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21日
漏签
0
天
药食吧
关注:
81
贴子:
287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15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药食吧
>0< 加载中...
药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送TA礼物
1楼
2014-09-24 07:53
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2楼
2014-09-24 07:54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5-21 03:29:29
广告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3楼
2014-09-24 07:54
回复
收起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有异处。但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朴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
4楼
2014-09-24 07:54
回复
收起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url]http://中国[/url]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5楼
2014-09-24 07:55
回复
收起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中医药学还有一种中药的概念是:所有的动植物、矿物质等也都是属于中药的范畴,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是一个用量上的差异而已,也就是说法: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药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url]http://药物的副作用[/url]大。这就是“药食同源”的另一种含义。
6楼
2014-09-24 07:55
回复
收起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
三种物品名单如下: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7楼
2014-09-24 07:58
回复
收起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药食健康
来自
手机贴吧
8楼
2014-09-24 17:07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5-21 03:23:29
广告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中药与食物的关系是――药食同源。大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药和饮食物的来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就不难理解药食同源的说法了。
9楼
2014-09-24 23:08
回复
收起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点:可以用来防治疾病。
10楼
2014-09-25 08:43
回复
收起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它们的不同点是: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1楼
2014-09-25 08:43
回复
收起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医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实际上,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通过讲究饮食,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url]http://药膳[/url]食疗学。
12楼
2014-09-25 08:44
回复
收起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为了达到健康之道,除了须注意日常生活习惯之调整外,饮食的调整也可达到养生目的,中国千年来的生活体验,经历了「神农本草经」,「食疗本草」甚至「本草纲目」等,已经将食物及医药溶成一体,演化出「药食同源」之文化,[url]http://中国医学[/url]发展过程中首重预防,而预防之道在于遵循自然治疗之原则,因此食疗须求其所宜,其所忌,且中医治病相当重视「对证下药」,所以在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食补前应先了解体质,才不至选择偏差太多,反而失去其意义。
14楼
2014-09-25 08:45
回复
收起回复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如何认识体质,从生活表现上可以有个大概了解,一般可分成三类体质(1)寒热证体质:热证体质会有紧张,兴奋,亢进,炎症,充血等症状,日常生活上比较有口渴,喜欢冷饮,尿量少且呈黄赤颜色,便秘等表现,且精神容易呈现兴奋状态;而寒证体质则是弛缓,萎缩,衰退,无力,贫血等症状,日常生活上口比较不渴且喜欢热饮,尿量多呈颜色清淡,女性生理周期较慢等表现,精神上较没力的状态。(2)实虚证体质:实证体质的人中气十足,讲话有力,体力充沛,无汗且容易便秘;而虚证体质的人讲话时就较无力,体力虚弱,有自汗的现象,肠胃容易有下痢症状且脸色较苍白。(3)燥湿证体质:燥性体质的人体内水分较不足,容易口渴,乾咳,便秘,女性则月经较少;湿性体质的人则是体内水分过多,容易有血压高,浮肿,腹鸣,痰多或下痢等症状表现。
15楼
2014-09-25 08:45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5-21 03:17:29
广告
亚临界首席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了解体质后接着须知道药(食)物的性质,才能对证下药(食)物,因应体质上之寒热,虚实,所以药(食)物也分成(1)补泻性质:补性的药(食)物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增加元气,适合虚弱体质者食用,而实证体质者服用则反易造成便秘,汗排不出,病毒积存於体内,引起高血压,发炎,中毒等不良症状;泻性药(食)物则可协助将病毒由体内排出之作用,可改善实证体质者之便秘,充血,发炎等症状,而体质虚弱者则可能会因食用过多而造成下痢,身体更虚弱,降低对病毒之抵抗力。
16楼
2014-09-25 08:46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吧友花500块钱拿下5080显卡
1725330
2
王楚钦光速晋级男单16强
1567595
3
BLG 2-0横扫TES
1375360
4
Uzi入选英雄联盟名人堂
1297188
5
浙江广厦队夺得CBA总冠军
981188
6
国际乒联回应王楚钦球拍受损
811800
7
MCN开喷隋坡本人就一臭打工的
594096
8
陈奕迅报平安
520191
9
小明剑魔求粉丝打赏礼物养自家猫
452802
10
3nm芯片来了
349560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