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r吧 关注:2,755贴子:81,405

【昵称】【第十弹】山路霸王-CUBE REACTION GTC PRO 27.5山地车评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祝全吧友身体健康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9-17 00:49回复
    转自,美骑网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9-17 00:50
    回复
      轮径之争已经渐渐把曾经的王者26寸轮径车种慢慢地替换掉,到底是27.5主宰还是29轮径主宰现在还众说纷纭,但对于国人的普遍身材来说,追求合身的高性能山地车,27.5英寸轮径车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次进入BIKETO评测室的是来自德国血统,CUBE制作的全碳纤维硬尾山地车,车子的性能体现就由小编为大家逐一剖析。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09-17 00:50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09-17 00:50
        回复
          整车配置:
          车架:GTC Twin Mold Monocoque Technology, 27,5 ARG
          前叉:Manitou Marvel TS Air 27,5, Remote Lockout, 100mm
          后变速:Shimano XT RD-M781-SGS, Shadow 10-speed
          变速把手:Shimano SLX SL-M670, I-Spec, Rapidfire- Plus
          牙盘:Shimano SLX, FC-M672, 40x30x22T, 175mm
          轮胎:Schwalbe Rapid Rob, 2.25
          前变速:Shimano XT FD-M781, Direct Mount
          刹车:Shimano Deore A-M615 hydr. Discbrake (180/160mm)
          轮组:Sun Ringlé Radium MA 27,5, QR/QR
          实测重量:11.48 kg(不连脚踏)
          官方售价:14800元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09-17 00:51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9-17 00:51
            回复
              TAPERED STEERER锥形头管技术从外表看来还是常规的1-1/8~1-1/5英寸规格,但内里是却是与别不同。这种碳纤维车架头管技术并不像普通车架一样需要安装碗组培林的承托座,而是直接将碗组的培林安装在车架头管里即可,TAPERED STEERER锥形头管技术的设计优势在于省去了不需要的重量,车架头管和前叉舵管的整体性也会更强。
              16寸车架头管高度实际丈量是95mm,属于较短的类型。在使用者身高不变的情况下,车子的轮径加大了,必定会增加头管的垂直高度,短尺寸头管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不过得使用更粗壮的锥形头管来保证强度。头管实际上的碳纤补强很强悍,车架前三角的上管和下管连接头管一段的碳纤接合要延后较长的距离,头管与车架的一体性很高,必须为短头管做出一定的补强修改。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09-17 00:51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09-17 00:52
                回复
                  车架管型略显粗壮,上管管型呈倒三角型一直由头管处连接到后叉上,扁平而又宽大,对于车架纵向支撑和侧向拉伸有较好的抗形变作用,支撑性十足。车架下管管型呈梯形状,靠近头管处的下管略显圆润,而下侧靠近五通位置管型就更突显梯形棱角的模样。这是因为五通位置负责骑乘者的多角度踩踏受力和车架支撑人体重量的中心点,主要连接五通的车架下管必须得够强壮,碳纤维管材与管材之间的连接靠TWIN MOLD TECHNOLOGY双模技术完成,碳纤连接过程的树脂使用率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紧贴在一起的碳纤维能提高强度,不仅仅只是管型,在看不见的管型连接也考虑在内。
                  内走线是碳纤维车架的必备技术,变速内走线还是以通入车架下管为主,通入内走线隧道的入口略微会有向外一个弧度,这样减低变速线管蹭刮车架头管的几率。因为变速线会被泥沙等外界污染物侵入线管内部而影响变速性能,所以被优先置入车架内部以防止泥沙的侵袭。后刹车油管却被“置之门外”地放在车架下管外侧,靠着数个油管固定座来固定后刹车油管,由下管绕过五通下方走入后下叉,而且车架并没有预留多余的内走线空间让后刹车油管通入车架内部,这很有可能是厂商考虑后刹车维护的便利性为优先考量的,如果能后刹车油管也能通入内走线隧道,车架外观会显得更完美。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09-17 00:52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09-17 00:52
                    回复
                      五通是使用PRESS FIT BB压入式中轴,24mm的常规轴心尺寸通过车架直接榨取最大的培林承托宽度,无需垫圈和其他东西的辅助,五通宽度与牙盘轴心同宽,在不使用BB30规格的同时能有相约大小的使用强度,这是PRESS FIT BB压入式中轴的优势所在。配合高度一体的碳纤维车架和粗大的管型,五通受骑乘者踩踏时的形变程度会比较可观,这正是硬尾车架需求的踩踏刚性,是竞速骑乘的救星。不过就国内的情况而言,许多车友还是比较喜欢相对容易维护的BSA制式中轴安装方式(螺纹式),因为压入式中轴受泥沙影响而产生异响的几率会比较大,而且维护起来也相对繁琐。
                      值得称赞的是CUBE的细致考量,车架前拨的设定是直装下拉式,前拨内走线的出口必定会出现在立管后方,最大的问题是它会比较靠近后下叉和后轮,极容易受到泥沙的侵袭。前拨内线的出口延伸设置了一个黑色的橡胶保护套,最大限度地保护钢制内线不受泥沙的影响。而且车架立管后方靠后轮的一面还贴上了厚厚的透明“犀牛皮”作为保护,防止后轮甩出来的小碎石直接撞击碳纤维车架。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4-09-17 00:52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4-09-17 00:52
                        回复
                          内走线出口井然有序地排布在车架下管的“腹部”位置,前拨和后拨内线出口是朝下的,即使是行驶中前轮高速甩出来的泥沙或是雨水,受到地球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随着下管外壁自然落下,理论上污染物是不会进入到内走线隧道的。车架下管“腹部”都贴上了厚厚的透明“犀牛皮”保护,车架下管有可能被前轮甩出砂石击伤的部分全都被覆盖保护。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4-09-17 00:53
                          回复
                            在驱动侧后下叉靠近牙盘位置附近总有一块金属片镶嵌在上面,作为碳纤维车架防掉链蹭刮车架的保护措施,是CUBE制作碳纤维车架的一贯作风。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4-09-17 00:53
                            回复
                              前拨的固定方式是车架直装式安装,对于碳纤维车架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若是前拨固定方式是使用传统的立管夹环式安装,会有一些经验不足的车友使用过大的夹紧力度,而将立管夹出裂痕的隐患存在,而且调节方便,极大方便车友调整。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4-09-17 0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