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文亮吧 关注:13贴子:187
  • 4回复贴,共1

丘文亮评教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一个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的人,都有自己对中国教育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或建议。那么已是青年教师的丘文亮,对此有什么想法呢?


1楼2014-10-02 01:32回复
    有无兴趣
    2013-12-30 22:43:16
    归档在 学校教育 | 浏览 71 次 | 评论 0 条
    有无兴趣
    曾经遐想人们学习有何益处或路归何方。从母亲娘胎呱呱坠地起,先接触最原始的学习,后接受义务教育,再继续深造或进入学术研究。能够一直在无形中支持他们似学到老,活大老的缘由,除了追求自己理想,坚定信心或念以外,换句话说,有无兴趣于何事何物。
    自己思考过别人是否真正践行,我便作了调查,急着寻找最终的答案。当我有意试问同级或下级学弟学妹时,虽然一部分他们说了确定对某一学科有兴趣,但多数如我所料,学弟学妹和学哥学姐给出的回答———读书,考出好成绩,通过高考这一关,大学出来后找份工作求得生存发展。我怀疑他们是否产生所谓的得趣。纵使他们考得顶呱呱。就拿我校内宿生的情况依我了解的看不过尔尔。
    我脑海里存在相同的疑问便问了一位学理科的同学,我听到了满意的回答。而我类似的话是:除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坚定信念以及因为我也得趣。
    历史上知趣者也不少,顾千里的裸体读经,乃真知读书之趣。
    今日国文好的人都是看书无所不窥,或违背校规下,被中津津有味地偷看《水浒传》。
    读书是必要的事,在法律上讲受义务教育亦是一项义务,说到读书还要为以后混口饭吃。我想过读书以后出来社会做什么。我们我们同学肯定有各自的想法或理想或梦想。比如,当科技农民,当店员,当大公司懂事长,当工程师……而读书看重为了求取功名,学习本身乃一个浅入深究,必然要通过(考试)重重关。这与得趣显然不相关。
    趣字何来?得趣的方法有很多,概括起来无外乎存在两种:其一,趣字建立在取到功名利禄上,以读书比方,你读书认真,考出好成绩,突然有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也可能从中得到趣来。其二,趣字大抵发于性。
    但我又会矛盾,既然我要达到目的,就不能享受趣么?牛顿受独立思考勤于思考,潜心钻研———苹果为什么不往上空飞出?未见得牛顿刻苦钻研其理是为了发现万有引力;达尔文忍着嘴痛嘴里含第一只虫子又去捉另一只虫子,以后专心进行考古探索,未见得达尔文探索其理是为了发现生物进化论;陈景润完全忘我沉浸于图书馆,有一次竟锁了自己整一下午,未见得陈景润忘我沉浸图书馆为了解答“哥德巴赫猜想”。令人诧异,他们并非先知去做一事,然而最后得到大的成功。
    倘使持那种态度,往往却未得真趣。假如你以趣为动力去专心做事,比你牢记目的更容易达到结果。无疑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雷同。
    或许你会反驳,那样做不是差不多吗,不过是一种方式不同而已。它应该是一种态度,一种方式不同的问题。美国乔登著的《学并快乐着》就是一个例子。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却没有真正地提倡得趣读书。


    2楼2014-10-02 01:33
    回复
      《图书馆的开放日》
      2013-12-30 22:45:14
      归档在 教育方面 | 浏览 93 次 | 评论 0 条
      《图书馆的开放日》
      图书馆的开放日是在星期天,这是相对我们内宿生而言,平时开发的时间则安排于读书期间。
      我回忆着往事。那是我们期盼,为之高兴的星期天。在8点钟左右就可听到来自图书馆那里传来的声音,而这时我看到好几个同学哗然向楼下走去,在讨论去图书馆;在楼中的男生纷纷走出宿舍,笑着说那件愉快的事,我看去那儿的女生已经先走了一步,将要到图书馆。
      这是第一次我到图书馆,猜想着同学们迫不及待想借书马上投入看,这或是好事吧。之后,我与宿友以及图书馆管理员李老师一同到了图书馆。当李老师 上前开锁一间通往图书馆的房间门时,他得喊道我们让道而从中走过同学们让出的路道。因为他们争先恐后狠不得瞬间就能走进去,宛如当时一群淘金者抵达美国的那种急切的心情。这时图书馆的大门,暂且未开着。李老师终于好不容易开了锁,并打开了门。
      一下子,这些内宿生蜂涌冲入,各自迅速作出自己走向的判断,或者立即定好座位坐到电脑台前。他们动作真够快的,打开电脑,有的人在下载歌曲,有的人在网上听歌曲、看电影,有的人还在上网聊QQ,但好像没有打游戏的人,因为这是管理人员管理有见效的体现。来这儿就这么倒霉,我就没有电脑用。在以后,我看到类似的这种情景。星期天,我觉得值得适当地身心要休息,但我看到现在的这情况恰恰不是这个样子。李老师说,大家莫争用电脑,你用了他用。但是很少人听讲管理人员的话,不宜用过多时间用到那里去,上网查些有关学习的资料,诸如此类。
      如此,有电脑操作的同学此时欣慰地用着电脑,没占到的呢?他们不甘愿即刻就一走了之;有林林总总的人用压金换得借书卡,借到他们需要的书马上就离开现场了。
      两张木凳整齐的间一定距离而摆放在报纸堆旁,纵然有那么几个同学路过,偶然哗啦啦翻翻书,眨眨眼睛他们就觉得足够了。


      3楼2014-10-02 01:33
      回复
        对技校教育的批判
        2013-12-30 23:10:37
        归档在 技校教育 | 浏览 55 次 | 评论 0 条
        对技校教育的批判
        到技校形式上说我们要学一技之长,也不过在那里学些皮毛性技术理论的东西。而这些不算技术的实践,实际上,你想办法买本技术相关的书本费些精神研究就得了。技子也要拿铁锤钉钉木板的实践。
        现在我们去读的技校与应试教育实没有两样。到头来,还不是为了拿一张技术证凭,进技术性的工厂就容易多了,但技工还需重新学该工厂要的技术。
        不要相信“名师出高徒”,岂不猫教老虎留一手,这儿借个比喻说说,特别像技术等。你还不如干脆直接针对职业或问题去培训真正实用的技术,学到实在的学问呀。这就用不着浪费了青春,浪费了金钱,或者在某种自己还被偏重的环境中毁了自身,多不值得!


        5楼2014-10-02 01:35
        回复
          《二、对“素质教育”之感集》
          2013-12-30 23:12:08
          归档在 应试教育 | 浏览 98 次 | 评论 0 条
          《二、对“素质教育”之感集》
          有部分学生说老师怎么搞的———教学进程怎么这样子进行,教学课程安排这样奇怪!这个提问好,于学生受用的自身利益出发,教学课程与教学进程于学生而言有较大作用,关系到学习的兴趣、劲头和学习的效果等等;老师方面,就有教学的质量问题,千万别这样,一上午上英语课,一下午则上数学课。也千万别这样,一时,讲得太投入讲过火了用多另一课时的时间;一时,讲得很紧张讲过分了讲课如驾着飞机讲课走马观花。
          教书不就是对着课本给学生讲课,课本以外的不讲,这不指的是真正的教书吗?试问,学生读了书以后有什么作用呢,没点实用的好处,“知识就是财富”,“知识能改变命运”,“读书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等一大堆尽讲读书好的话,显然就吸引不了学生更加明确更加积极地去学好知识文化了罗。一味围绕课本抓来转去,而模糊又冷漠了启示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思考学习,思考生活和思考处理事情等等的方面,老师应变的努力。对此,我们做老师需要反省,检讨了。
          一个大教室有老师与学生在一起进行教育的事情。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全给自己好好表现叠叠不休地讲着课,全部学生当作哑巴听着课。这种“满堂灌”与“单枪匹马”的教育实在缺乏趣味性的引导方式。慢慢这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培养了一大群被动思考人或事物的奴隶,不会思人或事的蠢蛋,没有自己对人或事物的观点的愚民。
          有很多学生怎么说哪个教师真不会教书,照着书念教我们,我们真不想听他讲课。诚然课本的叙述应不是全枯燥乏味很单调。能按照课本所讲有条理地讲,讲得清楚明白也不是说不可以。如果老师能做到全盘照书讲课,我们何不干脆自学算了。因为有老师的课本与哑巴老师的课本一模一样。教法因老师也罢,学生极愿意请讲不再照书念的老师帮他们上课。尽管各位老师的教育有别,但是它们有共同的地方。这共同的地方,老师能够很好地朝那地方飞去,学生自然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收获就不同了。这共同的地方指如像,可以用准确、顺畅流利的语言讲课本知识;可以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把事理讲清楚点;可以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授课等。
          过去的老师差不多也这个样子,现在的老师应该比这个样子体现得更深一层。教书份内的工作就两件事那么简单———一件是讲课;另一件是改作业、试卷,监考。教学过程也算够清闲的,学生大多数都觉得,读书好像被分数逼强逼学习着,实际读书之乐在哪儿?一直在他们心头转动;另一些高分学生得到拿到高分后的同学时常莫名的感觉读书之乐。教师这时就要动动脑筋,班中需要进行谈论读书主题的讨论,需要进行涉及的主题的讨论交流,还需要进行读书的得失与苦乐的交流和沟通的活动。
          父母与子女隔膜有一条线。线如风筝,风筝愈加远,不但不能好地飞翔,有时还会堕落。古时,这条线固然长,彼此隔膜的程度更加明显;现在,这条线若不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和和谐也变长。父母该有的照顾、关爱;子女该有的尊敬、沟通,如果两者一再冷漠,冷漠如同点点之火逐渐变大可以燎父母子女可建成父母真爱幼,子女真敬爱的原野。
          必须明确一点即,父母还得向子女们尽一项责任的基本义务。到现在,或者以后,也许肯定有好一大部分父母还是那样的做法。那种做法可以说不能更好为子女好。往往他们停留在此层,希望子女学业上达到某种学历,过问几下子女近来成绩怎样:含糊其辞教育子女如何做人,一时想到才说点子女你要照顾自己的温暖话语。
          纵不敢妄断下决定,不难发现中国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大特点,而这特点不像某物的优势的好的特点保留下去是好。至今,相对多的父母对子女的人生道路很常犯强如或盲目引导的毛病,一定程度上,产生的结果不是很好,也有好的。关乎子女的一生乃至价值追求等如此大的问题,不可草草了之。最好是,子女在能清楚事理,明白追求什么时,让子女做主,给些建议,不对时,可忠告。
          中国人桌上吃饭之时,父母教育子女,可以。最好还是,一家人先把饭安心吃完,找个时间,让子女坐下椅子来,父母这时可教育或教化他们。床上教妻或床上教夫,这很好,给多了妻或夫面子。中国的父母们,请你们能给足自尊你的子女们,再说他们也要面子,别老是当着别的父母或别的父母的子女们或别的父母和别的父母的子女们的面前说你的子女不如他的子女会读书得了很多奖状,说你的子女像他的子女那样听话不偷东西就好了等。


          6楼2014-10-02 0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