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3 童教
美国教育学会会长也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教授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所以他提出建议,孩子的潜能要能够在一个高的水平上运作的话,必须在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的17岁之前进行精心的教育,而这种教育是以提高大脑的基本素质而进行设计的,而这种精心设计的教育,必须能够符合每个孩子的特点来进行。呵呵,仔细一看,这些这不就是我们老祖宗的因材施教吗?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呼喊多年的素质教育。
怎么掉队了?你的孩子可曾有过学习掉队的现象
还有一个叫学习掉队的现象也跟我们大脑发育的情况也是特别吻合。有的家长说,我的小孩好好的,发现到了三、四年级就开始掉队了。这种现象很明显的,第一批掉队现象发生在小学三、四年级。为什么会出现掉队现象?因为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加入了小数、分数的运算,还有简单的方程等相对比较困难、比较抽象的内容。因为这部份孩子的能力没训练好,孩子碰到这些困难立刻就HOLD不住了,于是就掉队了。一旦加大难度,孩子就无法适应了。这个表示他的基础能力没培养好,不是吗?所以他的能力培养好了,他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
第二批掉队现象出现在初二,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初二的课程增加了,比如说三角函数,这些比较难懂的、更加抽象的内容。要是基础能力没有培养好,他在这个时间也会掉队。当然你说在高中还会有掉队现象,也是能力没有培养好。因为内容一下子拓宽了,他的能力没培养好,他立刻就摔下来了。
全世界都要关注的6~12岁童教期间的脑力素质教育缺失
我们发现6到12岁这个年龄段很独特,有条件的家长会让孩子参加绘画、书法、奥数、跆拳道、钢琴等兴趣班。各种各样的班还不少,很多孩子36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唯独忘了直接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提高孩子大脑的机能。我们天天需要使用的大脑,反而没有人去关注它的成长发育,在各种班里也没有看到有真正关于提升孩子大脑素质的课程,这种现象实在让人费解。有句老话说得很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把孩子基本素质搞好了,再去学习各种知识,那不是很容易,很自然的事情吗?我想我们是时候对我们的教育进行反思了。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学习能力的教育,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保护孩子的童心的教育
所以我们这个6到12岁这个区间,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培育好,这里指的学习能力的教育和一般的知识的教育是不同的。首要的是基础学习能力的教育,包括观察的能力、想象的能力、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等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还要把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好,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保持着好奇心,保留着探索未知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是充满无穷的好奇心的,对一切感兴趣想要了解和探索的,可是我们失望的发现,现在的小学教育确实在阻止我们孩子的探索行为。教师试图在课堂上控制孩子们的一切行为,然而这样的努力最终是失败的。
我曾经在几所小学待过一段时间,我记录老师的讲课时间和孩子们的发言时间和思考的时间,最终发现真正留给孩子们自己思考的时间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几乎连10%的时间都不到。整堂课下来,基本上是老师在讲授,或者在维护纪律,而孩子们对所讲授的内容无法产生兴趣和热情,而这些精力旺盛的孩子大部份都在开小差,可以说这是令人沮丧和绝望的课堂。
你可能不知道,号称世界最先进的美式教育也同样充满争议哦
有人说,美式教育很好,我们可以学习美式教育的方法。美国的小学的确是儿童的天堂,孩子们学习上确实没有受到太多的压力,也没有过多的作业需要完成。但是根据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美式教育也是存在诸多弊端的。其实美国的公立学校的教育在小学阶段也是很糟糕的,很多孩子即使毕业了也还是没有具备良好的学习的基本机能。一项统计说明:美国小学毕业的孩子,有高达30%以上的还是有严重的阅读困难,超过20%的孩子书写有困难。这种情况在收费昂贵的美国私立学校情况相对会好一点点,但也是不容乐观的。这就是完全的放任自流的教学的弊端。上一届的布什政府和这一届的奥巴马政府都意识到这一点,现在他们也开始鼓励学校开展更多的孩子基本学习技能的训练。
有一点他们做得比我们好得多的地方就是,虽然他们也没有很好的教育孩子们的各种能力,但是他们却懂得保护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在课堂上,老师更多的不是灌输,而是提问启发的方式,让孩子去主动思考。孩子在课堂的发言也是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升学成绩中的,这部份的分数甚至占到总分数的40%。你可以从这个分数的比例就可以看出美国教育的思想――课堂的主人是孩子而不是老师。所以,最让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孩子看起来十几加十几的运算都需要掰手指头来计算,但是一个个充满自信,对未知也充满好奇心和主动探索。因为没有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所以很多美国的孩子都有很强的创造力,正是这种创造力,使得他们的科技、经济在世界遥遥领先,这正是美国教育的功劳。
还要了解更多?
请关注童教公众号:
tongjiao_com
美国教育学会会长也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教授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所以他提出建议,孩子的潜能要能够在一个高的水平上运作的话,必须在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的17岁之前进行精心的教育,而这种教育是以提高大脑的基本素质而进行设计的,而这种精心设计的教育,必须能够符合每个孩子的特点来进行。呵呵,仔细一看,这些这不就是我们老祖宗的因材施教吗?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呼喊多年的素质教育。
怎么掉队了?你的孩子可曾有过学习掉队的现象
还有一个叫学习掉队的现象也跟我们大脑发育的情况也是特别吻合。有的家长说,我的小孩好好的,发现到了三、四年级就开始掉队了。这种现象很明显的,第一批掉队现象发生在小学三、四年级。为什么会出现掉队现象?因为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加入了小数、分数的运算,还有简单的方程等相对比较困难、比较抽象的内容。因为这部份孩子的能力没训练好,孩子碰到这些困难立刻就HOLD不住了,于是就掉队了。一旦加大难度,孩子就无法适应了。这个表示他的基础能力没培养好,不是吗?所以他的能力培养好了,他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
第二批掉队现象出现在初二,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初二的课程增加了,比如说三角函数,这些比较难懂的、更加抽象的内容。要是基础能力没有培养好,他在这个时间也会掉队。当然你说在高中还会有掉队现象,也是能力没有培养好。因为内容一下子拓宽了,他的能力没培养好,他立刻就摔下来了。
全世界都要关注的6~12岁童教期间的脑力素质教育缺失
我们发现6到12岁这个年龄段很独特,有条件的家长会让孩子参加绘画、书法、奥数、跆拳道、钢琴等兴趣班。各种各样的班还不少,很多孩子36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唯独忘了直接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提高孩子大脑的机能。我们天天需要使用的大脑,反而没有人去关注它的成长发育,在各种班里也没有看到有真正关于提升孩子大脑素质的课程,这种现象实在让人费解。有句老话说得很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把孩子基本素质搞好了,再去学习各种知识,那不是很容易,很自然的事情吗?我想我们是时候对我们的教育进行反思了。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学习能力的教育,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保护孩子的童心的教育
所以我们这个6到12岁这个区间,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培育好,这里指的学习能力的教育和一般的知识的教育是不同的。首要的是基础学习能力的教育,包括观察的能力、想象的能力、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等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还要把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好,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保持着好奇心,保留着探索未知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是充满无穷的好奇心的,对一切感兴趣想要了解和探索的,可是我们失望的发现,现在的小学教育确实在阻止我们孩子的探索行为。教师试图在课堂上控制孩子们的一切行为,然而这样的努力最终是失败的。
我曾经在几所小学待过一段时间,我记录老师的讲课时间和孩子们的发言时间和思考的时间,最终发现真正留给孩子们自己思考的时间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几乎连10%的时间都不到。整堂课下来,基本上是老师在讲授,或者在维护纪律,而孩子们对所讲授的内容无法产生兴趣和热情,而这些精力旺盛的孩子大部份都在开小差,可以说这是令人沮丧和绝望的课堂。
你可能不知道,号称世界最先进的美式教育也同样充满争议哦
有人说,美式教育很好,我们可以学习美式教育的方法。美国的小学的确是儿童的天堂,孩子们学习上确实没有受到太多的压力,也没有过多的作业需要完成。但是根据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美式教育也是存在诸多弊端的。其实美国的公立学校的教育在小学阶段也是很糟糕的,很多孩子即使毕业了也还是没有具备良好的学习的基本机能。一项统计说明:美国小学毕业的孩子,有高达30%以上的还是有严重的阅读困难,超过20%的孩子书写有困难。这种情况在收费昂贵的美国私立学校情况相对会好一点点,但也是不容乐观的。这就是完全的放任自流的教学的弊端。上一届的布什政府和这一届的奥巴马政府都意识到这一点,现在他们也开始鼓励学校开展更多的孩子基本学习技能的训练。
有一点他们做得比我们好得多的地方就是,虽然他们也没有很好的教育孩子们的各种能力,但是他们却懂得保护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在课堂上,老师更多的不是灌输,而是提问启发的方式,让孩子去主动思考。孩子在课堂的发言也是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升学成绩中的,这部份的分数甚至占到总分数的40%。你可以从这个分数的比例就可以看出美国教育的思想――课堂的主人是孩子而不是老师。所以,最让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孩子看起来十几加十几的运算都需要掰手指头来计算,但是一个个充满自信,对未知也充满好奇心和主动探索。因为没有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所以很多美国的孩子都有很强的创造力,正是这种创造力,使得他们的科技、经济在世界遥遥领先,这正是美国教育的功劳。
还要了解更多?
请关注童教公众号:
tongji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