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死的方法却不一样。一种是自然凋亡,无疾而终,好像树木在冬天落叶,是100岁以后的事。如宋美龄106岁去世,是自然凋亡;另一种是病理死亡,就像夏天的树叶被虫蚁咬死,在七八十岁就提前病死。
人人都希望无病无痛,百岁之后,自然凋亡。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以病理死亡的方式离开人世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天人合一,就达不到自然的寿命。我国有不少白领精英,事业如日中天,但健康却江河日下。他们和发达国家的白领不同,别人是透支金钱,储蓄健康,他们却是透支健康,储蓄金钱———40岁以前以命换钱,40岁以后用钱买命,殊不知生命是条单行线,恰如一江春水,一去不回。
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1.8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健康寿命却仅为62.3岁,人均带病或残疾长达9.5年,居世界第81位,而日本的人均健康寿命则以74.5岁高居世界第一。这几个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在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是社会第一资源,是国民第一素质,但它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没人会想到空气有多重要,因为它随处都是;但是没有了空气,人只能活4分钟,这时再想起它的珍贵就晚了。健康也是一个道理。今年的非典风波,对很多人来说是敲了一次警钟——生命原来如此脆弱,死亡离我们原来这么近。
人们对待健康的态度分为4种:
第一种是聪明人。
生命有两个60,头一个60是0—60岁——生命的第一个春天,第二个60是61—120岁——生命的第二个春天,聪明人投资健康,使其增值,让第二个春天更加美好。
第二种人是明白人。
他们储蓄健康,使健康保值,平安活到90岁。
第三种人是普通人。
他们漠视健康,使健康贬值,活不到70岁。
第四种是糊涂人。
这些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人生也就四五十年。
所以,健康的新理念是:健康快乐100岁。也就是说,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
21世纪的医学将从关注医疗转向关注预防,人们将从追求治病转向追求健康。有病看西医,养生找中医,若要寿而康,九成靠自己——为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称,健康的4大决定因素中,内因占15%;外因中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总共占17%;医疗条件占8%;个人生活方式占60%。在我们能够控制,占68%的后两种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占了近90%,可见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在个人因素中,心理平衡最具决定性作用。心理平衡也就意味着要有好心情,好心情就是好心加好情。好心包括爱心、真心和善心,好情则包括友情、亲情和爱情。
研究表明,费用昂贵的医疗可以减少10%的提前死亡,而养生保健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减少70%的提前死亡。1元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省8.59元的医疗支出,和大约100元的终末期抢救费,而且自己和家人都少受罪,何乐而不为?另外,科学养生和保健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中风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更能使健康寿命延长10年,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养生为本,养生以教育为本。健康知识人人需要,健康面前人人平等。健康不能一蹴而就,健康需要主动投资。有了健康新理念,就有了健康一生的未来!
人人都希望无病无痛,百岁之后,自然凋亡。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以病理死亡的方式离开人世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天人合一,就达不到自然的寿命。我国有不少白领精英,事业如日中天,但健康却江河日下。他们和发达国家的白领不同,别人是透支金钱,储蓄健康,他们却是透支健康,储蓄金钱———40岁以前以命换钱,40岁以后用钱买命,殊不知生命是条单行线,恰如一江春水,一去不回。
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1.8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健康寿命却仅为62.3岁,人均带病或残疾长达9.5年,居世界第81位,而日本的人均健康寿命则以74.5岁高居世界第一。这几个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在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是社会第一资源,是国民第一素质,但它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没人会想到空气有多重要,因为它随处都是;但是没有了空气,人只能活4分钟,这时再想起它的珍贵就晚了。健康也是一个道理。今年的非典风波,对很多人来说是敲了一次警钟——生命原来如此脆弱,死亡离我们原来这么近。
人们对待健康的态度分为4种:
第一种是聪明人。
生命有两个60,头一个60是0—60岁——生命的第一个春天,第二个60是61—120岁——生命的第二个春天,聪明人投资健康,使其增值,让第二个春天更加美好。
第二种人是明白人。
他们储蓄健康,使健康保值,平安活到90岁。
第三种人是普通人。
他们漠视健康,使健康贬值,活不到70岁。
第四种是糊涂人。
这些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人生也就四五十年。
所以,健康的新理念是:健康快乐100岁。也就是说,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
21世纪的医学将从关注医疗转向关注预防,人们将从追求治病转向追求健康。有病看西医,养生找中医,若要寿而康,九成靠自己——为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称,健康的4大决定因素中,内因占15%;外因中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总共占17%;医疗条件占8%;个人生活方式占60%。在我们能够控制,占68%的后两种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占了近90%,可见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在个人因素中,心理平衡最具决定性作用。心理平衡也就意味着要有好心情,好心情就是好心加好情。好心包括爱心、真心和善心,好情则包括友情、亲情和爱情。
研究表明,费用昂贵的医疗可以减少10%的提前死亡,而养生保健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减少70%的提前死亡。1元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省8.59元的医疗支出,和大约100元的终末期抢救费,而且自己和家人都少受罪,何乐而不为?另外,科学养生和保健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中风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更能使健康寿命延长10年,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养生为本,养生以教育为本。健康知识人人需要,健康面前人人平等。健康不能一蹴而就,健康需要主动投资。有了健康新理念,就有了健康一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