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心情叫平淡ZT
会越来越喧嚣,而我的心境在不知不觉间却变得越来越平淡,似乎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符。
平淡,是一种觉悟,一种觉醒。人生在世,都不免会流于世俗,淡薄之心并非与生俱来,谁能轻易的超凡脱俗呢?谁能不为世事荣辱兴衰所羁绊,纯粹地杜绝欲望的人是不存在的。平淡之心是一种觉悟,也一定是经历以后的觉醒。世事荣枯成败无非是一个过程,每个人在通常意义上都是一个匆匆过客。诚如陶渊明在诗中所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平淡,是一种姿态,一种睿智。古人明理,今生借鉴。平淡之心首先在于自知之明的心态,世间烦恼万千,至少一半是自行觅得,一味沉陷现实的得失、名利、成败、贫富的迷惘中,愤世嫉俗,自怨自艾,其结果必是自我心态失准,得不偿失。由此显示出,一个人具备一颗平淡之心的美好意义了。生活中你觉悟到拥戴一颗平淡心,不过于计较利害得失,任凭事态演变无常,都会轻盈闪过“名利之剑”的伤害。
平淡,是一种品格,一种能力。人之品格,古人也称心性。古语云:“心求形,形推心”。人若有良好的心性,其外在举止行必善;同样,一个人在行为态度上具备一定修养,“无争、无贪、知足、仁爱”,这种良性自然就循环至心灵了。世间有钱也躁,没钱也躁,闲也烦,忙也烦;经常喊烦躁的,是其不堪忍受的;忍当然不是最高境界,但能够看开、看淡就会减少烦躁。俗常言:争一口气。争了就乱、乱了就犯、犯了就败。智者认为,不争的人才易看清事实本质,递减名利之心,不要与人争,与事争。让人与人多些平和,多些谅解则人安,与事无争国家与世界亦安。箴言道:“无求品自高”。把不平之心转为平和,把平和之心转为仁爱,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分;把心性付之行动,去近近的欣赏平淡的弥足珍贵,去感受平淡的释然,这就是支持平淡的能力。
平淡,是一种幸福,一种艺术。最淡漠的人最富有。以物作为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多数是虚荣心在作祟,少欲无贪,天广地阔。要平淡,得先心平;要心淡,理得心淡。淡漠仕途,荣辱自安,心胸坦荡,一生淡泊。不关注别人的认可,不骄矜自满,不与人比较,心不为物役,睿智的保持一颗淡薄之心,就不难体会“鸟动林梢风,蜂吸花中蜜”最宜体察,最具动感的画面了。
“真味是淡”,“真香无味”,“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些是平淡之心艺术化的写照。真正暗香不是没味,而是浸润和溢满了周边环境,时间一长就不觉香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