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奏响中华
诞生在我县薛庄镇白石屋村的《沂蒙山小调》,经过文艺工作者精心改编,以大型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搬上舞台,在2006年全国民族交响乐大赛上以第四名的成绩一举夺得铜奖(金奖空缺),实现了我省三十年来交响乐作品在全国获奖零的突破。
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凡修,回忆起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诞生时说:“诞生于我市的《沂蒙山小调》,在逐步传唱中不断升华,已是咱们沂蒙的象征,在全国都已唱响。如何挖掘和保护好这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于是,我们便想到以大型民族管弦乐的形式将其搬上舞台。”
市文化局助理调研员苏同足,近距离全程见证了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诞生,他回忆说:“我们高标准、高要求,邀请了山东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云涛担任作曲。为了创作好作品,李云涛先后三次来临沂采风。踏遍了蒙山、孟良崮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等地。经反复琢磨与品味后,李云涛决定将新时代老区人民的生活状态作为改编创作的切入点。此后,我们又邀请享誉海内外的中央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担任演奏。经过众多艺术工作者的精心创作,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诞生了。”
2006年春节前夕,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参加全国民族交响乐大赛,从79部来自全国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10名。
2006年3月5日,决赛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11分钟的演出中,二胡、扬琴、琵琶、唢呐等二十多种民族乐器把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演绎得极具震撼力。这部作品征服了评委和观众,一举夺得大赛铜奖(金奖空缺)、总排名第四的优异成绩。
诞生在我县薛庄镇白石屋村的《沂蒙山小调》,经过文艺工作者精心改编,以大型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搬上舞台,在2006年全国民族交响乐大赛上以第四名的成绩一举夺得铜奖(金奖空缺),实现了我省三十年来交响乐作品在全国获奖零的突破。
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凡修,回忆起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诞生时说:“诞生于我市的《沂蒙山小调》,在逐步传唱中不断升华,已是咱们沂蒙的象征,在全国都已唱响。如何挖掘和保护好这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于是,我们便想到以大型民族管弦乐的形式将其搬上舞台。”
市文化局助理调研员苏同足,近距离全程见证了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诞生,他回忆说:“我们高标准、高要求,邀请了山东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云涛担任作曲。为了创作好作品,李云涛先后三次来临沂采风。踏遍了蒙山、孟良崮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等地。经反复琢磨与品味后,李云涛决定将新时代老区人民的生活状态作为改编创作的切入点。此后,我们又邀请享誉海内外的中央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担任演奏。经过众多艺术工作者的精心创作,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诞生了。”
2006年春节前夕,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参加全国民族交响乐大赛,从79部来自全国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10名。
2006年3月5日,决赛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11分钟的演出中,二胡、扬琴、琵琶、唢呐等二十多种民族乐器把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演绎得极具震撼力。这部作品征服了评委和观众,一举夺得大赛铜奖(金奖空缺)、总排名第四的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