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邮经历与梦想(兼作前段时间晒邮册的总结)
经历:我是一个70后,相信我的集邮经历应该会得到很多同龄人的认同。我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喜欢上集邮的,当时有一位邻居在邮局上班,好像是有任务,我从她那里买下了第一枚邮票—牡丹亭的20分的,从此喜欢上了花花绿绿的邮票,开始主要是收集信销,管亲戚要,到父亲的厂子传达室跟别人要,陆陆续续收集了一些。我生活在一个小镇,收集成套的新票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到市里的集邮公司,每次父亲出差都能带给我一两套,另一种是有一个小贩每周三都会到我们学校门口贩卖邮票,也可以交换,我把我的全部零花钱(当然也偷过父母的钱包,应该很多人有这种经历吧)全部用来买邮票上了,好在父母对我集邮百分百的支持,记得父亲给我买过的最贵的邮票是编号出土文物,当时是12元一套,和猴票是一个价钱,让我选择,猴票当时也很喜欢,但考虑到同样的价钱,买出土文物可以买一大套,就放弃了猴票。这样集邮坚持到初中毕业,基本集全了JT(没有猴票和早期的绝大多数型张,那时对我来说可是天文数字),期间订阅了六年的集邮杂志,函购过首日实寄封,我的第一套实寄封是小学四年级收到的,所以看看现在的学生玩的东西真是感慨万分。因为集邮,我的知识面明显比同龄人宽,在很多次的知识竞赛中我都是第一名,那时真真正正体会的是集邮的真谛和乐趣,不像现在的集邮,炒新邮,已经偏离了集邮的本来。
1992年到1995年我到县城上高中,1995年到1999年我到外地读大学,因为学业紧张,期间除了年册以外,基本脱离了集邮,1999年开始参加工作,开始时工作的压力和刚刚成家没有精力,也是仅仅每年订一本年册而已。
到了2007年,事业比较稳定了,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允许了,发现小时候很多梦寐以求的邮票有条件购入了,就从网上开始逐渐的将纪特编和JT的补齐了,后来又增加了一套自己喜欢的副品,做成了专题册,另一套按年份做成大全册;前几天,有的吧友问我是富二代还是大老板,其实我的父母就是普通工人,后来在我大学时还下岗了,而我本人则是普通公务员,因为我爱好,所以我觉得花钱在邮票上值得,我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所以有计划的买买邮票是不会影响正常生活的,况且我绝大多数票都是07-09期间买的,最典型的三个赵涌大漏(当然当年也不能算漏):一个是一轮龙票的大版两版,花了180元;第二个是编号的建党,当时花了600元;第三个是J2的大版,花了1000元。
经历:我是一个70后,相信我的集邮经历应该会得到很多同龄人的认同。我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喜欢上集邮的,当时有一位邻居在邮局上班,好像是有任务,我从她那里买下了第一枚邮票—牡丹亭的20分的,从此喜欢上了花花绿绿的邮票,开始主要是收集信销,管亲戚要,到父亲的厂子传达室跟别人要,陆陆续续收集了一些。我生活在一个小镇,收集成套的新票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到市里的集邮公司,每次父亲出差都能带给我一两套,另一种是有一个小贩每周三都会到我们学校门口贩卖邮票,也可以交换,我把我的全部零花钱(当然也偷过父母的钱包,应该很多人有这种经历吧)全部用来买邮票上了,好在父母对我集邮百分百的支持,记得父亲给我买过的最贵的邮票是编号出土文物,当时是12元一套,和猴票是一个价钱,让我选择,猴票当时也很喜欢,但考虑到同样的价钱,买出土文物可以买一大套,就放弃了猴票。这样集邮坚持到初中毕业,基本集全了JT(没有猴票和早期的绝大多数型张,那时对我来说可是天文数字),期间订阅了六年的集邮杂志,函购过首日实寄封,我的第一套实寄封是小学四年级收到的,所以看看现在的学生玩的东西真是感慨万分。因为集邮,我的知识面明显比同龄人宽,在很多次的知识竞赛中我都是第一名,那时真真正正体会的是集邮的真谛和乐趣,不像现在的集邮,炒新邮,已经偏离了集邮的本来。
1992年到1995年我到县城上高中,1995年到1999年我到外地读大学,因为学业紧张,期间除了年册以外,基本脱离了集邮,1999年开始参加工作,开始时工作的压力和刚刚成家没有精力,也是仅仅每年订一本年册而已。
到了2007年,事业比较稳定了,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允许了,发现小时候很多梦寐以求的邮票有条件购入了,就从网上开始逐渐的将纪特编和JT的补齐了,后来又增加了一套自己喜欢的副品,做成了专题册,另一套按年份做成大全册;前几天,有的吧友问我是富二代还是大老板,其实我的父母就是普通工人,后来在我大学时还下岗了,而我本人则是普通公务员,因为我爱好,所以我觉得花钱在邮票上值得,我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所以有计划的买买邮票是不会影响正常生活的,况且我绝大多数票都是07-09期间买的,最典型的三个赵涌大漏(当然当年也不能算漏):一个是一轮龙票的大版两版,花了180元;第二个是编号的建党,当时花了600元;第三个是J2的大版,花了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