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乞食行化,只到富有人家里,对于穷人,他决不去托钵。如果在正午之前没有遇到富有人家可以乞食,他宁可饿着肚子也不行乞。
须菩提这么做,有他自己的一番道理,他认为穷人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没有多余的粮食来供养僧众,即使他们愿意发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富人来说,区区一餐之施,在富者毫无所谓。所以他发愿乞富不乞贫。
在僧团中和须菩提有相反作风的人,是大迦叶尊者。须菩提是乞富不乞贫,而大迦叶是乞贫不乞富。
为了让穷困的人有机会积聚福报,迦叶尊者乞食时总是选择贫穷之家。曾经就有一位贫穷老妇人,因为供养给大阿罗汉迦叶尊者一瓢从富人家流出来的洗米水,而得生天上,成为一位美丽的天女。
大迦叶乞贫不乞富,自有他的一番理由:我们出家的比丘,是人间的福田,我们受人间的供养,是给他们增长福慧的机会。我向贫穷者乞食,让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们的福报多,又何必要我们来锦上添花?
须菩提和大迦叶乞食的作风,成为强烈的对比。但是他们的行为,却都遭到了佛陀呵斥,佛陀批评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
乞食行化,给众生以种植福田的机会,这是比丘尊佛制而度众生的一种慈悲。无论是须菩提的乞富不乞贫,还是大迦叶的乞贫不乞富,都有他们作为证果阿罗汉从内心深处的慈悲为怀所引申出的一番理由来支撑。但慈悲还须平等,在佛的眼里,穷也好,富也好,都是需要帮助的众生,所以佛制乞食法,“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
当然,在我们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因为人们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原因,佛门并没有完全沿袭乞食这一古老佛制。但慈悲平等,悲智双运,世尊遗教的精髓一直在传承,从来也没有断绝。
(转自师父真广法师)
须菩提这么做,有他自己的一番道理,他认为穷人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没有多余的粮食来供养僧众,即使他们愿意发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富人来说,区区一餐之施,在富者毫无所谓。所以他发愿乞富不乞贫。
在僧团中和须菩提有相反作风的人,是大迦叶尊者。须菩提是乞富不乞贫,而大迦叶是乞贫不乞富。
为了让穷困的人有机会积聚福报,迦叶尊者乞食时总是选择贫穷之家。曾经就有一位贫穷老妇人,因为供养给大阿罗汉迦叶尊者一瓢从富人家流出来的洗米水,而得生天上,成为一位美丽的天女。
大迦叶乞贫不乞富,自有他的一番理由:我们出家的比丘,是人间的福田,我们受人间的供养,是给他们增长福慧的机会。我向贫穷者乞食,让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们的福报多,又何必要我们来锦上添花?
须菩提和大迦叶乞食的作风,成为强烈的对比。但是他们的行为,却都遭到了佛陀呵斥,佛陀批评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
乞食行化,给众生以种植福田的机会,这是比丘尊佛制而度众生的一种慈悲。无论是须菩提的乞富不乞贫,还是大迦叶的乞贫不乞富,都有他们作为证果阿罗汉从内心深处的慈悲为怀所引申出的一番理由来支撑。但慈悲还须平等,在佛的眼里,穷也好,富也好,都是需要帮助的众生,所以佛制乞食法,“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
当然,在我们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因为人们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原因,佛门并没有完全沿袭乞食这一古老佛制。但慈悲平等,悲智双运,世尊遗教的精髓一直在传承,从来也没有断绝。
(转自师父真广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