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和它划出的圆弧之间的任一点的能量分布就是1: π/4.1—π/4就是最小作用量的值,也就是牛顿
没找到的那个“横向切线力”。
现在可以明确地回答摆线、旋轮线等为什么是最速降线了:这类曲线所以是最速降线,是因为它们相对于
场的引力中心O的能量分布是各向同性、均匀分布的,是真正的匀加速运动,是真正的“惯性运动”。
《数学之谜》的作者说:摆线、旋轮线“是一种接近圆弧的曲线”是错误的,仅凭直观就可以看出,如果
摆绕自己的引力中心O转一周,划出来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圆,而摆线、旋轮线就是这个圆的1/4或1/8。
那么,《数学之谜》的作者在文章的插图中所划出的直线和圆弧为什么不是最速降线呢?那条直线实质上
就是车轮转动一周在地面上划出的那条线,它是静力学平衡线,相对于场的引力中心O的能量分布是各向
异性、非均匀分布的,所以它先快后慢。那条弧线则是相对于场的另外一个引力中心O的,是一个大圆的
一段弧线,由于它的半径(弦长)比较长,因而场的引力强度比较弱,所以它的运动速度就慢一些。这个
原理早就被伽利略的试验所证实,并由万有引力定律所决定了。
《数学之谜》的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贝努利兄弟计算摆线的方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数学分支—
—变分学”。
什么是微分?什么是变分?数学家从来就是只讲定理、公式,而不讲数学的本质。其实,微分就是以静力
学平衡为基础的计算正方形与外切于它的圆的函数的方法,变分则是把动力学平衡的正方形与内切于它的
圆的函数变换成静力学平衡的正方形与外切于它的圆的函数之后再加以计算的方法,这从单摆运动的变分
公式中看得很清楚。
人类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动物,相对于地面的静止与运动,是人类生存及其全部生活经验的基础,也是人类
根据这些经验建立起来的理论的基础。但是,地面这个参考系是有二重性的:它的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
一方面是相对于它的引力中心——地心、日心……O的;另一方面又是相对于外部世界的。相对于引力中
心O,它是不停的转动系统,其能量分布为1: π/4;相对于外部世界,它是相对静止,其能量分布为1:1
。地心说虽然表面上被否定了,但是人类和地面之间的关系是割不断的,例如,人类对静止与运动的认识
及对空间与时间的量度,就仍然取惯性系、直线数系,决定论、统计性、秒、厘米等等。应该说,以地面
相对于外部世界的静止为基础以斥力为中心的理论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是有实用价值的,但是,如果把它
推广到一切自然界领域,作为自然界运动的客观规律,就会漏洞百出了。因为地球的转动(地面相对于地
心O、日心O……的运动)才是它的运动形式、存在形式的本质。
PS:转载,结果承认,不代表自己的观点,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