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了九久订购的哈利波特第七部(我无疑是哈迷,不过很遗憾直到现在才订购),原本并没有打算近期就读完它,然而昨晚睡前作为夜宵的试读,却让我欲罢不能。真高兴哈利波特还是如此引人入胜,就好像当年在晚上十点无电视可看因为无聊才第一次翻看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却在凌晨两点读完后才甘心入睡一般。萍,我真感谢你六年前把哈利波特借给我。
我无法把书放下,就仿佛罗恩曾经提过的被施了恶咒的书,人们一旦看了那本书,一辈子都无法把它放下,只好学着用一只手做事。只不过,我是心甘情愿的。这些天,我把曾经看过数遍的哈利波特前四部搬出来重温,那时是多么神奇,哈利刚刚接触魔法世界,我也是。而昨天,我已经在看着这个奇妙系列的最终回,既希望早些看完,破解所有的秘密,又不愿意就这样结束。前四部是喜悦的,几乎没有悲伤,哈利在属于他的世界成长,是众人的焦点,是不用承担沉重责任的小英雄。然而欢乐的喜剧恐怕到此为止了。第五部不得不说是很枯燥的一部,虽然它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它第一次让我们意识到,哈利的世界不是只有在魁地奇上大出风头,和罗恩赫敏违反校规,再顺便挫败伏地魔的一次次阴谋,即使这看上去如此容易。它第一次让我们意识到,这个系列并不是永远充满欢笑的。虽然罗琳写到过伏地魔是怎样让人闻风丧胆,连名字都不敢提,但无疑是给了我们一种错觉,伏地魔不过是有这点本事,神奇的哈利波特可以打败他。所以当小天狼星和邓不利多死去时,我才会觉得难以接受。
而在最后一部,这种令人窒息的死亡的阴影更为浓烈。海德薇死了。乔治失去了一只耳朵,而他那像另一个自己一般的兄弟死了,很难想象当弗雷德和乔治这对双胞胎最佳拍档中只剩下一个会是什么凄凉的情况。多比带着对哈利的崇拜和忠诚死去。卢平和唐克斯也死了,还那么年轻,好不容易才能相守,刚刚有了一个小婴儿...斯内普的死或许没有让人感到多么伤心,虽然我们一直坚信他是正义的一方。但是想想他从一个忠实的食死徒转变为邓不利多的密探,完全是为了早已死去的莉莉,他的爱情确实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罗琳为什么要安排这些人的死亡,我不知道,难道认为作为主角的哈利波特还活着,就足够抵消悲伤的感情吗。如果她是这样想的,我要说她想错了。《哈利波特》对全世界的哈迷来说,不仅仅是七本凭借想象编造的儿童读物。我想每一个哈迷都有这样的感受,仿佛自己一直是在冥想盆中跟在哈利的记忆里观看着所有事件,对一切都感同身受,那不仅仅是书中的故事,而像是真切的,我们自己的故事。有的人会觉得我太夸张,太易感,不错,那是因为他们不是哈迷。乔治的意外受伤和弗雷德的死,恐怕是继哈利死亡的可能性之后最令人难受的事。罗琳无疑是残忍的。
我说不清现在心里那股惆怅。我不愿接受罗琳给我非常喜欢的乔治和弗雷德,多比,卢平和唐克斯安排的悲剧结局。如果她不要安排这些她曾经塑造得非常讨喜的角色遇难,或者压根不要把他们塑造得那么讨喜,我就不会这么难受了。甚至,她为什么不安排乔治和弗雷德一起遇难呢,那样或许还令人好受些。
罗琳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我想哈迷们都同意这一观点。但是我不得不说,《哈利波特》系列恐怕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巅峰作。她恐怕难以超越这个顶峰了。与哈利波特一同成长的少年少女们,必定会在很长的岁月里对这奇幻的,欢乐的,痛苦的一切难以忘怀。最后,我还是要说,如果她没有安排这些人的死亡,我会更感激她,既感激她带给我的无限欢乐,也不会不敢面对令人感到痛苦的《凤凰社》,《混血王子》和《死亡圣器》。
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哈利·波特。这么多年的情迷和期盼,是不是就能够停止。令人惆怅的结局,什么时候才能淡然忘怀...
我无法把书放下,就仿佛罗恩曾经提过的被施了恶咒的书,人们一旦看了那本书,一辈子都无法把它放下,只好学着用一只手做事。只不过,我是心甘情愿的。这些天,我把曾经看过数遍的哈利波特前四部搬出来重温,那时是多么神奇,哈利刚刚接触魔法世界,我也是。而昨天,我已经在看着这个奇妙系列的最终回,既希望早些看完,破解所有的秘密,又不愿意就这样结束。前四部是喜悦的,几乎没有悲伤,哈利在属于他的世界成长,是众人的焦点,是不用承担沉重责任的小英雄。然而欢乐的喜剧恐怕到此为止了。第五部不得不说是很枯燥的一部,虽然它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它第一次让我们意识到,哈利的世界不是只有在魁地奇上大出风头,和罗恩赫敏违反校规,再顺便挫败伏地魔的一次次阴谋,即使这看上去如此容易。它第一次让我们意识到,这个系列并不是永远充满欢笑的。虽然罗琳写到过伏地魔是怎样让人闻风丧胆,连名字都不敢提,但无疑是给了我们一种错觉,伏地魔不过是有这点本事,神奇的哈利波特可以打败他。所以当小天狼星和邓不利多死去时,我才会觉得难以接受。
而在最后一部,这种令人窒息的死亡的阴影更为浓烈。海德薇死了。乔治失去了一只耳朵,而他那像另一个自己一般的兄弟死了,很难想象当弗雷德和乔治这对双胞胎最佳拍档中只剩下一个会是什么凄凉的情况。多比带着对哈利的崇拜和忠诚死去。卢平和唐克斯也死了,还那么年轻,好不容易才能相守,刚刚有了一个小婴儿...斯内普的死或许没有让人感到多么伤心,虽然我们一直坚信他是正义的一方。但是想想他从一个忠实的食死徒转变为邓不利多的密探,完全是为了早已死去的莉莉,他的爱情确实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罗琳为什么要安排这些人的死亡,我不知道,难道认为作为主角的哈利波特还活着,就足够抵消悲伤的感情吗。如果她是这样想的,我要说她想错了。《哈利波特》对全世界的哈迷来说,不仅仅是七本凭借想象编造的儿童读物。我想每一个哈迷都有这样的感受,仿佛自己一直是在冥想盆中跟在哈利的记忆里观看着所有事件,对一切都感同身受,那不仅仅是书中的故事,而像是真切的,我们自己的故事。有的人会觉得我太夸张,太易感,不错,那是因为他们不是哈迷。乔治的意外受伤和弗雷德的死,恐怕是继哈利死亡的可能性之后最令人难受的事。罗琳无疑是残忍的。
我说不清现在心里那股惆怅。我不愿接受罗琳给我非常喜欢的乔治和弗雷德,多比,卢平和唐克斯安排的悲剧结局。如果她不要安排这些她曾经塑造得非常讨喜的角色遇难,或者压根不要把他们塑造得那么讨喜,我就不会这么难受了。甚至,她为什么不安排乔治和弗雷德一起遇难呢,那样或许还令人好受些。
罗琳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我想哈迷们都同意这一观点。但是我不得不说,《哈利波特》系列恐怕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巅峰作。她恐怕难以超越这个顶峰了。与哈利波特一同成长的少年少女们,必定会在很长的岁月里对这奇幻的,欢乐的,痛苦的一切难以忘怀。最后,我还是要说,如果她没有安排这些人的死亡,我会更感激她,既感激她带给我的无限欢乐,也不会不敢面对令人感到痛苦的《凤凰社》,《混血王子》和《死亡圣器》。
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哈利·波特。这么多年的情迷和期盼,是不是就能够停止。令人惆怅的结局,什么时候才能淡然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