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集团吧 关注:42贴子:107
  • 0回复贴,共1

淮海集团 刘建军 李红兵:“周大师”是如何造就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走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集团公司,只见大门口两边悬挂着高15米、宽8米的巨大宣传牌,一面写着兵器工业集团企业使命“服务国家国防安全 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一面写着兵器工业集团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进入生产区,从一幅幅全国劳模、省级劳模、公司劳模的照片在大马路两旁电线杆上高高挂起的“劳模一条街”,到十四分厂“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八个鎏金大字和高技能人才绝招绝活展示台,独具特色的劳模文化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使人深受感染。这里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兵器工业集团首批首席技师周建民建功立业、不断创新的土壤。这就是淮海集团培养造就周建民的秘诀所在——以文化塑造人。
说起周建民,在淮海集团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名人。说他有名是因为他拥有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兵器工业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十佳金牌工人”等多项殊荣。2012年5月8日,全国首批、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周建民技能大师工作室”隆重揭牌,“周大师”成为这支高技能人才团队中的领军人物。
以事业造就人。每接受一项工作都是一种锻炼,每完成一次任务都是一种成长。在企业承担的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制、“砺剑太行”生产动员演练等重大任务面前,每当碰到难加工的量具,特别是大家都认为无从下手的“卡脖子”难活时,领导和同事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周建民。将难肯的“硬骨头”交给周建民,既是组织上对他的信任和重托,更促进他学以致用、提高技能,在攻坚克难、完成任务中成长成才、创先争优。果然,周建民不负众望,靠着练就的一手绝活,除了能纯手工完成数控机床也完不成的任务外,还总结出了多种先进的“操作法”,被企业命名为“周建民操作法”,体现了企业对创造的尊重、对人才成长的激励,这也成为山西军工行业第一个以个人姓名命名的操作法。由他创新总结出的“三要诀加工法”、“反向研磨法”、“同一中心打表勾表法”,被命名为“周建民专用量规高度加工检测法”,荣获兵器工业集团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创新竞赛一等奖。由他主持的“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创新课题,使专用量规的耐用度提高了30倍以上,每年可节约制造费用300多万元,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周建民的创新成果达到1000余项,平均10天左右就有一项创新成果从他的手中产生,创造价值3000余万元。
以尊重鼓舞人。如何让周建民这样的高技能人才受尊重、有地位,企业“学习先进、尊重先进、争当先进”的机制起到了作用。2010年4月28日,长治机场拉出“热烈欢迎‘全国劳动模范周建民载誉归来’”的横幅,企业的主要领导和工友们聚集在机场迎接周建民。当周建民披红戴花走下飞机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媒体的采访、记者的话筒、相机的闪光灯……热烈的气氛使周建民犹如明星一样受到大家的尊崇。
以学习激励人。不只是对高技能人才高看一眼,还有免费上大学深造的机会。2011年,企业将周建民送到北京理工大学进修,一切费用由企业承担,而课程由周建民自选。通过送劳模上大学、送骨干去培训的方式,圆了周建民儿时的大学梦,使周建民倍受感动,更加珍惜企业给自己提供的创新平台!
“非常感谢企业多年来的关心培养,是服务国防、献身兵器的事业平台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黄崖洞精神、‘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激励着我走到了今天。我觉得,担当是我们兵工人的第一责任,创新是我们兵工人的第一追求,坚持是我们兵工人的第一情操……”谈到对兵工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周建民深有感触地说。


1楼2014-10-03 08: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