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城与勇士吧 关注:14,119,228贴子:483,848,314

回复:【转】都是吹出来的,悉数40位吹出来的历史人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8.征服世界——铁木真

后世谣传铁木真征服了世界,但铁木真灭掉的有分量国家也就西夏,西辽,花剌子模三个,比之秦皇汉武并无优胜之处。
后世谣传铁木真屠杀了两亿人,中蒙45年战争,葛剑雄也认为中国只减少了1000万人口,当时世界也才三亿多人,而铁木真死前和中国都是友好关系,并未发生战争,除掉中国八千万人口,想要导致两亿人死亡,那么必须对欧洲或印度进行灭绝,但铁木真的大军一辈子连欧洲和印度的边都没碰过。
后世谣传铁木真是蒙古人,但铁木真实际是弘吉喇人,现在根据基因检测更是发现铁木真是O3基因,无论怎么样也和蒙古乞颜部扯不上关系。
吹嘘度:80%。


37楼2014-10-05 08:27
回复
    楼主穿越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4-10-05 08:27
    回复
      17.大汗基友——丘处机

      历史上的丘处机是金蒙两朝的大忠臣,南宋皇帝多次派人请他却被不屑一顾,金世宗请他却积极答应。还积极帮助金国招抚乱民。
      1219年,丘处机应邀赴中亚成吉思汗行营与其论道,成功善化铁木真,与铁木真成为了一对好基友,并利用铁木真给他的免税与止杀特权,使道教兴盛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乾隆皇帝就曾为丘处机写过对联,其中下联是: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丘处机不但不是中国人,更是和两个敌国站在同一阵线,这样的丘处机巨人被后世描写成精忠南宋的反元先锋,可笑至极。
      吹嘘度:100%。


      39楼2014-10-05 08:28
      回复
        16.大元遗老——张三丰

        张三丰他在元代曾参加过官吏选拔,做过县令,因而以元朝遗老自居,即使朱元璋朱棣多次召见他也被拒绝。
        洪武十七年在作《无根树》丹词时署名为“大元遗老张三丰”自然不会事新朝,自是“托仙远遁,以全事元之节也”。
        后世颠倒黑白,将张三丰吹嘘成反元先锋,民族英雄...
        吹嘘度:100%。


        40楼2014-10-05 08:28
        回复
          15.大元神仙——刘伯温

          刘伯温早年是元朝的官僚,还曾帮元朝廷平定农民起义,刘伯温做官三次,第三次辞官是因为一度被升为五品,又被降为七品,还被剥夺了参与军事的资格,才愤而辞官的,也幸亏有此辞官,才后来可能被朱元璋聘去做官。但也改变不了他对元朝廷的暧昧态度,刘伯温对于死忠于元朝廷的将领更是称赞不断,尤其对大元忠臣余阙做了下面这首词来表达他对余阙连绵不绝的敬仰。
          《沁园春》
          作者:刘基
          人生天地间,人孰不死,死节为难。羡英伟奇才,世居淮甸,少年登第,拜命金銮。面折奸贪,指挥风雨,人道先生铁肺肝。平生事,扶危济困,拯溺摧顽。
          清明要继文山。使廉懦、闻风胆亦寒。想孤城血战,人皆效死,阖门抗节,谁不辛酸。宝剑埋光,星芒失色,露湿旌旗也不干。如公者,黄金难铸,白璧谁完。
          刘伯温也只是朱元璋手下可有可无的普通谋士,远远不如开国文臣之首李善长,其他开国功臣都封候,刘伯温的伯还是被补封的。
          朱元璋之所以补封刘伯温一个最末一位的伯爵,主要不是看中他的军事贡献,更多的是看中他在筹备登基、修建南京城、担当御史令、修建《大明律》、恢复科举等“建国”方面的成绩,再加上他在元朝的特殊身份、跟着朱元璋十年、这时他也已经六十岁了,所以才象征性地封了他一个爵位。
          在刘伯温去世139年之后,明朝为了美化朱元璋,就加赠刘伯温太师衔,谥文成,说他“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


          41楼2014-10-05 08:29
          回复
            14.大元忠臣——朱元璋

            被认为是一手覆灭元朝廷的千古一帝,事实如何呢?
            元朝廷军队90%是被陈友谅等人所消灭,朱元璋则是先联合元朝廷剿灭所有起义军,意图成为元朝廷的中兴之将,正要归顺元朝廷之时,因朱元璋想认的大哥察罕帖木儿被刺身亡,大叹天下无人矣,以清君侧的名义吓跑元顺帝,事后坚决否认元朝廷是自己推翻,并自豪的宣称自己是大元忠臣!
            吹嘘度:60%。


            42楼2014-10-05 08:30
            回复
              13.仁厚无双——戚继光

              被认为才德兼备的戚继光,才能可以过关,德行有如何呢?说说戚继光治军有三个“法宝”。
              一是特务手段:他对军中所有人都建“档案”,每一个人家里老小情况都要详细记录,谁违了军规,家中老小连带治罪。你看这有多毒!
              二是重赏手段:明军中原来规定,杀“贼”一个人头,赏银一两。戚继光则提高到杀一个人头,赏银三十两。你看还有谁不愿去杀人!
              三是临阵杀人:仗打得不顺了,军队冲不过去了,戚继光就要杀一、两个下级军官。就是人们常说的“杀鸡吓猴”。
              戚继光说过:“武臣犹走狗也,驱之则前耳。”我们最好还是尊重戚继光的直率自白:他就是明统治者的一个忠实走狗。不过是一只更凶恶的狗!
              此外还杀良冒功...沿海居民的仇人...
              吹嘘度:20%。


              43楼2014-10-05 08:30
              回复
                12.大清太祖——李成梁

                大众只知道李成梁在明朝已经病入膏肓的情况下,仍然先后十次禀报大捷,但不知李成梁和努尔哈赤是养父子关系,李成梁帮助努尔哈赤统一满洲,李成梁堪称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清太祖三个字当之无愧。
                吹嘘度:50%。


                44楼2014-10-05 08:31
                回复
                  11.唯一正常——朱允炆!

                  朱允炆以善良仁慈近乎愚蠢出名,也被认为是明朝皇帝中极少见的大好人,更是唯一正常的皇帝。
                  但除了把皇叔们往死里整的恶行外,还....
                  【各王府宫人有色者,皆选留与通,常服淫药,药燥性发,血气狂乱,御数老妇不足,更缚牝羊母猪与交。荒眈酒色,昼夜无度。及临朝,精神昏暗,俯首凭案,唯唯数事而已。】


                  46楼2014-10-05 08:33
                  收起回复
                    10.炮轰成祖——袁崇焕

                    袁崇焕自乾隆平反后,以及某些有心人的故意吹捧,袁崇焕成了大明第一勇将,明朝之救星。但清朝编的《明史》都说“传庭死,而明亡”,袁崇焕在明末诸将之中根本排不上号,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曹文诏等比之袁崇焕只强不弱。
                    袁崇焕在宁远之战杀敌数是0,他导致努尔哈赤重伤却自己都不知道,此事传自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
                    袁崇焕没别的本事,吹牛和拉后腿厉害,曾号称五年平辽,但被满洲逆推,原本平稳的辽东战事在袁崇焕的主持下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皇太极入关逼到北京城下,崇祯愤怒的下令凌迟袁崇焕,袁崇焕的尸首还被北京居民分尸吃掉。
                    袁崇焕对明朝的消极影响,直接导致皇太极之后的多次入关屠戮抢劫明朝,甚至还对避而不战的明军留下【百官莫送】四个字。
                    吹嘘度:95%。


                    47楼2014-10-05 08:34
                    回复
                      9.纵欲而亡——张居正

                      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用考成法整顿官吏,丈量天下土地,实行一条鞭法,使国库充盈的确很有作为,但张的为人绝不像历史上流传的那样高尚。
                      张居正私欲极重,做事不择手段,他暗中密谋将首辅高拱赶下台。
                      皇城发生“王大臣刺客案”,张居正诱供王大臣承认是受高拱指使,诬陷高拱。
                      张居正扰乱科举,其子张嗣修,张敬修,张懋修全部中进士或状元,当时有人在朝门外贴了一首打油诗:“状元榜眼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师相坚不去,六郎还作探花郎。”得罪他的汤显祖连考4次皆落第,直至张居正死后才中了进士。
                      张居正对人手段过于严苛,他为闭塞言路,在万历七年竟下令关闭天下64处书院,古代书院相当于今天的大学,不让天下读书人读书。
                      张居正死后半年,老家就被抄,他家有黄金上万两,白银十多万两,当然比不上大贪官严嵩,但也够奢侈了。他万历六年从北京返江陵,坐了一顶由32个人抬的大轿(轿内有卧室与办公室),行程数千里,此亦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罕见。
                      吹嘘度:35%。


                      48楼2014-10-05 08:35
                      回复
                        8.虐妻狂魔——海瑞

                        海瑞是继包拯后,第二个清官的代名词,但他的人品究竟有没有那么完美?
                        首先,在断案技巧上,海瑞不能明察秋毫,料事如神。对于那些疑案,他不是慎重调查,而是“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海瑞与封建社会的另一个清官形象——包拯的差别十分明显。一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一个是调动各种刑侦手段一查到底。在执法的严肃性上,海瑞远不如包拯。
                        其次,在对待契约问题上,海瑞不顾当时的国情,片面强调要式主义,致使法律的执行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海瑞自己也承认,他所批准赎还的仅占全部典押借贷案件的二十分之一。(《海瑞集》237页)结果,在海瑞的治下,佃户不敢向业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贷方还款。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搞乱了。
                        最让人诟病的是海瑞的家庭悲剧。海瑞一生取妻三人,又有小妾两人。然而,他曾两次出妻,其中第二任妻子在结婚一月即被逐出家门,第三位妻子则于1569年不明不白地死去。这就不能不使人对海瑞的为人、尤其是对待女人的态度大存疑问,即使按封建的婚姻道德标准来衡量,海瑞的所作所为也是不可取的。
                        吹嘘度:15%。


                        49楼2014-10-05 08:35
                        回复
                          7.屠尽满洲——毛文龙

                          在明末,袁崇焕杀毛文龙,被视为秦桧杀岳飞,毛文龙的才能与道德受到明末政府的神化,在当朝也与袁崇焕的神化程度有争锋之势。
                          现在网上有很多人想为毛文龙翻案,这些人真正是无知+无耻,其实在《明季北略》就记载了毛的恶行,"辽民苦虐于北,时欲窜归中朝,归路甚艰,百计疾走,数日方抵关,文龙必掩杀之,以充虏报功,是其大恶。又骄恣,所上事多浮举,索饷又过多,朝论多疑而厌之,以方握重兵,又居海岛中,莫能难也。崇焕初斩文龙,上甚喜,嘉谕倍至".其实还有一点,毛并不是真心抗击后金,他只是利用后金和大明的矛盾从中获取好处,如果不果断将此人处置,他迟早都会降清的.
                          杀良冒功是明末的风气,并不能怪毛文龙,但毛文龙是杀良冒功中的翘楚,毛文龙申报的杀敌数量甚至比清军总人数还多...
                          吹嘘度:70%。


                          50楼2014-10-05 08:36
                          回复
                            5.大清圣祖——康熙

                            康熙被视为皇帝的楷模,才德兼备的千古一帝,真实情况如何呢??
                            康熙镇压三藩之乱,吴三桂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康熙被打的节节败退,只骂八旗子弟是废物,但吴三桂突然暴毙,导致反清的大好局面消失。
                            康熙晚年更是有唐太宗之风,国库空虚,腐败成风,清朝有了早衰之兆....
                            吹嘘度:30%。


                            51楼2014-10-05 08: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