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面一所高中,每年六月都漫天飞雪白茫茫茫然一片,准准的。以为窦娥被校长拉操场砍了头,不是,是毕业生撕书泄愤。高三毁书俨然成为一种当代艺术,更吊诡的是这行为几乎成了中国少年成人礼。毕业扔课本,好像识字的人都干过,除了韩寒。
这国家有个奇怪的风俗,终结或告别一个时代,总是以毁书来助兴。理由是“没‘输’才能赢,没‘输’就是赢,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皇帝腆着小肚皮举着打火机理直气壮地阐述。对,你最有资格说这话,嬴政嘛。
嬴政焚书罄竹难书,所以不书了。书一书几次不太出名的毁书。
政权更迭,输家书必定遭殃。经过秦汉战火,西汉末年目录学家刘歆整理国家图书馆做成藏书总目录《七略》时,发现两百多年只攒到13269卷。不久后的公元8年,王莽篡汉自立,宗室刘秀不服,干。这一万多捆竹简在流氓互掐中被打得支离破碎满地零落,拾捡后凑不成卷,只能去摇卦摊陪算命的骗人混日子。24年,赤眉军和更始军又互攻于长安,打得“礼乐分崩,典文残落”,这次碎得连算卦摊都不要了,只能批发给饭店当牙签。
24年这一次打完,剩了点,刘秀还都洛阳时还有两千车竹简。东汉两百年再积累,据《封氏闻见记》说到汉明帝时有了六千车,“明帝尤重儒术,尔后撰录三倍于前”。其后是董卓之乱,汉献帝从洛阳移都长安时,准备把六千车书运走。但当时兵荒马乱,竹简太沉不运了,只运写在布上的书,结果引来哄抢,当兵的拿回营房当蚊帐床单用。“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缣帛上的墨是脱色的,兵士夜里滚床单,起床发现后背悍然复印了“君子好逑”四个大字,第二夜“好汉饶命”,第三夜好汉得逞“风吹草低耍流氓”。
这事件影响深远,文身贴纸由此启蒙。——《历史就这七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