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当人们沉浸在节日喜庆中的时候,承担着沈丹客专丹东境内建设任务的工人们仍然坚守在高铁建设第一线。10月1日,记者来到工地,近距离感受了高铁建设者们可贵的奉献精神。
元宝区金山镇古城村,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沈丹项目部五工区的300余名建设者在这里修建特大桥和甲家堡子隧道。走进工地,只见一排排桥墩耸立在山水间,一座两公里长的大桥横空出世。桥上,工人们往来穿梭,铺设轨道板,技术人员用专业设备调试着轨道板的标高,敲打、焊接、切割的声音回响在大山间……
“五工区全长4.6公里,轨道板现已铺完了一半以上,再有10天就能全部铺完。甲家堡子隧道也将在几天后贯通,下一步就将开始铺设轨道。”来自四川的五工区经理纪孝金告诉记者,自2010年10月沈丹客专项目进场施工以来,他就来到了丹东,至今已有四年多了。因为工期紧、压力大,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家与亲人呆上一个月,其余时间都在丹东工地上。“干我们这行的根本就没有节假日,工程到哪里我们就在哪里。30多年了,在家过的春节也就两三个吧!”纪孝金说,在高铁工地每天的工作就像在前线打仗一样,24小时循环作业让每个人的神经时刻都绷得紧紧的。按眼下的进度,沈丹客专保证明年8月31日通车没有问题。“过节了,想家吗?”“当然想了,可没办法,只能电话里问问家里的情况,有时工作压力大,连打电话也忘了。”纪孝金说。
27岁的闫家慧是工地上的一名检测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专门负责调试轨道板的”,保证轨道板的平面位置、前后里程和顶面高程绝对精准,一点都不能有误差。刚入秋,他却穿着军大衣。“工期很紧张,我们的任务也很繁重,检测队的12人现在分三组倒班,白天工人们铺完轨道板,晚上我们上来调试,有时能干到第二天早上6点。丹东晚上挺冷,所以大家都穿着棉袄。”谈话间记者得知,因为闫家慧不能回家,这个“十一”假期,妻子抱着刚满一周岁的孩子从河北秦皇岛赶到丹东,与丈夫团聚。“媳妇也没什么怨言,有怨言也没招儿啊。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和家人就得有点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与闫家慧一样,孙海涛也是一名技术员,主要负责看图纸、做技术标的、写方案、编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在现场,谈起工程技术方面的事儿,他讲得头头是道,眉宇间的沉稳看上去根本不像是“80后”。“一年四季在工地上,高铁施工不能出一点儿错,晒得黑一点、性格稳一点也正常。”孙海涛笑着说,他已经有8个多月没回山东老家看父母了,“等工期不忙了就回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十一”期间,沈丹客专丹东境内的90多公里工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建设者奋战在施工一线,和烈日较劲、与风雨抗衡,用辛勤的汗水和不停歇的脚步,创造和实现着丹东人的“高铁梦”。
元宝区金山镇古城村,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沈丹项目部五工区的300余名建设者在这里修建特大桥和甲家堡子隧道。走进工地,只见一排排桥墩耸立在山水间,一座两公里长的大桥横空出世。桥上,工人们往来穿梭,铺设轨道板,技术人员用专业设备调试着轨道板的标高,敲打、焊接、切割的声音回响在大山间……
“五工区全长4.6公里,轨道板现已铺完了一半以上,再有10天就能全部铺完。甲家堡子隧道也将在几天后贯通,下一步就将开始铺设轨道。”来自四川的五工区经理纪孝金告诉记者,自2010年10月沈丹客专项目进场施工以来,他就来到了丹东,至今已有四年多了。因为工期紧、压力大,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家与亲人呆上一个月,其余时间都在丹东工地上。“干我们这行的根本就没有节假日,工程到哪里我们就在哪里。30多年了,在家过的春节也就两三个吧!”纪孝金说,在高铁工地每天的工作就像在前线打仗一样,24小时循环作业让每个人的神经时刻都绷得紧紧的。按眼下的进度,沈丹客专保证明年8月31日通车没有问题。“过节了,想家吗?”“当然想了,可没办法,只能电话里问问家里的情况,有时工作压力大,连打电话也忘了。”纪孝金说。
27岁的闫家慧是工地上的一名检测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专门负责调试轨道板的”,保证轨道板的平面位置、前后里程和顶面高程绝对精准,一点都不能有误差。刚入秋,他却穿着军大衣。“工期很紧张,我们的任务也很繁重,检测队的12人现在分三组倒班,白天工人们铺完轨道板,晚上我们上来调试,有时能干到第二天早上6点。丹东晚上挺冷,所以大家都穿着棉袄。”谈话间记者得知,因为闫家慧不能回家,这个“十一”假期,妻子抱着刚满一周岁的孩子从河北秦皇岛赶到丹东,与丈夫团聚。“媳妇也没什么怨言,有怨言也没招儿啊。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和家人就得有点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与闫家慧一样,孙海涛也是一名技术员,主要负责看图纸、做技术标的、写方案、编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在现场,谈起工程技术方面的事儿,他讲得头头是道,眉宇间的沉稳看上去根本不像是“80后”。“一年四季在工地上,高铁施工不能出一点儿错,晒得黑一点、性格稳一点也正常。”孙海涛笑着说,他已经有8个多月没回山东老家看父母了,“等工期不忙了就回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十一”期间,沈丹客专丹东境内的90多公里工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建设者奋战在施工一线,和烈日较劲、与风雨抗衡,用辛勤的汗水和不停歇的脚步,创造和实现着丹东人的“高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