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钻古怪”王兆勇。
王兆勇,关庙地道一农民。2002年安康卫校医士班毕业后,在老家开诊所、开药铺,由于周边的医院多,难以维持生计,便转而做收黄姜、枸树皮、木耳等土特产生意,同时做粮食收购与批零生意。生意倒是给起来了,但别人欠他的帐弄了个一大铺拉,为了周转生意,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到收帐上。2007年7月跑了一天,累了个血奔心,一分钱没收着,那些欠帐的主儿反倒避而不见他,他气了个满肚子圆。为了泄去心中的烦闷,气迸气胀地下河洗澡,在洗澡地过程中,看见一些人在翻石头,拣象形石,自己也有心无心地跟着翻石头、拣石头。许是汉江河神对他的厚爱,他拣了几块有模有样的石头,现场被那几个拣石头的买走了,后来他一数钱,挣了1100元,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财气想都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清早,他又下了河,拣了些石头拉到城里又卖了700元。回家的路上,他喜滋滋地想:这玩艺儿生意干的,不要资本,不要房子,只要自己有力气,会识别就可以赚钱,自己又生长在汉江边多方便,看来我就把这个事做为自己的主业算了,对,就这么定了。
自2007年7月下定决心和石头结缘后,他每天到汉江翻石头、拣石头、挑石头……周边的人笑话他是个“洋氮”。他则人笑归人笑,他闷下头弄石头赚他的钱……这么一鼓捣下来就是三年。三年时间,他除了挣了个腰圆肚鼓以外,还存了一批汉江精品奇石,在老家开起了自己的奇石馆。
2011年夏,湖北襄樊举行“汉江奇石展”,他带着自己的汉江石去参展。在展览中,老河儿人陈曙明(小名陈六)看着他带去的大块头“汉江黄蜡奇石”问他:“这种石头你们安康多不多。”他说“这种黄石头在我们哪儿的汉江里多的是,大的、小的、光的、有画面的都有”。
不久,做玉器工艺品的陈六带着他的寻宝找玉秘密来到安康,住进安康关庙。他以每天3000元的工钱雇下王兆勇,在汉江里给他拣安康百姓称的“黄干石”,一连就是七天。
后来,陈六每次到安康都是这么做。两年时间下来,他到安康雇王兆勇拣石头就有十五六次。
转眼就到了2013年秋,安康奇石协会会长周云康邀湖北、湖南、山东、安徽、福建、浙江等地的奇石经销商在金州广场举办“石展”。陈六和他的师傅胡明伟一干子人带来了他们用安康汉江石做的工艺美术品参展,一看自己拣的石头变成了精美的狮子、飞龙、花砚、手把件等玉石工艺品,在看看陈六他们开的豪车,他傻了眼,也惊奇的拍脑袋拍胸膛。看到安康汉江石变成玉器的华丽转身,市人大副主任吴应德、市双创办主任、住建局长唐志宏、安康奇石协会会长周云康更是兴奋不已。吴应德、唐志宏对安康奇石界的朋友讲:汉江有玉,闻所未闻,人家能把安康的石头变成玉器工艺品,我们安康为什么不做,你们奇石界玩石应该说是低层次的。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既然安康有玉,我们提议你们把安康玉石工艺品做起来,利用安康资源发展我们的文化旅游产品,这个事做成了,就是对安康的贡献,是安康文化旅游产品的亮点。
领导们的话成了他们的“安康梦”。
从此关于安康玉石的混沌状况开始见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