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上栈吧 关注:89贴子:6,688

回复:【墨染边栈】自杀//9月课题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头看一眼觉得很令人感动。小菁你适合写这种篇欧美风一点的?文笔流畅线条还是挺干净利落的。这段历史应该是西方科学的黄金年代正如ww1时的文学界.从x射线的发现开始人们进一步的对原子展开认识。一个春天凋零后另一个春天也会来的不是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9-19 08:12
收起回复
    还没完吧!
    虐成狗!吃下这个安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10-03 13:21
    收起回复
      结尾码好了,但是并不想发上来剧透……啊好纠结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10-21 22:48
      回复
        也许可以先刷一点注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10-31 09:42
        回复
          【【【【【注释】】】】】
          1.【粒子被观测了。不确定性消失了。波函数坍缩了——随之整个世界的真实性也好像坍塌了。】根据哥本哈根解释,波动方程表征的是粒子在空间中的分布概率——大家可以想象一团云雾,浓密处代表粒子出现在此处的概率大,稀薄处反之——这就是所谓概率云。当我们不进行观测时,粒子可能出现在这团云雾中的任何一个位置,此时它的位置是不确定的,表现出波动性;但当我们进行观测,它就立刻表现出粒子性,确切地出现在某个位置。物理学家们管这个由不确定到确定的过程叫“波函数坍缩”——你可以想象之前的那团云雾迅速地收拢成了一个基本粒子大小的点,尽管这也许算不上十分科学。其实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们的意识(?)决定了粒子的存在形式?
          2.【一会儿是毒气和猫】关于量物的知名度最高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不清楚的话自行百度: )
          3.【一会儿又是灰黑的党卫军制服】其实我也并不清楚他们的制服什么颜色……大概这样吧这个颜色也比较符合气氛就这样吧不是重点。
          4.【玻尔开口了,作为教皇——真正意义上的教皇】二十年代在哥本哈根研究所的年轻人给他们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哥本哈根家族”,玻尔是“教皇”——顺便背景知识,当时的黑帮,一个帮派称“家族”,头头称“教皇”。所以你看,都是一群活泼爱玩的年轻人哪,跟我们没有太多不同的。没有。
          5.【“但是,我不是来要求赦免……”海森堡仰望着曾经的父亲】这是来自话剧《哥本哈根》的梗……玛格丽特(就是玻尔夫人)向玻尔抱怨说海森堡几乎是他们的又一个儿子了。非常……微妙。
          6.【“很简单的游戏,”玻尔的笑容使他从刚才的教皇变成了恶魔,“俄罗斯赌盘。”】这个应该都知道是什么吧,六个空格,一颗子弹,你得打五次,没死就赢了。六分之一的概率。
          7.【海森堡盯着自己手里的枪,玻尔柔和的口音又梦幻般在他耳边响起】据记载玻尔的声音确实是很软和的,应该可以说是比较温文尔雅或者是比较优柔寡断的类型…?跟性格还蛮搭调的:D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11-07 22:40
          收起回复
            从一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给我的感觉,就像物理,呃或者说是我眼中的物理……
            严谨,华丽,吸引人,又很难懂(当然看了注释差不多懂了xx)
            阿菁真的写得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克拉莫斯那一段,太可爱啦233
            物理,物理学家,理性和感性,矛盾与妥协,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高校拟人,其实并没啥共同点可言,一定要说的话应该是--文段都淡淡地撩人心弦--这刚好都是我最喜欢的型!!!
            每一段都非常有画面感,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真理,知识,飞速发展的科技,人类文明的又一个至高峰,似乎都触手可及。
            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朝气蓬勃而充满生机,不只是【xxx,xx年生,毕业于xx院校】这样的一张枯燥的学术名片,而是活生生的,让人想要接近并了解。各人的性格特点都十分鲜明,尤其突出的是文章中这些学者对真理孜孜不倦的探寻……非常动人!精华所在!(喂
            期待填完!感觉是那种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感受的文啊我之前为什么没发现……(碎碎念)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6-24 22: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