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认为SLE的复发,可能与长寿命 浆细胞有关,本文就长寿命浆细胞及其在 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长寿命浆细胞
产生与迁移
B细胞因其激活后能分泌抗体在自身 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初始应答后 可在数天内消失,但有一亚组B细胞却可 长期存活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些长寿命的 浆细胞可以解释在初始免疫应答结束后体 内仍存在一定滴度的抗体。
依据抗体分泌细胞(ASCs)寿命可分为 短寿命浆细胞和长寿命浆细胞。长寿命浆 细胞持续、长期分泌抗体,并从凋亡途径 中逃脱,为“专职长寿抗体分泌细胞”。
长寿命浆细胞能产生保护性记忆参与 长期免疫,如抗天花疫苗的特异性抗体可 存在60年,Gatto等发现,大约有10%长 寿命浆细胞在小鼠体内可存活一生。
有研究报道>80%的总血清自身抗体 由长寿命浆细胞分泌。长寿命浆细胞在T 细胞依赖的体液免疫应答中产生,大多源 于B2细胞。已知生发中心是长寿命浆细 胞的产生地。
初始B细胞遭遇T细胞依赖抗原后, 在Th2细胞协助下激活,在脾脏和淋巴结 的T细胞区及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增 生,随后遵循两条途径分化:一是停留在 T细胞区和边缘区,以形成原发灶的方式 分化成短寿命浆细胞;
二是迁移至滤泡,在T细胞协助下由 B细胞启动生发中心反应,通过体细胞高 频突变、亲和力成熟和抗原选择,产生高 亲和力的记忆性B细胞,同时产生长寿命 浆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并从脾脏和淋巴结 迁移至骨髓。
长寿命浆细胞不可分裂,处于GO/G1 期,对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不敏感,但 能高效地产生免疫球蛋白。
浆细胞分化为长寿命浆细胞主要取决 于是否存在供其长期存活的微环境,这种 微环境多存在于骨髓,少数位于脾脏和炎 症组织中,如SLE患者的肾组织或类风湿 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液。
在狼疮小鼠模型中,可以观察到长寿 命浆细胞主要分布于有肾炎的小鼠,且部 位主要集中在肾脏皮质和髓质外部的肾小 管间质部,在狼疮性。
肾炎的患者中,尤其是疾病程度较重 者,如同时存在增生性病变和膜性病变的 患者,在髓质可发现长寿命浆细胞。佐剂 中抗原是病原体或新生抗原浆细胞会影响 的定植部位及其寿命。
病毒病原体如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 炎病毒(LCMV)免疫小鼠后,在骨髓和脾 脏中均存在长寿命浆细胞。不可复制的抗 原如卵清蛋白(OVA)免疫机体后,初始可 在脾脏中发现大量短寿命浆细胞,其后在 骨髓中出现寿命超过3月的浆细胞聚集, 10d后脾脏仅保留20~100个/mm2的长 寿命浆细胞,浆细胞数目的减少可能与生 存环境有关。
与脾脏相比,骨髓容纳长寿命浆细胞 的数目大概是400000个或接近骨髓所有 单核细胞数目的0.5%。长寿命浆细胞存 在于骨髓中,因此推测在狼疮模型小鼠骨 髓中存在大量产生自身抗体的长寿命浆细 胞。但是与正常小鼠及MRLlpr/1pr、 BXSB小鼠的长寿命浆细胞不同, NZM2410小鼠的长寿命浆细胞主要聚集 在脾脏,在骨髓中基本没有,并发现抗 DNA抗体主要由脾脏浆细胞产生。
为了说明这不是个别种属现象,给 NZM(NewZealand Mixed)小鼠使用4-羟 基-3-硝基苯基乙酰基一钥孑L血蓝蛋白 (NP-KLH)进行免疫,以鉴别非-自身反应 性NP-特异性浆细胞,试验进行时间为 30d,使长寿命浆细胞有足够的时间迁移 至骨髓,NP-特异性浆细胞几乎仅在脾脏 中发现,而骨髓中几乎没有,证明骨髓中 浆细胞的缺乏是不存在抗原特异性的。
给NZM小鼠使用抗激动型抗CD40抗 体亦能有相同效果,因此推测阻止浆细胞 向骨髓迁移可能是因为通过表面Ig或 CD40信号途径激活B细胞来实现的。 NZB/WF1(New Zealand Black/White F1) 小鼠可自发产生类似人类SLE疾病的动物 模型。
在NZB/W小鼠的脾脏中自身ASCs在 1~5月时升高至最高值,并保持稳定, 这些ASCs中约60%是短寿命浆细胞,40% 为长寿命浆细胞(半衰期超过6月)。在异 体移植物抗原在受体体内出现l周内,即 可出现长寿命浆细胞。
长期存活的原因
长寿命浆细胞之所以能长期存活,不 仅与其持续接触微环境中的存活信号因子 [包括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转录调节子 和凋亡调节因子,如B细胞活化因子 (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白细胞 介素6(IL-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1(VCAM-1)及CXCLl2等]有关,亦与某些 B细胞表面分化标志物的丢失亦有一定的 关系,如CD45、CD220、MHC-II类分 子、CD40、CDl9、CD20、大部分B细胞 抗原受体(BCR)、表面免疫球蛋白等。
近来研究发现,骨髓浆细胞高表达 BCL-2等抗凋亡分子及两个重要的核转录 因子B(1imp-1和Aiolos),对LLPCs的产 生和维持有重要作用。
长寿命浆细胞与微环境中间质细胞 (stromalcells)相互作用获得存活信号, 这些存活信号包括APRIIMBLyS-BCMA相 互作用,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CXCLl2相互作用,IL-6、IL-10和CD93似 乎在LLPCs的存活中起着重要作用,IL-6 是浆细胞与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IL-10在CXCLl2起作用前即发挥作用。
长寿命浆细胞
产生与迁移
B细胞因其激活后能分泌抗体在自身 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初始应答后 可在数天内消失,但有一亚组B细胞却可 长期存活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些长寿命的 浆细胞可以解释在初始免疫应答结束后体 内仍存在一定滴度的抗体。
依据抗体分泌细胞(ASCs)寿命可分为 短寿命浆细胞和长寿命浆细胞。长寿命浆 细胞持续、长期分泌抗体,并从凋亡途径 中逃脱,为“专职长寿抗体分泌细胞”。
长寿命浆细胞能产生保护性记忆参与 长期免疫,如抗天花疫苗的特异性抗体可 存在60年,Gatto等发现,大约有10%长 寿命浆细胞在小鼠体内可存活一生。
有研究报道>80%的总血清自身抗体 由长寿命浆细胞分泌。长寿命浆细胞在T 细胞依赖的体液免疫应答中产生,大多源 于B2细胞。已知生发中心是长寿命浆细 胞的产生地。
初始B细胞遭遇T细胞依赖抗原后, 在Th2细胞协助下激活,在脾脏和淋巴结 的T细胞区及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增 生,随后遵循两条途径分化:一是停留在 T细胞区和边缘区,以形成原发灶的方式 分化成短寿命浆细胞;
二是迁移至滤泡,在T细胞协助下由 B细胞启动生发中心反应,通过体细胞高 频突变、亲和力成熟和抗原选择,产生高 亲和力的记忆性B细胞,同时产生长寿命 浆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并从脾脏和淋巴结 迁移至骨髓。
长寿命浆细胞不可分裂,处于GO/G1 期,对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不敏感,但 能高效地产生免疫球蛋白。
浆细胞分化为长寿命浆细胞主要取决 于是否存在供其长期存活的微环境,这种 微环境多存在于骨髓,少数位于脾脏和炎 症组织中,如SLE患者的肾组织或类风湿 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液。
在狼疮小鼠模型中,可以观察到长寿 命浆细胞主要分布于有肾炎的小鼠,且部 位主要集中在肾脏皮质和髓质外部的肾小 管间质部,在狼疮性。
肾炎的患者中,尤其是疾病程度较重 者,如同时存在增生性病变和膜性病变的 患者,在髓质可发现长寿命浆细胞。佐剂 中抗原是病原体或新生抗原浆细胞会影响 的定植部位及其寿命。
病毒病原体如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 炎病毒(LCMV)免疫小鼠后,在骨髓和脾 脏中均存在长寿命浆细胞。不可复制的抗 原如卵清蛋白(OVA)免疫机体后,初始可 在脾脏中发现大量短寿命浆细胞,其后在 骨髓中出现寿命超过3月的浆细胞聚集, 10d后脾脏仅保留20~100个/mm2的长 寿命浆细胞,浆细胞数目的减少可能与生 存环境有关。
与脾脏相比,骨髓容纳长寿命浆细胞 的数目大概是400000个或接近骨髓所有 单核细胞数目的0.5%。长寿命浆细胞存 在于骨髓中,因此推测在狼疮模型小鼠骨 髓中存在大量产生自身抗体的长寿命浆细 胞。但是与正常小鼠及MRLlpr/1pr、 BXSB小鼠的长寿命浆细胞不同, NZM2410小鼠的长寿命浆细胞主要聚集 在脾脏,在骨髓中基本没有,并发现抗 DNA抗体主要由脾脏浆细胞产生。
为了说明这不是个别种属现象,给 NZM(NewZealand Mixed)小鼠使用4-羟 基-3-硝基苯基乙酰基一钥孑L血蓝蛋白 (NP-KLH)进行免疫,以鉴别非-自身反应 性NP-特异性浆细胞,试验进行时间为 30d,使长寿命浆细胞有足够的时间迁移 至骨髓,NP-特异性浆细胞几乎仅在脾脏 中发现,而骨髓中几乎没有,证明骨髓中 浆细胞的缺乏是不存在抗原特异性的。
给NZM小鼠使用抗激动型抗CD40抗 体亦能有相同效果,因此推测阻止浆细胞 向骨髓迁移可能是因为通过表面Ig或 CD40信号途径激活B细胞来实现的。 NZB/WF1(New Zealand Black/White F1) 小鼠可自发产生类似人类SLE疾病的动物 模型。
在NZB/W小鼠的脾脏中自身ASCs在 1~5月时升高至最高值,并保持稳定, 这些ASCs中约60%是短寿命浆细胞,40% 为长寿命浆细胞(半衰期超过6月)。在异 体移植物抗原在受体体内出现l周内,即 可出现长寿命浆细胞。
长期存活的原因
长寿命浆细胞之所以能长期存活,不 仅与其持续接触微环境中的存活信号因子 [包括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转录调节子 和凋亡调节因子,如B细胞活化因子 (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白细胞 介素6(IL-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1(VCAM-1)及CXCLl2等]有关,亦与某些 B细胞表面分化标志物的丢失亦有一定的 关系,如CD45、CD220、MHC-II类分 子、CD40、CDl9、CD20、大部分B细胞 抗原受体(BCR)、表面免疫球蛋白等。
近来研究发现,骨髓浆细胞高表达 BCL-2等抗凋亡分子及两个重要的核转录 因子B(1imp-1和Aiolos),对LLPCs的产 生和维持有重要作用。
长寿命浆细胞与微环境中间质细胞 (stromalcells)相互作用获得存活信号, 这些存活信号包括APRIIMBLyS-BCMA相 互作用,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CXCLl2相互作用,IL-6、IL-10和CD93似 乎在LLPCs的存活中起着重要作用,IL-6 是浆细胞与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IL-10在CXCLl2起作用前即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