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和孩子相处时带有极强的情绪性。心情好时,万事大吉看什么都好,对孩子也好得要命;一旦心情不好,就完全不同,看见什么都心烦,看见孩子也觉得不顺眼,少不了训斥打骂。这样时紧时松的家庭教养方式实在有些糟糕。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最熟悉和擅长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而父母的所作所为恰恰是孩子最直接的效仿对象。所以,父母情绪的起伏变化将直接作用于孩子,使得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种模式一旦成型将始终伴随着他们,甚至在成人之后,他们的情绪也会起伏不定,忽冷忽热。轻则影响孩子正常的人际关系和交往,重则可能会演变成边缘性人格,即看待事物易走极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康菲特青少年教育专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很好的掌控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家长在外面受了刺激,不要把情绪带回家中,可以在回家前找个合适的途径进行排解,即使排解不了也应尽可能把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而后通过其他专业方式进行调节,其中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学习一下情绪管理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些家长会问,如果孩子犯错正好碰上我心情不好怎么办,总不能不管吧。当然,孩子犯错必须教育,同样要掌握方法,批评教育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既不伤孩子的自尊心,也要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