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辞吧 关注:21贴子:1,968

【研究性学习】李若诗组的。进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献给baidu.


1楼2008-03-07 20:29回复
    相关文献。


    Q:名牌的概念。

    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名牌是指有名的品牌,通常具备以下要素: 
    (1)在相关公众中的知晓程度较高; 
    (2)品牌使用持续时间较长; 
    (3)品牌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高、地理范围广; 
    (4)曾作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受到保护; 
    (5)已成为注册商标; 
    (6)其他因素。 
    品牌发展的结果是形成名牌。名牌也是品牌,但它是著名的品牌,是品牌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是在品牌竞争中取得优胜的佼佼者。品牌与名牌有其天然的联系性。名牌是品牌的一部分,不是任何品牌都是名牌。


    2楼2008-03-07 20:30
    回复
      相关文献。

      社会相关背景。

      《邢台日报》报道:
      学生热衷“贵族消费” 校园暗涌攀比之风

      前几天,笔者在朋友家串门,她上初一的儿子刚回到家就说:“妈妈,明天要考试,如果我考试成绩提高了,能不能给点奖励?”朋友顺口说:“只要成绩提高,什么都可以。”孩子马上说必须是一双名牌运动鞋。朋友很无奈地说,其实,儿子已经有好几双运动鞋了,希望儿子能许个别的愿望。可是儿子说什么也不肯,就让妈妈答应他这个条件。朋友只好跟儿子约定,考试成绩提高,立刻兑现承诺。

        看着朋友一脸的无奈,听着她对儿子的抱怨,笔者很想了解一下现在中学生的消费情况,于是专门抽时间走访了几个学校,发现拜金主义的奢侈风早已从成人世界潜入了中学校园。

        穿用要名牌。某校初二年级有个男生,因为父亲开公司,家里很有钱,他脚上穿的一双耐克运动鞋,要900多元,身上穿的运动衣也价值不菲,是叫不上名字的外国牌子。他有个同学看了很羡慕,回到家也嚷嚷着要买,可他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当然舍不得花费一个月的工资来满足孩子的要求,结果这个孩子以离家出走进行威胁,最后父母花300元为其买了双运动鞋,孩子还是不满意。

        笔者在调查这些学生时发现,他们的“贵族消费”心理十分严重,互相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他们不但要穿名牌衣服,背名牌书包,还要骑名牌车子,甚至用名牌手机。这种盲目的攀比,对于经济收入较好的家庭也许还可以承受,但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甚至贫困的家庭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引起中学生奢侈消费问题的原因很多,诸如:中学生自制力较差、家长对儿女的溺爱等。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了,适当改善一下生活,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问题是这些钱究竟该怎么花,如何才能让学生们远离名牌衣服、生日宴、香烟和网吧的诱惑,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作为孩子的家长和老师,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同时呼吁某些商家,不要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各负其责,互相监督,形成合力,才能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真正走出奢侈消费的误区,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


      3楼2008-03-07 20:34
      回复
        伟大的人。。。我刚到


        5楼2008-03-07 20:45
        回复
          第二,在购买名牌商品上对家庭的要求,绝大部分同学是比较客观的,在家庭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除绝少部分同学表现不好,一般都能克制自己着重家长的意见体谅家庭困难。 
          第三,从购买消费品的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选购的目标在于生活必须品主要是服装、文化用品、书籍用于购买化妆品的价位也不高。 
          第四,从我们日常观察的情况看同学们穿戴比较朴素,往返学校和家庭之间,很少人花钱坐车,不少同学二三十分钟的路程还是坚持步行。 
          上述是可喜的一面,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更主要的原因是永泰山区经济水平较低制约着大家对高消费的追求,另外艰苦朴素是落后地区人民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生活作风的传送和影响也有很大作用。 
          然该存在问题的一面也是不可忽视的,这表现在: 
          第一,确实也有少数同学脱离家庭经济实际追求高档次名牌消费,而且其消费行为的目标在于排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个别同学购买的价位也相当地高(当然这是相对于永泰山区落后的经济而言),同时也有当家庭经济不允许或家长认为不必要,不予支持时竟向家长发脾气的情况。 
          第二,虽然脱离经济实际刻意实施高消费的同学是个别现象,但是在贫穷的情况下羡慕高档消费的倾向相当普遍。在初中部时有一些同学欺瞒家庭贫穷、消费水平特低的同学的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二是学校宣传教育不够;三是部分家庭关心不够。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作为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社会再生产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所以消费并不能认为是纯粹意义的个人行为,每个人依法都有自己消费的自由,但绝不能因此认为,家庭和个人消费与社会无关,显然,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因此全社会消费者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就要求:第一,要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脱离实际的超前消费;第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第三,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第四,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对照上述的要求,我校同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仍有相当差距,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我们建议如下: 
          (一)加强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政治思想宣传,学校不能只有高考只剩多少天的标语也应有提倡艰苦奋斗的标语。 
          (二)班主任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也要把节俭奋斗的精神,提到日程上,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搞好学习。 
          (三)在家长会上对家长提出这一要求,尽力做好放纵子女乱消费的家长的思想工作。 
          同学们:世界五彩缤纷,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追求,我们也有追求的权利,但是大家千万要记住,我们还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当把我们所有的注意集中学习上,让我们永远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我们已经是幸福的一代,欢乐的艰苦正是为了铺平将来更大幸福的道路!


          7楼2008-03-07 20:47
          回复
            相关文献。


            中学生的消费观”研究调查报告
             常州市一中高一(3)班 指导老师:常耀芬



            表5、你有几件名牌服饰:
             件数 几件 十几件 数不清
             所占比例 40.2% 30.7% 29.1%
            其一、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向还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尤其是社会上的一些小青年,成为了中学生最主要的影响来源。
             
             其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疼也是重要原因。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受到过分关爱,家长惟恐孩子在同学面前没面子,故无论怎样的家庭状况,也要让孩子穿好、穿名牌。我们认为,学校中穿名牌的现象正是基于独生子女这个群体的。
             
             其三、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在中学生中产生了一种十分不好的攀比心理。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一个班级体中,只要有一个人穿名牌,没过多久就会全班就会有很多人穿上。他们都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也正是由于这种心态,他们在会不惜一切的去满足自己的愿望。在加上家长的纵容,这也就理所当然了。


            9楼2008-03-07 20:58
            回复
              例子就写到这里了吧。。。

              接下来换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什么的- -


              10楼2008-03-07 20:59
              回复
                相关文献。



                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太仓市双凤中学 徐燕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信仰,政治盲从。现在有的学生一提政治就反感,不愿接受正面教育,因而出现不明事理,不辩真假,学习盲从,在个人追求中一旦出现偏差,便心灰意冷,痛苦失望,自暴自弃等。
                2、认识偏差,盲目追求。有的学生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行为上的盲目追求。如城市中学生出现的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常令老师们目瞪口呆。吃的、穿的、骑的、戴的、抹的、用的无不是昂贵的名牌,他们以名牌为话题,以知晓名牌、穿用名牌为炫耀资本,往往使“工薪族”望尘莫及。
                3、压抑和自卑。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些学生会产生压抑和自卑,精神上萎靡不振,情绪上消沉低落,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多疑和妒嫉。学习、生活中常发现有学生不信任别人,受疑心的困惑,在别人成功面前,失去内心平衡,为别人的成功而懊恼,为别人的失败而庆幸,这是常见的妒嫉心理疾病。
                5、残酷与自私心理。少数学生存在这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以戏弄别人、暴露、嘲弄和编造别人的流言为快事。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显得极为自私。

                造成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端于 20 世纪初叶,而蓬勃于 50 年代,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我国大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约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虽然总结出了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成果,与此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农村中学中,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把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还没有认识到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工作,还不能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把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不能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妥善和治疗性地解决中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困扰。

                其次,中考、高考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这是当前导致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直接原因。虽然素质教育人人叫好,但应试教育却依然大行其道。原因很简单,现在人们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的标准还是升学率的高低。为了提高升学率,无边无际的题海,没完没了的考试,胆颤心惊的排名,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在应试的达摩克利斯剑之下,学生整日惴惴不安,心事重重。有的学生碰到考试就紧张,拼命准备,夜不能眠,就怕考砸了。加上集体活动少,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于是,厌学、孤独、焦虑、嫉妒等不良心理就象野草一样滋生、蔓延。

                第三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指导下,许多父母实行包办制,致使娇生惯养下成长的孩子存在“三缺”:缺吃苦耐劳的精神,缺艰苦奋斗的意志,缺战胜困难的勇气。犹如“温室里的花朵”难经大风大浪。心理脆弱、逃避困难、怕苦怕累是他们的通病,严重者遇事不顺就会产生心理崩溃、行为偏激的恶果。另外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双亲外出、生活贫困等原因,使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浇灌,从而产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第四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格调低下的大众传媒纷纷登台,让人喜欢让人忧的网络迅速普及,给相对纯洁的学生心灵造成很大冲击。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会造成学生心理的迷惘,极易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最后是自身因素的原因。中学生时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内心精神生活充满矛盾冲突,处在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稳的状态中,有着名目繁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独立与仍旧依赖的矛盾;理想与实现的矛盾;自卑与自傲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渴望理解的矛盾等等。诸多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11楼2008-03-07 21:02
                回复

                  面对种种现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教师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都有极大的影响。马克思曾说过:“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就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也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师生之间建立“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光要以身立教,还要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及时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室。
                    学生有心理疾病该上哪儿看呢?很多学校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中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势在必行,非常有必要。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室首先要清除部分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误解。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有问题,就是神经病,所以,即使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也千方百计捂着、盖着,不愿让人知晓,更不用说求治了。其次,要解决配备心理辅导员的问题。目前,学校要配备专职心理医生还不太现实,所以,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从教师中挑选出师德好、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教师,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做兼职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时就象病人可以选择医生一样,学生可自由选择他们所信任的心理辅导员。再次,心理辅导员的形式要多样化,它可以是“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信件等隐蔽形式进行。

                  (三)重视育合力的形成。

                  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一是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二是指导家长“赏识孩子”。

                  其次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12楼2008-03-07 21:02
                  回复
                    Q:如何有节约意识???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节约意识
                    1.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2.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和宣传节约观念,投身节约实践,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3.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节约资源的有益活动 
                    4.从身边小事做起,于细微处见精神 
                    5.应向广大青少年普及节能窍门和节约常识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针对一些青少年的错误认识,应帮助青少年树立节约不是丢面子的思想意识
                    2.应重视“抓大促小”,建立全过程和全面的节约管理制度
                    3.应注意媒体潜在的导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4.勤俭节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避免短期化、运动化

                    参考文献: 
                    [1]李春秋:《中华美德大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版。 
                    [2]薛鑫良:《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理论前沿》,2004年第11期。 
                    [3]秦志希、刘敏:《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现代传播》,2002年第1期。 
                    [4]李肖:《消费现象的文化分析》,《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参考网址:http://www.jieyue.net/homepage_show.asp?id=19752


                    14楼2008-03-07 21:10
                    回复
                      • 218.249.237.*
                      我的天,猩猩给你顶来了~~~~才人阿!!!!~~~


                      15楼2008-03-07 21:18
                      回复
                        个人认为。
                        造成中学生名牌消费观的因素如下:
                        1.自己本身的审美观及价值倾向
                        2.家庭教育及家庭观念疏导
                        3.生活环境造成(例如 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宽大、千人一面的校服阻塞了学生们追求美的道路,不利于从实践中建立穿着的价值观,容易受外界影响盲目穿着名牌服饰。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牌子。等)
                        4.社会环境影响所致.(媒体宣传、盲目服从观念、价值观教育不成熟等)


                        16楼2008-03-07 21:42
                        回复
                          我差不多了...
                          调查报告看个大概就行了..............
                          关键是心理研究文献、概念文献和文献综述(只需要找到研究过次方面的学校及个别报告)
                          然后
                          最好在整理数据的时候把我们所谓的名牌罗列出来。
                          缩小范围~

                          背景诗你们去找吧~


                          17楼2008-03-07 21:45
                          回复
                            • 218.249.237.*
                            ...我都惭愧了。。。

                            猩猩


                            18楼2008-03-07 21:51
                            回复
                              眼花缭乱@_@


                              IP属地:北京19楼2008-03-07 2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