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马向阳:不着调的喜剧天才关尔东北风 发布于2014年9月26日 20:00 新浪博客
开始看《马向阳下乡记》有点不过瘾,没有《离婚律师》的情节那么跌宕,有冲击性。而马向阳好像有点漫不经心,情节也不紧凑,一集里没多少故事就完了。可是,这部戏就像钟摆的发条,是慢慢上劲儿的。一个商务局的小科长,完全是个非官宦出身的“纨绔子弟”,让城市养的白皮嫩肉,却阴错阳差弄到大槐树村当了个第一书记。这几乎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政治误会,是不拿干部下乡当盘菜的冷幽默。于是他就误打误撞地跳进了那场照样有“村斗”的泥潭,在那里开始了扑腾与自救。
有意思的是这部剧乍看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喜剧,风格还挺正,马向阳和村里的人也都不太具备喜剧才能(只有梁会计还有点导丑的喜剧范儿),弄不好就是一村的人怎么看着马向阳来耍猴儿。马向阳一次次落入了二叔们的圈套,又要凭着自己的小聪明来反败为胜。而且,马向阳不能把主要精力用来村斗,他得弄出一两件政绩,改变大槐树村的面貌,回去交差。
其实,看着看着你就看出门道来了,不着调的马向阳,就是在吴秀波看似曼不经心的演绎下,其喜剧天赋悄然释放出来。开着私家车进村不算出奇,车上顶着个山地自行车就有点出奇,这小子是来当书记还是来游山玩水的?哪个驻村干部是这副德行?盼书记盼来个公子哥儿,那喜剧效果还差得了!老祖奶掉进化粪池,梁会计媳妇推他下去救老太,就这一推之间,喜剧来了,救了老奶,跳进冰冷的湖水里洗了个透心凉,再拿床单裹起发抖的身子,那狼狈相比王宝强还“泰囧”。小学被断电,他买回三支蜡烛,往桌子上放一回,滚到地上一回,是桌面斜还是地面邪,其喜剧性不由你不发笑。问题是吴秀波在处理这些细节时,非常用心,又显得特别随意,喜剧到了既有生活实感,又拿捏得不露痕迹,那才是天才演员的本事,大巧若拙,也才是喜剧的高境界。“马向阳”的喜剧艺术几乎是天生的,性情使然,他的喜剧因素不是《乡村爱情》的那种二人转似的逗哏搞笑,也不是卓别林似的夸张幽默,而是一个当代小公务员特有的喜剧气质,是喜感和幽默感融进了人物的一举一动和一张一弛之中。
窘境、囧途、窘态、窘迫的瞬间,是每个人生都可能经历的时刻,也是喜剧不可多得的情境,利用和发挥好这些时刻与瞬间,是喜剧演员出彩的地方。然而,囧的喜剧也千差万别,因人而异,蔚为大观,时有大师出没其间。重复别人和自己的喜剧都是一种悲催,是对喜剧的伤害。因而,“这一个”喜剧就显得至为重要,新的喜剧人物也才有了诞生的空间,抢眼的机会。徐峥、王宝强式的囧途,是一种内心的超强释放,让喜感在丑态百出中夸张与变形;赵本山式的喜剧属于只有黑土地才能生长的俗幽默,虽植根底层,但极易走入低俗之谷;陈佩斯式的喜剧属于京城市民,聪明、带点儿坏,嘴皮子挺油,但一言一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有喜感迸射而出,姑且称作东方的卓别林式喜剧。吴秀波的马向阳完全不同,他是把喜剧的种子种植进了人物的身体,在自然随意的行为中流露,渐至强化。夜间老鼠带给他的窘迫惊惧,亲自丈量土地陷入的不少反多的尴尬,被于书记劈头盖脸批评、浑身是嘴无法辩驳的挫败感,与二叔大碗对酒时的心理较量等等,那些囧迫与窘境让他演绎得漫不经心,松松散散,而恰恰如此才是马向阳,才是不靠谱的第一书记必然的遭遇。换个人儿,也许完全不会那么狼狈。这是什么喜剧呢?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喜剧。这些窘境让他不得不被动选择先修路的绝地反击之策,然而即使如此,李云芳出尔反尔坚决不拆压红线的小卖部,依然让马向阳囧态百出。正是在此窘态中,小马书记举重若轻地实现了一个弱者的计划。不用夸张,不用渲染,囧中不怕不悔,收敛再收敛,平易再平易,裂变不如聚变,马向阳不是李向阳,它是一个小公务员从享乐主义到唤醒责任心的喜剧。
吴秀波式的喜剧具有多样性,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重复自己。远的不讲,《离婚律师》的迟海东的喜剧表现,除了那副唇枪舌剑的口才,为离婚案辩护从未失败的强势之外,吴秀波创造了眼神喜剧的样式,无论是惊恐、诧异、疑惑,还是莫名其妙、躲躲闪闪,都有一种吴氏眼神在诠释,放大的瞳孔,动或不动的眼珠,真的堪称戏剧绝活儿。而且他非常符合池海东的性格,事业上的顺风顺水,婚姻中的不幸落败,想爱又却步,退守又失守,那一个个眼神无一不是吴氏的经典,不是池海东特有的幽默感。到了马向阳喜剧变脸了,变得木纳,变得嘻哈,也变得让你不细心审美会将许多喜感的细节忽略。律师与商务局的小公务员,差距实在太大了。因此那喜剧的设计与演绎,差距也实在太大了。池海东可敬,但不一定有更多的追随者,许多人碰不上他。马向阳本分、爱玩、友善、用心,可能有更多的接地气的心灵与之贴近。
马向阳的喜剧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含而不露地提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之道,按照常规渠道选人用人固然会有优秀人才出现,也容易出现投机者,而对那些不按常规出牌的人也要加以关注,也可以“乱点鸳鸯谱”,没准儿一些真正的人才、干才、天才,就在这类人群中喜盈盈地脱颖而出。君不见,不着调的不靠谱的马向阳不就在大槐树村弄出名堂来了吗!何况,有些“调”有些“谱”也该“总把新桃换旧符”了。

(郑纯方原创,2014年9月25日星期四,联系邮箱:zcf06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