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忘斋主吧 关注:20贴子:7,636
  • 7回复贴,共1
【题文】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小题1】第二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小题2】请从虚实角度对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小题1】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3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2分)
【小题2】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2分),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2分)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深秋虽霜林叶落,景象萧疏,但群山争出,别具一番胜境;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可使人杯酒对赏,略慰愁怀;这开阔疏朗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考
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次为D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9-23 23:11回复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19年辞官离开朝庭,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小题1】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借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趣?(5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词简析下片的表现手法。(6分)
    【答案】
    【小题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词人坚决
    放弃官场生活的心志及处于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的安然心态。
    【小题1】下片写景动静结合.以静显动.以动衬静。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静,上
    下天光,表里澄澈。作者用洗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比闲”“上下是新月”,
    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一笔:一只缥
    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
    【解析】
    【小题1】结合注释“离开朝庭,长期隐居浙江嘉兴”再结合诗句“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可以知是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
    【小题1】下片手法是动静结合,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静,上下天光,表里澄澈。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9-23 23:12
    回复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题目。(8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小题1】请赏析开篇一二句的景物描写。(4分)
      【小题2】请结合诗句分析小令中的“渔父”形象。 (4分)
      【答案】
      【小题1】作者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四种景物,颜色交错,色彩明艳,点染出一幅绚丽无比的秋江图(2分),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点明“渔夫”活动的背景,同时“渔父”在这一背景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寄寓其中,令人遐想,从而引出下文。(2分)
      或答:作者选用了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的绚丽无比的秋江图(2分),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点明“渔夫”活动的背景,同时透露出一种宁静、愉悦的心绪,为下文进一步表现渔父做了铺垫。(2分)
      【小题2】自由自在:作者先言“却有忘机友 ”,再申明忘机友便是白鹭沙鸥,借点水而飞鸥鹭,表现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1分)
      品性高洁,厌弃尘世:写渔父在澄明的秋江上,和鸥鹭相与忘机,便烘托出他性格的高洁,也从侧面表明他对尘浊的厌弃。(2分)
      反叛传统:“不识字 ” 三字,掷地有声。强调渔父不识字,可以无忧无虑,可以傲视王侯,正是要表现识字的知识份子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和叛逆。(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可先从一二句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关键词,然后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分析其景物描写特点,再答出这种手法有何作用即可。由“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意象可知,作者从颜色的角度,描绘秋江风景的色彩绚丽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要从交代人物活动场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下文做铺垫等方面作答。优美的秋江风景自然渲染了一种宁静、愉悦的气氛;由对下文的“渔夫”的描述可知,前两句景物描写起着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从这首曲子所描写的内容看,属于以景写人,侧重的往往是人的心情,作者描写的秋江风景绚丽无比,自然烘托的是愉悦、轻松自由的心情。由“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可知,作者视白鹭沙鸥为朋友,由此得出他喜爱自然宁静的环境,表现了他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也从侧面衬托出他厌弃尘世的污浊。“傲”表现出渔夫高洁孤傲的性格;由“不识字”“傲”可体会出作者的对现实生活的反感。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9-23 23:14
      回复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芜城[注]
        李端
        昔人登此地,丘垄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注]芜城:荒芜的城市。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抒发了作者对昔日繁华之地而今变成荒草蔓生的废墟的悲怆之情。(2分)以“昔”与“今”对举,以昔人见到荒丘累累而生之悲,衬托作者今日见到更为凄凉的景象而生之悲,使其悲情更加深沉,然后悲叹春风只有几月,繁华能有几时,喷涌出一腔悲情愁绪。(3分)
        【小题2】描绘出芜城荒草满路和精灵来去的破败、荒凉、阴森的画面。(2分)颈联写空中寒风萧飒,地上荒草蔓生,说明早无行人,烘托出芜城的荒寂;(2分)尾联写明月当空,只有鬼魂来去,表明人迹已绝,渲染了空城阴森的气氛。(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悲”,前人看到现在的情景是“悲”,而今又不如昔,又是如何的情景呢?再加上第二联的反问更加强调昔盛今衰的感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意境的题目,注意诗中的意象的共同特征,“草没城边路”是荒凉,“精灵”是鬼魂的意思,可见又加一层恐怖,气氛应该是“破败、荒凉、阴森”,结合诗句作具体解释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9-23 23:15
        回复
          为什么我老读不出来,怎么做题阿


          IP属地:天津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09-24 06:42
          收起回复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词(10分)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柳宗元,中唐诗人,曾参加王叔文改革运动,失败后贬于永洲,政坛巨变,环境恶劣,时人多易帜,柳不易其志。
            【小题1】这首诗描绘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诗中的“蓑笠翁”这一形象具有什么特证?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
            【小题2】诗人在表现这一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分析(5分)
            答:
            【答案】
            【小题1】空旷、静寂、寒冷(2分)孤傲、清高、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人物形象。(2分)借这一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孤独自傲的思想和面对恶劣的政治环境不屈服敢于保持心志的节操。(2分)
            【小题1】反衬和烘托(2分,答对比可给1分,其他不得分)以雪大天寒来反衬出老翁的不畏严寒;以雪来烘托老翁的清高;以“鸟飞绝”和“人踪灭”来衬其孤独。(每点1分)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回答时关键词必有寒冷,必须突出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人物特征。结合诗人经历背景,概括出诗歌塑造形象的作用:借这一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不屈服的节操。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把握。抓住关键词,可以发现作者以雪大天寒来反衬出老翁的不畏严寒;以雪来烘托老翁的清高;以“鸟飞绝”和“人踪灭”来衬其孤独。衬托手法运用纯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9-25 22:52
            回复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答案】14. 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解析】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9-25 2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