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籽吧 关注:277贴子:6,448

前言
在百度贴吧里看了一年多岁月无痕0319、liushuang42等老师的帖子,受益太多了,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还有智慧的文字思想,更有无私的精神奉献。象很多吧友一样,虽然难以企及,但也视以为楷模,引以为同志。他们,是我们在追求马籽道路上前行的精神导师和现实力量。饮水思源,慎宗追远,也学老师,将自己玩马籽的经历和感悟写出来,算是对老师和吧友的回馈。
谨以此文献给——
给予我知识的无痕老师、liushuang42老师,和给予我美石的各位商家,以及给予我信心的所有热爱马籽的现在和未来的石友。
向英 北京
2014年10月7日


1楼2014-10-07 10:58回复

    我的马籽
    曾经玩过寿山石,在众多的品种里,最爱是花坑,沉醉痴迷一年多,终于,工资玩不起了,遂无奈罢手。此后,还小玩过黄龙玉、血龙木、万宝螺、贝壳等等。都是零零散散,都是浅尝辄止,都是未成气候。
    本人性中博爱,以上所玩种种,均是发自真心的热爱,当然,也均是发自真心的想发财。后来,价格虽涨,但难以出手,结果,没有发财,只剩下纯粹的博爱了。如此象貔貅一样有进无出,钱吃不消了。于是,喜新不厌旧,眼睛开始瞄向更低价的新品。
    2013年3月,在报国寺第一次看到马料水冲籽料,劈面惊艳。露天的一米二铁柜摊床上摆着几小筐原石,红黄黑三色相间,毫无棱角圆滚滚的,立刻吸引了我,尤其是几十元一块的报价。和以前所见过种类石头最大的区别就是,圆润无棱,手感光滑,清澈透光,有的还带花纹,特征鲜明极了。这一天,买了我的第一块马籽,二十元。


    2楼2014-10-07 10:59
    回复
      抢到了沙发原来布衣兄当年也玩过黄龙玉呀?黄龙玉我玩过两三年,正是在炒的高峰期入手,坑深,虽也收到了点好的,但总得来说都是泪呀!十来万砸出去基本上算是白砸了,或许未来可能能收回点本钱,但不太看好。主要是,一来黄龙玉已经炒高了,目前的价位短时间内也就这样了,若做为投资的话已经晚了,08年或07年入手还行。二来黄龙玉稳定性很成问题,即使是前期的老料子,稳定性也是存在问题。三是我那时候玩时,非常好的料子已经玩不动了,只能选择中等或偏上的料子,收藏价值大打折扣了。所以,面对黄龙玉,我很受伤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07 12:54
      收起回复
        也正是玩黄龙玉后期,有不良商家用玉髓白料来冒充黄龙玉白料,高价卖,我上当了,后来才知道还有这么种新料子。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迷上玉髓了。
        慢慢放手黄龙玉,开始玩玉髓。
        那是三年多前了,当时看到摊上卖的红红圆圆的马籽,很便宜,自己也没觉悟发现这种料的美及潜力,只是人云亦云地想当然觉得,这种料子那么便宜,低档玛瑙而已。
        带着这种对新事物视而不见的遗憾,我错过了一年,第二年时有吧友提醒我屯点马籽,我也没重视。直到一年前,耳闻这种料子涨价很厉害时,我才觉醒,尽量尽力去到处跑,到处收品质好的马籽,可以说去年一年时间,我放弃了手镯成品,只投入无回报地收,收,不停地收。还好,很庆幸,搭了末班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0-07 13:02
        回复

          此后,又在报国寺、十里河等市场买了几十块马籽。渐感小有斩获,便开始上网查阅资料。输入卖家告诉我的“马达加斯加玛瑙”之后,淘宝上还真有很多,几十页吧,但还远没有达到现在的100页以上。价格都不高,从几元到最高也就一百多元一块,而且看上去比我买的要漂亮得多。当时求知若渴,终日网上流连,石头、价格、商家都快背下来了。于是,继续深入,查到了马达加斯加玛瑙进入国内的有两种,一种是海洋玉髓,一种是水冲马籽,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水冲玛瑙,而且只发现在近几年。这真是一个全新的品种,村里来新人了!太有吸引力了!更加兴奋,上网,查到了一个我了解很少的陌生地方,盛产各种宝石、面包树和狐猴的神奇而又处于原始农业文明的马达加斯加岛国;继续,又查到了另一个我从来没有去过的陌生地方——东海。


          5楼2014-10-07 14:01
          回复

            2013年五一假期,自北京乘动车,以二十一世纪的速度一路飞奔,至徐州换乘绿皮火车,再以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速度缓慢驶向东海,全程983公里。从最新工业文明逆着时间之流追溯历史,交通工具的变更不仅没有产生舒适感下降可能造成的不爽,而且更加对来自铁路总长度只有883公里,比北京至东海单程距离还少100公里的马达加斯加的玛瑙多了一分情感上的接近。
            下午三点半,精神抖擞的走出东海火车站。当然要去东海最大的卖马籽的市场,这是我对六元车费的三轮车主的有力回答。东海县国际珠宝城的马籽店铺不多,一共不过四五家,货比我想象的少,价比我想象的高,通过店家看我双肩包的眼神,知道我被他们当成游客宰了。虽是如此,入宝山也不能空手而归啊,钱不出去石不进来绝不痛快。


            6楼2014-10-08 10:38
            收起回复
              期待更新,同在北京,想去东海还未能成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08 23:14
              收起回复

                十几块石头进入囊中,略微释放了一下我从出发时一直压抑到现在的购石激情。此时,之前联系的一位开马籽网店的东海赵先生出现在我的眼前。咱刚才已经见过世面了,就不在意的对赵先生说,东海的马籽也不多呀。和大城市人的戒备防范截然不同,赵先生面相和善,语气诚恳,对我说,今天晚了,明天我先陪你去另外一个大市场转转,后天再到一个专门批发马籽的亲戚家里看看。赵先生邀请晚餐,本人坚决不从,因为心中装着刚刚听说的另外那一个大市场。待赵先生走后,直奔所说市场。大厦卷帘闸门已经落下一半,趁保安不备弯腰钻进去,仅余一家马籽店铺尚未收完,抓住尾巴,又买了几块。
                当不情愿的弯腰钻出卷帘闸门时,天色已渐黑,今天只能到此了。先住店,再觅食,点上几个小菜,呷上几口啤酒,两眼放光的看着饭桌上的石头收获,自我小祝,吃个薄醉,不必细表。


                8楼2014-10-09 08:26
                收起回复

                  第二天起的过早了,连出去找营业的早餐店都不容易。好歹吃上了,又早早的奔向国际水晶城外面稀稀落落的地摊。我空转了两圈无果后,赵先生如约而至,不能说因为赵先生比我熟知本地而很快找到了卖马籽的店铺,应该说营业的时间终于被我挨到了。在赵先生的陪同下,看了几家店铺和地摊,按三百元一公斤的价格挑了二百六十元石头,还花二百元买了一块带花纹的石头。买这块二百元的石头令赵先生很费解,我从他虽有涵养但仍略显惊讶的表情中看到的,因为这在统货一两百元一公斤的当时是一个比较大的价钱了。在接下来的几个店铺里,陆陆续续又有了一些收获。
                  第三天早晨,赵先生带我到他的亲戚家里。阳台上、屋子里摆了十几个编织袋子,每个袋子有五十公斤马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马籽,真是开眼了,转而怀疑这东西珍贵吗?以后能行吗?但逐块挑选时可是过足了石头瘾,拿在手上油光灿灿,手电一打晶莹剔透,在我这个刘姥姥眼里个个都是宝贝,恨不得都据为己有,只恨囊中羞涩。那个亲戚虽然买家见多了,但说没有见过我这样只挑滑皮不挑象形图案花纹的,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滑皮一块一块挑的,更从来没见过象我这样逐块打手电照的。几公斤石头居然挑了两个多小时,因为当时在我眼里是宝贝的马籽,在常人眼里只是一种非常廉价的普通石头。这一次,我按三百元每公斤的价格挑了三公斤滑皮料,还按块买了两千元的马籽。我猜是因为不挑花纹而单挑滑皮,所以才卖给我这么便宜的,后来才知道,我买的价格在当时也是比较贵的了。那时,市场还是奇石的审美标准,象形和图案是第一贵的,其次是花纹,滑皮少人问津。
                  回到北京后,接连两周一直没闲着,在报国寺、弘燕又零零星星买了一些滑皮。但是,还是念念不忘东海的大场面。五月中旬,再赴东海。又去了赵先生的亲戚家,按每公斤五百元的价格挑了七公斤滑皮料。


                  9楼2014-10-10 08:29
                  收起回复

                    至此两个多月,一共买了两万多元的马籽,大约二十公斤,基本上都是滑皮。总结一下,一是品质参差不齐,虽然大致与价格正相关,但不是绝对,也有质次价高的,或反之。二是买时带油的,回家清洗后放一段时间,很多就或裂或糙面目狰狞了;相反,不带油的,则一如买时所见。以后不能买带油的,或自带瓶水清洗看清楚再说,这是通过我百分之九十买时带油的马籽得出的重要结论。三是不要买统货,还是按块挑的品质好。
                    和热恋中的人一样,两个多月的激情期过后,开始冷静。购买马籽的出手动作不再那么潇洒有力了,钱是雅根财力不继是原因之一,受了带油之伤是原因之二,见异思迁移爱马料白冰手镯是原因之三。此后小打小闹,一直持续到2014年4月。
                    说起移爱马料手镯,不能不提无痕老师。


                    10楼2014-10-11 06:05
                    收起回复

                      船上有货,关心潮涨潮落。二十公斤马籽,一段激情岁月,自然想知道,我热爱的马籽是谁?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辈凡人,困而学之,淘宝是比价体系,百度是知识园地。于是,梦里千百度,蓦然回首,找到了无痕老师,找到了救国真理。
                      无痕老师的帖子可真是好呀!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战,都是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都是简单明白,一看就懂,都是古道热肠,不吝赐教。我知道了玉髓三剑客,品质最好块头最小的是印尼的,紫色最浓产量最大的是巴西的,颜色明快价格最低的马达加斯加的。我学习了石种结构学说,虽然我用的材料是红砖,没有你的石头坚硬,但我盖的房子材料结构排列巧妙,硬度和韧性就可能比你的房子大。我了解了石头的田忌赛马理论,所说石种好坏是平均而言,只要有了产量这个基数,我的上等马就可能好于多于你的中等马。我明白了爱石需要包容,玉髓虽然有失水的缺点,但看在荧光四射、纯净通透、硬度上七、颜色一致的诸多优点上,尤其是极其亲民的价格,失水应该是可以被热爱石头的人们所包容的。


                      11楼2014-10-12 05:34
                      收起回复

                        吧不在大,有龙则灵。2014年3月,帖吧因无痕老师和liushuang42老师的精彩马籽对话而热闹起来。
                        以前,和无痕老师关于玉髓的宏篇巨论比起来,说马籽的连个便笺都算不上,只是随便敷衍几句。可是现在,老师的思想转移了,对马籽盛赞有加。难道,我在玉髓上荒废了半年的青春?定定神,向前看,毅然决定,走进马籽新时代。此次转变也是原因有三,一是玉髓毕竟失水,二是再次循迹高人,三是重拾马籽旧情。


                        13楼2014-10-14 08:19
                        收起回复

                          若说马籽理论,liushuang42先生可谓宗师,必须不敢省略。让我们通过L师的文字片段来一睹其玄妙深邃的思想机锋吧。
                          L师总论:“每一颗马达加斯加玛瑙原石都是来自地心熔岩胶体的凝结,蕴含原始的地心能量”。瞧瞧人家的思想深度,一下子就深入到地心原点去了,距离地球表面那可叫六千多公里呢。
                          精彩继续:“为什们玉髓更具美感呢?这就是中国传统玉文化中似透非透的审美因素,也是国人更爱蜜蜡胜过金珀的原因。君子如玉,温润含蓄;所以老外更欣赏彩宝钻石,因为人家崇尚通透明朗,文化使然”。中西差异,数字立见。
                          再来一段由马籽的圆滑引申到调侃国人的被磨练:“如果朋友您能在社会上冲刷50年,或者在政府部门冲刷20年,那您也是“灵物”了。外圆而内刚,真气节也”。人与马籽,同被磨练,成熟自然。
                          仁者论议,犹如真金。L师灵犀一瞥,机锋凛冽,于看似无关的两者之间,直见其中必然的联系,寥寥简笔写意,便道明人与自然的天人感应,指出中华文化的审美根源,演示世间万法的普遍联系,从深处来,到远处去,直指人心,令人顿悟。真大家也!


                          14楼2014-10-15 08:17
                          收起回复
                            写的非常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0-15 16:37
                            回复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战,2014年下半年的择石思路比较清晰了。
                              先说标准。引用一个常谈的比喻,健康是1,财富是0,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才有意义。我把马籽的标准和顺序确定为质、形、色、纹,摘取其中任何一组前后标准,都是1和0的关系。举两个极端的例子说明:钻石只有质这一条,其他皆无,但仍然价值连城;而玻璃是形色纹皆备,但就是无质,所以价值是0。至于图案和象形,除非极个别十人看十人象的石头,绝大多数因持宝人对石头的至深之爱,难免象吸了毒的瘾君子一样,想什么就来什么,主观臆想自欺欺人的虚幻之象终究靠不住。所以,此两项是,有则锦上添花,无则无伤大雅。对于标准,再补充一点,就是决不选有明显瑕疵的,如裂杂、露肉、暗淡甚至千疮百孔的。想起在幼稚年龄游戏时,往往争抢着扮演嘴歪眼斜唇凸牙龅的坏人形象,以极端的奇和丑来吸引他人的目光,长大后明白了,还是眉俊目朗口正鼻直的君子形象更耐看。总之,选石不能病态的以曲为美。当然,专门以奇特为审美标准的奇石爱好另论。
                              再说价格。春秋战国乱悠悠,时过境迁,随着认识和标准的逐渐清晰统一,石头品质近似、价格天壤之别的混乱局面也将逐渐结束,一块石头被市场大致认同的价格区间会逐渐收窄,一分钱一分货的准确定价局面将逐渐到来。


                              16楼2014-10-16 08: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