像空虚的山谷
                              大白:完全纯净的白;
                              辱:辱,污点;
                              若辱:好像有污点
                              大白若辱,
                              完全纯净的白,在常人看来好像有污点
                              广德:广大普遍之德:
                              若不足:在常人看来好像有缺陷;
                              广德若不足
                              广大普遍之德,在常人看来好像有缺陷;
                              建德:解1,建:健,健康,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旺盛的;建德: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旺盛的健康之德;
                              解2,建:建立,积累;建德:建立、积累功德;
                              若偷:偷,畏缩(犹兮若畏四邻)不前,委靡不振,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若偷:在常人看来好像畏缩不前,萎靡不振,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建德若偷
                              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旺盛的健康之德,在常人看来好像畏缩不前,萎靡不振,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质:质地、品质,质地纯真,品质高尚;
                              质德:质地纯真,品质高尚之德;
                              渝:变化,恍惚不定,随方就圆以变化无常为常;
                              若渝:在常人看来好像恍惚不定,随方就圆以变化无常为常;
                              质德若渝
                              质朴纯真高尚之德,在常人看来恍惚不定,随方就圆以变化无常为常,(好像在弄虚作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
                              最完善之德(道之德——玄德),在常人看来好像空虚的山谷(没什么东西);完全纯净的白,在常人看来好像有污点;广大普遍之德,在常人看来好像有缺陷;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旺盛的健康之德,在常人看来好像畏缩不前,萎靡不振,苟且偷安,得过且过;质朴纯真高尚之德,在常人看来恍惚不定,随方就圆以变化无常为常,(好像在弄虚作假)。
                              ⑧解1.大:最广大,最广阔;
                              方:触觉信息;
                              隅(yú):角落,棱角;
                              大方无隅
                              最广大最广阔的触觉信息,没有棱角;
                              解2.大:没有边际,最完善、最完整;
                              方:方法,方形;
                              大方:没有边际的方形或最完善最完整的方法;
                              隅:角落,死角;
                              大方无隅
                              没有边际的方形或最完善最完整的方法,没有死角;
                              大:最高级,最完善;
                              器:由道生长发展出来的器物;
                              大器:由道生长发展出来的最高级最完善的器物;
                              大器晚成
                              由道生长发展出来的最高级最完善的器物,(由于耗时费功)必然成熟的晚(慢);
                              大:最完美的;
                              音:听觉信息;
                              大音:最完美的听觉信息,就是道之音,神元体(神然体)之音。
                              希声:基本听不到;
                              大音希声
                              最完美的听觉信息,基本听不到;
                              大:最完整的;
                              象:视觉信息;
                              大象:最完整的视觉信息;
                              无形:没有形状;
                              大象无形
                              最完整的视觉信息,没有形状;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最广大最广阔的触觉信息,没有棱角;由道生长发展出来的最高级最完善的器物,(由于耗时费功)必然成熟的晚;最完美的听觉信息,基本听不到;最完整的视觉信息,没有形状;
                              ⑨隐:隐蔽,不显,不现;
                              名:名分,名誉,地位;
                              道隐无名。
                              (一言以蔽之,)道隐而不显(现),没有名分(名称、名誉、地位)。
                              ⑩善:良好,完美,圆满;
                              贷(dài):派生、施予、滋养;
                              成:成就、成熟、成果;
                              夫唯道,善贷且成⑩
                              (然而)只有道,才能圆满地生长万物布施万物,并且圆满地成就万物。
                              有的版本是“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然而)只有道,才能善始善终——不仅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而且有一个圆满的成果(结果)。
                              两种版本都行,都能讲通。


                              IP属地:河北184楼2015-10-03 16: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