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吧 关注:17,516贴子:218,11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后期 意大利侵奥匈帝国部分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14-09-16 18:42回复
    在意大利国内,对于奥地利的仇恨是一种无可化解的民族情绪,专横的奥地利帝国曾经分割意大利,阻挠意大利的统一,扼杀意大利的**,甚至,现在还占领着意大利的领土(特兰托,蒂罗尔和迪里雅斯特)。
    虽然由于在北非和法国争夺利比亚产生的矛盾使意大利不得不投向三国同盟,然而随着1910年意土战争的胜利和意,法对北非的利益划分完成,意大利重新回到了对奥地利的仇恨中。
    随着战争的爆发,意大利国内舆论日益趋向两个主张:
    1.
    代表工人和左翼知识分子的意大利社民党主张不要参与这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厮杀”
    2.
    代表意大利民族主义的主张则是: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夺回被奥地利占领的土地
    没有任何人主张履行三国同盟条约,站在德奥一方作战。
    出于对奥地利的仇恨,早在1914年,就有意大利志愿者参加了法国军队,意大利民族英雄加利波第的子侄们拉起了4000多人的“意大利志愿军团”参加法军,他的两个儿子都战死在法国。
    意大利执政的萨兰德拉政府采取了机会主义策略,他们一方面进行局部动员,征召了大约150万士兵,一方面向奥地利讨要特兰托,南蒂罗尔,乌迪内和迪里雅斯特地区,声称如果奥地利将上述地区归还意大利,则意大利将站在三国同盟方面参战。
    焦急的柏林力促奥匈接受上述建议,并且保证奥匈将在巴尔干和乌克兰得到极大的领土补偿,然而维也纳则态度含糊,不置可否。
    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正式和协约国签订伦敦协定,规定意大利参战的报酬不仅仅是上述地区,还包含伊斯特拉半岛,阿尔巴尼亚的达尔马提亚地区,发罗拉,和德国在非洲的几块殖民地。
    1915年5月24日,意大利对奥匈宣战,然而出于恐惧,意大利人没有对德国宣战。
    意大利军队当时总共拥有170万人,然而除了人数的巨大以外,意大利的战争准备及其低劣,除了阿尔卑斯山地步兵之外,没有其他任何部队做好战争准备,意大利大炮严重不足,机关枪仅仅够装备两个团,没有手榴弹,很多军官不得不自己花钱购买手枪。意军就连头盔也很短缺,要由法国来提供,上面印有字母RF(意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士兵既无炸药,也无钳子,只好用园艺剪刀来切割铁丝网。
    然而此时的奥匈帝国也是准备不足,他的大量部队被拖在加利西亚和塞尔维亚前线,而军事运输十分混乱,博罗耶维奇的第3集团军已经在向意大利前线的运输路上了,然而在博罗耶维奇集团军就位之前,只能依靠奥意边境诸省的地方防卫部队了,其中支柱就是“蒂罗尔射手部队”。
    蒂罗尔射手部队,隶属于奥匈帝国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并且受蒂罗尔州议会的监督(其人员和军费都来自蒂罗尔州)。
    1871年,随着奥匈的军事改革,地方防卫军被从预备役部队提升到了正规军的位置,整个蒂罗尔州建立了总共10个营的轻步兵部队,由于历史原因和部队没有炮兵和骑兵,所以被命名的“射手”,每个营由4个野战连和1个补充连构成,而这10个营按照帝国参谋总部的计划,将在总动员时期扩展成20个野战营和10个预备营。
    1893年,这10个营被编成3个团,及蒂罗尔射手1团,蒂罗尔射手2团和蒂罗尔射手3团,然而由于经费问题,3团在1903年被撤销了。
    1906年,蒂罗尔射手部队被纳入帝国山地部队体系,专门进行山地作战训练,1909年,蒂罗尔射手3团被重建,各团都增编了山地炮队,和隶属于帝国国防军的蒂罗尔猎兵部队4个团以及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第4团和第27团一起构成帝国山地部队。
    根据蒂罗尔州议会通过的法律规定,蒂罗尔射手部队只能参加保卫蒂罗尔州或者在战略上对保卫蒂罗尔州有利的作战行动。
    1915年意大利宣战的时刻,蒂罗尔射手部队共拥有3个野战团和1个基干团。
    蒂罗尔那些剽悍的山民们迅速动员起来,第4团从空架子基干团短时间内扩充成军。
    第一场战斗在卡索打响,仰攻的意大利部队几乎是一触即溃,奥地利地方部队惊奇地发现,他们只需要派出机枪班组控制各个山峰,并且在鞍部的棱线上部署少量轻步兵,就能轻易的打败那些人数巨大无比的意大利士兵,这些羊群般的士兵们气喘吁吁地向上爬山,遇到射击后就开始溃退,而溃退时遭受到的背后射击造成的伤亡极大。
    意大利人浪费着宝贵的时间,庞大的一线部队共70万人,投入进攻的部队共30万,却是无法突破4个奥地利地方部队团的防御,而且奥地利人遭受的伤亡还很小,这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6月中旬,奥匈就近调来了5个步兵师(第90-94步兵师,二级部队,全部由补充营新建的部队),从边境各省动员了39000后备兵,使奥意边境前线部队增加到接近10万人,虽然奥匈军仅仅拥有49门大炮,却完全把战线稳定了下来,意大利70万大军几个星期来仅仅前进了不到5公里。
    随着奥匈博罗耶维奇集团军的逐步就位,意大利总参谋长卡多尔纳却反而决定要在伊松佐河流域发动大规模进攻了,等待他的,将是血淋淋的失败。


    IP属地:江苏2楼2014-09-16 18:43
    回复
      未完待续~^o^~


      IP属地:江苏4楼2014-09-16 18:45
      回复


        IP属地:青海5楼2014-09-16 19:14
        回复
          我是新人 每天会更新


          IP属地:江苏6楼2014-09-16 19:30
          回复
            一战意大利战线也有英、法、俄军队大力支援。


            IP属地:加拿大7楼2014-09-16 19:43
            收起回复
              当萨拉热窝的枪声触发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对战争可说是毫无准备。它既不想加入三国同盟,也不想投入协约国方面。由于最近与土耳其在的黎波里塔尼亚交战,其军事力量已经大受损失,而在国内政治方面,社会党人、共和党人和其他反对君主政体的人也都乘机活动,逼得它非守中立不可。不过却有少数人认为意大利这次若不参战,将丧失一流强国的地位。其中两个最强有力的人,一个是诗人邓南遮,一个是声誉日隆的新闻记者墨索里尼。邓南遮向知识阶层呼吁,墨索里尼则向群众号召。他们两人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强力联盟。
              战争爆发时,墨索里尼正担任社会党机关报的主编。他是铁匠的儿子,一八八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弗利省。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五日,他辞去社会党报的职务,创立了自己的《意大利人民报》,十天后他被意大利社会党开除党籍。他就开始组织法西斯党,种下了一种新的政治理论的种子,十年之内不仅在意大利,而且在整个欧洲大陆都同时向自由民主政治和共产主义挑战。
              凭着这两人的意志和推动,唤醒了意大利人民的战争精神,加上英国的压力,英意两国遂在伦敦开始谈判(英国愿意贷款五亿镑)。一九一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意大利终于投入联军方面,向奥匈帝国宣战。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8楼2014-09-16 19:45
              回复
                这条正面本是由二十三个师的奥军和火炮一千八百门加以据守。瓦尔德施泰岑建议再增加十四个师的兵力——德奥军各七个师——和一千门火炮以发动一场进攻。攻击主力应夹在普勒佐和托尔米罗之间,以意大利第二集团军为目标,准备把它和在其左面的意大利第三集团军一起赶过塔利亚门托河,然后再向帕多瓦进攻。
                这个计划为兴登堡元帅接受,并派贝洛将军担任总司令。攻击定于十月二十四日开始发动,前奏为短促而猛烈的炮兵轰击,这种方法在里加对付俄军曾经颇有效力。虽然在十月十六日到二十日之间,卡尔多纳将军从奥军逃兵身上获得了充分情报,可是意军第一线部队不但没有疏散,反而更集中。此外,预备队的战线也向前推进了,与第一线是如此接近,使德奥军的初步轰击可以同时打击在两条战线上。
                十月二十四日上午二时,德奥军开始炮击,大批毒气弹同时落在意军第一线和第二线部队身上。上午九点三十分,意方第二集团军的第四军正面在弗尔拉斯被透入,下午四时德军就占领了卡波雷托村——这场会战后来就以它定名。
                关于经过详情此处不拟细述,只把结果归纳如下:十月二十六日,卡尔多纳命令第二集团军退到塔利亚门托河上,第二天他又命令第三集团军也进行同样的撤退。尽管第二集团军已经溃散,可是第三集团军在奥斯塔公爵指挥下,尚能保持良好秩序。
                十月三十一日,德奥军到了塔利亚门托河;十一月四日,他们的右翼迂回过来,面对着波代诺内。十一月六日达到利文扎河,七日其右翼又迂回了一次,这次是以科内利亚诺为目标。九、十两日,他们到了皮亚维河。这里距离威尼斯已在二十英里以内,可是攻势却停顿了。
                虽然在这次撤退中,意军方面有许多部队还是能进行英勇战斗,但是社会党的宣传在第二集团军方面总算已经达到了目的,其结果十分可怕。在这次会战中,该集团军不过死了一万人,伤了三万人,可是降敌被俘的却有二十六万五千人之多,此外损失了火炮三千一百六十二门,机关枪三千挺,迫击炮一千七百三十二门,以及大量其他军用品。
                好象触电一样,意大利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都惊醒了,他们知道这就是一向鼓吹和平的后果。于是意大利民族开始团结振作起来,准备背城一战。意大利国王伊曼纽尔也在十一月十九日向全国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全国军民团结奋斗,宣布一切懦怯,分离反战的行为都是叛国。
                邓南遮和墨索里尼也都开口了,几乎每个城市和村庄都有“隐士彼得”这类人出现,号召人民从军。此时,法英两国最后也认识到意大利战场的严重性,立即调了十一个师的兵力南下援助,在拉帕洛奠立了统一指挥的基础。卡尔多纳的位置由迪亚斯接替,他的能力虽然较差,可是对人性却有较多的了解,在他的副总参谋长巴多格里奥将军协助下开始组成一支新军,这支新军在精神方面要远比那些已经崩溃的旧军坚强得多。
                第一部分讲解完毕,明天意奥维托利奥-威尼托会战!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11楼2014-09-16 22:16
                回复
                  意大利军队是爱好和平的军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9-16 23:19
                  回复
                    今天继续来讲解意呆利的悲惨也算得上顽强的抗争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13楼2014-09-17 19:27
                    回复
                      迪亚斯将军被任命为意大利总参谋长之后,他最先的意图是想发动一场攻势,但是到一九一八年五月中旬,他知道奥军也在准备进攻,于是决定并不先发制人,而是等候敌人先动手。
                      奥匈帝国的计划是折中性的,就象一切折中性的东西一样,结果总是不好的。前奥匈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康拉德元帅现在正在特伦蒂洛战线,指挥着第十和第十一两个集团军,他强烈主张攻击重点应放在阿夏戈高原方面,而指挥第六集团军和伊松佐集团军的波罗伊维奇则应向皮亚维河下游实施佯攻。可是波罗伊维奇却不愿意担当康拉德的助手,所以他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要求。现任奥匈帝国总参谋长是阿尔兹将军,与其说他是总参谋长,不如说他是皇帝的副官。所以这个并无决断力的人就决心作和事佬,结果是两个计划都被采用,而不分所谓主攻和佯攻。因为如此,所以据说这场攻势是个单独的攻击,而在两个正面上执行。康拉德的攻击是要越过布伦塔河并迅速通过山地,包围皮亚维河后面的意军。波罗伊维奇的攻击是指向特雷维索-梅斯特雷,而以巴基廖内河为第一目标。
                      决定之后,奥军方面不断有逃亡者跑到意军战线去,带来了许多情报。此外英军的电话窃听单位获得了许多详细情报。虽然如此,阿尔兹对成功还是表示出极大信心,他写信给兴登堡元帅说:“我深信这次进攻必能使我们达到阿迪杰河,这样即可使意大利在军事上完全崩溃。”
                      六月十五日凌晨三时,被称为皮亚维河会战的战斗开始了,首先就是一阵短促而激烈的轰击。后面的经过可以简述如下:康拉德在阿夏戈高原的攻击几乎立即被阻止了,而波罗伊维奇对蒙特洛地区的突击则有少许进展。第二天下了大雨,使奥军渡过皮亚维河的企图受到了严重阻碍,虽然在十七日这一天,他们进行了激烈攻击,可是到十八日就完全顿挫。到次日,意军即开始发动反攻,一直继续压迫到七月六日,此时在皮亚维河西岸已不再有一个奥匈帝国的士兵了。总的来说,奥军的此次攻击完全失败了,损失了十五万人——包括死伤及被俘者在内。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14楼2014-09-17 22:35
                      回复
                        特里维廉认为奥军这次失败是“世界决定性会战”之一,从某方面来看,他的说法是对的。因为这不仅是一九一八年联军方面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而且维托利奥-威尼托会战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劳合-乔治也认为会战的胜利恰好是全年的一个最重要的开头。这种说法也不错,因为当时德国在西线正希望能获得奥军增援,这一战使他们的希望破灭了。虽然兴登堡只要求奥匈帝国调六个师到西线去增援,阿尔兹首先拒绝了,接着又表示同意,最后还是向皇帝请示。皇帝却告诉鲁登道夫,说他要先和妻子商量。
                        克拉蒙是德国驻奥军总部的总代表,他的意见是:“六月的会战对奥匈帝国的国内情况,以及一般局势都具有最严重的后果,不仅是失败本身,而且还有奥军所受到的严重损失。匈牙利国会已经发出了一片谴责声,他们要求撤回匈牙利军队,不让他们受毫无良心的奥匈帝国将领指挥。奥匈帝国人民也公开指摘皇帝和皇后通敌卖国。”一句话,这就是奥匈帝国崩溃的开端。
                        克拉蒙是德国驻奥军总部的总代表,他的意见是:“六月的会战对奥匈帝国的国内情况,以及一般局势都具有最严重的后果,不仅是失败本身,而且还有奥军所受到的严重损失。匈牙利国会已经发出了一片谴责声,他们要求撤回匈牙利军队,不让他们受毫无良心的奥匈帝国将领指挥。奥匈帝国人民也公开指摘皇帝和皇后通敌卖国。”一句话,这就是奥匈帝国崩溃的开端。
                        在这一年夏季所剩的几个月内,意大利战线都比较平静。直到秋深之后,在皮亚维河上的意军才开始发动反攻。接着联军在法国、马其顿和巴勒斯坦也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其中有一场会战,对欧洲的前途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就是维托利奥-威尼托会战。
                        皮亚维河会战后不久,英国的卡凡勋爵和意大利的格拉齐亚尼将军都力主接着发动一场猛烈攻势.他们认为奥军的士气已经到了即将崩溃的阶段,所以只要大举进攻,即可使这个二元君主国自动崩溃。但是迪亚斯将军却不敢冒险。他是个十分谨慎的军人。从七月一日起,福煦元帅已经获得授权,可以协调各同盟国的军事行动,他又力劝迪亚斯进攻,迪亚斯还是坚决拒绝了。直到九月二十六日,联军在法国发动了最后一场进攻之后,他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才勉强接受了福煦的意见。但若非在十月五日,德国(包括奥匈帝国在内)已经向美国威尔逊总统提出了休战要求,他们可能还是只会阳奉阴违。他们为什么会突然不再迟疑而决定进攻呢?原因就是担心战争马上就会结束,若意大利没有一次值得称道的胜利,那么它在和谈中的地位将大受影响。
                        依照费拉里记载,这次进攻的基本思想是由意大利第三集团军的作战处长尼古洛斯上校提出的,根据他的原始观念,巴多格里奥将军才将其发展成一个详细的进攻计划。其大致意图是首先在皮亚维河下游实行突破,然后切断这个地区与特伦蒂洛方面敌军之间的联系,接着向西旋转,以席卷山地方面的正面。选定的突破点即维托利奥-威尼托,若能占领该地,即足以切断奥军通往皮亚维河的铁路交通线,这样一来,当意军向西旋转以席卷奥军右翼时,其左翼方面的大部分兵力将处于瘫痪之中。
                        为了执行这次作战,十月六日又成立了两个新集团军,即第十和第十二集团军。从右到左,意大利军的战斗序列如下:
                        第三集团军:司令为奥斯塔公爵,下辖四个师。
                        第十集团军:司令为卡凡勋爵,下辖英国第十四军(第七和第二十三两个师)和意大利第十一军(第二十三和第二十七两个师)。
                        第八集团军:司令为卡维利亚将军,下辖十四个师。
                        第四集团军:司令为杰阿第诺将军,下辖九个师。
                        第六集团军:司令为蒙托利将军,下辖六个师,其中有英法军各一师。
                        第一集团军:司令为佩库利-杰拉尔第将军,下辖五个师。
                        第七集团军:司令为塔索尼将军,下辖四个师。
                        在总预备队中还有第九集团军,司令为莫罗内将军,下辖六个师的意军,一个捷克斯洛伐克师和一个美国步群;骑兵军,军长为图林伯爵,下辖四个骑兵师。
                        面对他们的奥军分为两个集团军群,分别称为皮亚维集团军群和特伦蒂洛集团军群,由波罗伊维奇元帅和约瑟夫大公分别担任指挥官。其间的界线为西斯蒙河。皮亚维集团军群包括伊松佐集团军(共十四个半师),第六集团军(共七个半师)和贝卢诺群(共十二个师)。他们面对着意大利的第三、第十、第八、第十二和第四这五个集团军。特伦蒂洛集团军群包括第十一集团军(共九个师)和第十集团军(共九个师)。他们面对意大利的第六、第一和第七这三个集团军。总计,联军为五十七个步兵师,四个骑兵师和火炮七千七百门。奥军为五十二个步兵师,六个骑兵师和火炮六千零三十门。
                        面对皮亚维集团军群的意军,其任务是:第十和第八两个集团军应透入格拉韦第-蒙特洛地区;第十集团军又保护第八集团军右翼,以便第八集团军前进到萨奇莱-维托利奥之线,并切断奥匈帝国第六集团军的交通线。第十二集团军在左面支援第八集团军,而第四集团军又在更左面支援第十一集团军,而第十一集团军应前进至蒙特格拉帕地区。第三集团军在第十集团军右面,应该等第十集团军前进到皮亚维河后再向东前进。第六、第一和第七这三个集团军的任务,是牵制特伦蒂洛正面的奥军,直到维托利奥-威尼托被攻占为止。在会战第二阶段,他们应向北挺进,攻击奥军的第十一和第十集团军,而第八集团军在第四集团军支援下开始向西旋转,以攻击贝卢诺群的左翼。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15楼2014-09-17 22:40
                        回复
                          在这两个密切相关的作战前,还有一个预备性作战,即由第十集团军和第八集团军中的某一部分首先攻占格拉韦第,并在皮亚维河左岸占领桥头阵地。必须等这两个目的达到之后才开始发动全面攻击。本来Z日定为十月十六日,但由于大雨使河流泛滥,结果顺延到了二十四日,预备性作战则定在前一夜进行。这个事实特别有趣,这不仅是一次渡过宽广而正在泛滥中的河流的作战,而且以后可以看出,由于第八集团军未能完成其主要任务,结果才使第十集团军的攻击发展成会战中的决定性行动。
                          在布满卵石的河岸与一群菱状小岛之间,分割出狭窄的水道,其中最大的一个岛就是格拉韦第。这群小岛共有四英里半长,其中央部分大约有二英里宽。在右岸与格拉韦第之间就是主要水道,宽度不等,由二百八十码到七百八十码,而这个岛露出水面只有几英尺,长约四英里,平均宽度为一英里。正当泛滥之际,潮流的速度足以让人站不住,且使主要水道无法徒涉。
                          奥军的防区共有两个堑壕地带。第一道叫凯撒区,约有二千码纵深,前面是一道堤岸,完全绕着菱形部分的东边。堤岸约十英尺高,已经掘有堑壕和安装了铁丝网,其前哨线则一直推进到格拉韦第和其他小岛上。第二道防线称为康尼区,在皮亚维河以东约六英里,并且沿着蒙蒂卡洛河左岸,这道河岸从维托利奥-威尼托的南面起,并在奥德尔佐以东与利文扎河交汇。
                          卡凡的第十集团军将其预备性作战分为两个阶段:(一)占领格拉韦第,(二)在皮亚维河左岸获得立足点,以建立桥头阵地,也就是说应向堤岸进攻。这两个行动都准备在十月二十三日夜里举行,在黑暗掩蔽之下,使用小艇和徒涉渡河来达到格拉韦第。
                          第一批渡河的部队指定为英军第七师的第二十二旅,因为只有十二艘意大利平底船,每艘船上除两个船夫以外只能乘坐七人,所以每次只能渡过八十四人。十月二十三日晚上八点十五分,第一批小艇出发,因为河中有漩涡,所以船夫对船只的驾驶要有惊人的技巧。英军最先不敢相信船夫有这样的本领,以后对他们的技术和勇气不禁大感敬佩。
                          他们一旦在格拉韦第上陆,第二十二旅的领先排就冲向几个小规模的匈牙利部队据点,然后向右旋转再向南沿着岛本身前进。此时奥军也已射出了告急火箭。正在摆渡之际,又同时用平底船造了两座浮桥,但是到天亮之后,它们就暴露在敌方机枪火力之下,所以在渡过两个营之后,浮桥即自动拆散。到二十四日上午五时,英军第七师的目标都已完全占稳,可是意军第三十七师方面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该师是指定在更下游的地方渡过皮亚维河——他们已经有六个营渡河到了卡塞塔岛,但在那里却被机枪火力所阻止。
                          当右翼方面获得成功之后不久,在中央方面又作了另一次企图。在浓雾之中,开始对皮亚维河与布伦塔河之间的地区进行炮兵轰击,到上午七点十五分又开始下雨,第十二集团军在左面支援着第四集团军部队,开始向蒙特格拉帕山的斜坡上冲锋。蒙特阿索隆山却得而复失,到处都是猛烈的机枪火力,之后的每次前进都被击退了。双方都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克拉蒙对奥军颇为赞许,而卡凡勋爵对意军也一样恭维备至。当第四集团军攻克蒙特格拉帕这个坚强阵地之后,卡凡勋爵称之为最英勇的成就,足以在军事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十月二十五日,他们继续攻击,虽然并无进展,但在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两天,却吸引了奥军的预备队,所以对整个会战还是颇有贡献。
                          此时,由于大雨和河水泛滥,迪亚斯将军命令第十四军暂停前进。到第二天雨停之后才继续渡河。为了对抗奥军的探照灯,意大利第三探照灯连也在河岸上游五百码的地点用灯光来对抗,在互相照射之下,渡河部队获得了良好掩护。
                          扫清岛屿的工作预定在晚上九点三十分钟开始,此时月光可以提供相当的照明。到二十六日上午九时,全岛已完全落入英意军手中。意大利第三十七师是从马杰奥雷岛渡过来的。
                          六月二十六日,在萨莱托上游三百码处建好了一座浮桥。下午六时,迪亚斯命令第十、第八、和第十二集团军开始渡河。二十七日,第十二集团军在面对佩德罗巴的左岸建立了桥头阵地,而第八集团军也在塞尼加利亚之南获得了立足点。第十集团军向前进攻,第十四军的第二十三师和第七师在左,第三十七师和意大利第十一军的第二十三师在右,上午六点二十五分开始炮击,前面两师的攻击部队从芦苇中爬过,因为水深齐腰,流速更在十海里以上,所以他们大家用手臂互相挽着,进入了该河东面的水道。掩护炮击停止了,他们开始向堤岸冲锋。到上午七时,全部右段堤岸均已为英军占领,但是他们右面的意大利三十七师还是没有赶上。他们没有渡过,但不久之后还是过来了。迪亚斯于是把意大利第十八军(下辖第三十三和第五十六两个师)——本为第八集团军的预备队——交给卡凡指挥,使他可以有足够兵力来保护其左翼。占领堤岸之后,英国部队的两个师继续前进,到上午八时十分,第二个目标达到了。此时又一次失去了意大利三十七师的踪影,但是卡凡却不顾一切向前挺进,到正午时,整个凯撒区都已落入他手中。二十七日夜里,仍留在皮亚维河西岸的部队又继续推进,但因为架桥困难,所以第十八军的部队只渡过了两个旅,他们就在第十四军左面。虽然他们的数量有限,却还是奉命进攻,二十八日上午九时,在英军第二十三师的炮兵掩护下,有一个旅进向圣路西亚,与英军第二十三师的左翼连接,另一个旅则进向内维萨以北的马尔切泰利,以攻击奥军步兵和炮兵的侧翼,这部分奥军一直阻住第八集团军的第八军,使其无法在普鲁纳点建立桥头阵地。虽然他们未能攻占圣路西亚,可是对马尔切泰利的威胁却迫使奥军撤退,于是第八集团军在下一夜遂能架桥渡河。
                          当这些攻击进行时,十月二十八日下午十二点三十分,第十四军又前进了,第二十三师进向瓦佐拉-圣路西亚之线,第七师进向瓦佐拉-拉易之线。两个目标都达到了,在黑夜掩护下,这两个师又奉命前进,以夺占蒙蒂卡洛河上的桥梁为目的。但当他们接近时,那些桥梁却被敌军炸毁。所以到二十九日清晨,这两个师都已经超过了前一天所指定的目标线。二十八日,意大利第十一军使其左翼前进到特姆皮奥,于是在皮亚维点以西构成了一个侧翼防御阵地。在第十集团军左面,第三集团军在二十八日那一天并未移动,而在它左面,第八集团军正彻夜忙于架桥。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16楼2014-09-17 22:43
                          回复
                            明天此战役下集欢迎欣赏 谢谢大家支持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18楼2014-09-17 22:46
                            收起回复
                              欢迎大家继续欣赏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19楼2014-09-18 19: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