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咒真诀修真吧 关注:104贴子:490
  • 4回复贴,共1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筑基养生法
道家养生学,由道教继承下来。全真道养生法,乃修真养生,健体强身之正法。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学是以健身防病,延年益寿为其宗旨。临床事实证明,养生对 常见的神经衰弱近视眼咽喉炎面部神经病胃病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肝炎 等都有一定的疗效。当人处于养生功态时全身放松,自身阴阳二气得以相互调节,通过炼阴返阳,培养真气,使自身元气更盛,提高免疫功能。养生还能激发人体潜能和益智,养生者工夫达到一定阶段,可以自发地具有某种功能。此外,养生不但可以健身,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情操,使人心胸坦荡,浩然之气常在。同时,养生还对提高记忆力观察力判断力都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真道初级 筑基法(以下简称筑基)是道教修真养生最基本的养生法之一。道教修炼分为四个步骤:一筑基,二炼精化炁,三炼气化神,四炼神还虚。筑基一关,最为重要。首先来了解筑基原理。
道教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修真养生方面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及一整套的功理功法。其功理祖经为《道德经》《阴符经》。功法名著为《参同契》《悟真篇》等。这些 经典,不经师指,秘要终不能知,道教的修炼,尤其是功法,历代是师徒口传心授,过去道观中,传授功法时要举行盟誓科仪。即宜人宜时相授,以维护其教功法的正统性。
道教提倡修真养生,主张重诀不重文,务实而不务虚。正所谓妙在明师一句传。有诗道:高谈阔论非至道,片言暗点是良师。正是修真精义的写照,道教修炼遵循着一条谁也 不能违背的原则,即在修持过程中,自始自终以道法自然为座右铭。自然之道静,天地万物生。自然,即在修持中不妄为,炼功时合乎自然,既不急于求功,又不懈怠,按众所周知的名词表述就是无为。
道教认为,修持时必须安神固形,性命双修。邱长春真人说:三分命功,七分性学,性何功哉?所以,这里称作性学,而不称作性功。养生学中,性是指人本来面目,一身之主宰,又称为元神。性学还指品德方面,作为修持者来说,必须具备胸襟开阔,少私寡欲。同时,应多做有益于社会的功德事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慈真慧,方便众生,由此,内心易趋于清静,也有利于修持;命功炼形,是指修持时的具体方法。可以说,性学是筑基养生修持的基础,命功则赖以性学而得以验证筑基的功效。
道家养生学,实际上就是一门身心性命的学问,作为一名真正要实践道家养生术的人,首先要明晓道的真义,人与道的关系,深悟与道合一的妙旨,从而达到坐忘致道目的。实践道家养生术的过程,是一个明道乐善,出迷悟真,认识真我,忘却小我的实践过程。道家养生学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在养生学中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元气。道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并且有人是道的化身的说法。天地阴阳二气相互转换,形成年复一年,亘古长在,天长地久,人能效法天道,虚静无为,少思寡欲,即可与道合一。现在,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正在向精神领域渴求,弘扬道家古代传统养生术,对于提高道众身体健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筑基的目的,是通过凝神固精养气,以达到恢复机体功能。道教认为,男子16岁,女子14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每一个人不免有七情六欲的诱惑,使得自身体内有不同程度的亏损,而筑基功正是弥补这一亏损的良法,经常坚持修炼,能调动青春活力,强体健身。
筑基,又称百日关,不过是个比喻词罢了。据道经记载及炼功者验证:大抵因年龄性别体质根性及悟性不一,所修功法进展差异甚大,其主要原因,看修持者功勤与否,得法不得法耳。以上叙述了筑基原理,下面介绍筑基养生法。
修炼时,一般为单盘腿式或自然盘腿式。然后,双手掐道教修真传统子午诀,叩齿至9 次后,牙齿相合,舌抵上腭,两目微闭。入静时,先凝神于窍中窍,此处名神室,又名中黄 ,即两目齐平处中间,然后,一心内观,意守丹田。 子午诀: 即左手大指掐左手中指尖,右手大指掐左手无名指根处即是。筑基下手法,男性一般是守下丹田,而女性是守中丹田,作为女性养生者可详阅《大成捷要》内《坤元经》。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4-10-14 18:30回复
    2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
    为加快入静,可另采用此法:盘腿后除照以上要求外,同时意守丹田并武火呼吸至9次。这样,不调息而息自调,自然神气相交,心自归静,待口内津液丰盛时,稍用真意送入中丹田 。 入静后,一点真意,默注丹田,绵绵不绝,若存若亡,勿忘勿助,微存真息,入于虚静。此时,身心即与大道冥合,妙景妙道,非真实修炼者所能体悟。
    习炼一月以后,其丹田神气混融,并有热感,炼功一段时期后,可觉丹田气流涌向尾闾,时而丹田有自发的跳动感,或身体某部位也有跳动感,这属于正常现象,勿理睬,更要继续炼 功,直至尾闾处气流又自冲夹脊以至玉枕,若觉气流冲至玉枕关时,还得加紧修持,气流若不能自冲此关,或停留在此处,常伴有头脑发涨,面部发热等不舒之感,故工夫至此,须勤加修持,气足之时,自然冲过玉枕关,玉枕关通后,修士役使真意从明堂引气入丹田,又复归于虚静。
    玉枕关通后,平时常要回光返照,以保持真通。这时,始觉气血周流,真气融身,精神格外舒 畅,常觉腹内有声。行功之人,如渴饮水,冷暖自知。通关之后,达到精全气足神旺。筑基 后期,行功之时,常有活子时之兆,又称一阳来复,这意味着要进入第二步炼精化炁时期。筑基后期,这种信号尤为明显。修持者在筑基圆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访师求诀,求得第二步炼精化炁口诀,参悟自修,则能取得进一步的功效。
    筑基后期,行住坐卧,举止皆要安详,常合于道。尤其是夜间要特别注意,若白日过度疲劳,以致夜晚昏睡,其功准有走失(又称漏炉),因昏睡之时,神不守舍,恐思虑之神扰乱元 神,而导致神气不交。若元神守舍,神气相抱,则元精可固,筑基可保。总之,凡白天只要以理制情,不动肝火,常清常静,则功夫定无走失。
    另怎样防止走失现象,道教先贤早有指示,临睡之前,一念不起,万念俱静,东首曲肱而卧,叩齿侧身,神气归中,趋于虚无境界,一夜舒畅,迎来晨光。
    养生注意事项:
    1、一般炼功任何时辰都可以,但修持因时间关系的限制,最好选用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初炼时,每次应不少于一小时,才会有效果。
    2、方位:一般面向东南西北都可以,任选一方。但最好以子时至午时六时面向东方,午时至子时六时适宜面向西方,也有长期面向南方修持的。
    3、饮食:有定量,宜素食,以平常吃惯的口味淡薄为佳,戒浓度高一些酒等。
    4、室内:空气要畅通,明暗适中。
    5、禁忌:为修炼有明显验证,作为在家修士,自养生之日起,应逐渐戒除性欲之情;下大雨,刮大风,闪电雷鸣,不宜炼功,若正在炼功时,应停止炼功。因为此时外界气候不和,故 对养生不利;每次炼功完毕,先眼睛微开,再静一会儿,然后双手搓热,按摩面部,以活动气血,此时即可离开炼功位置,切忌做剧烈运动。


    IP属地:内蒙古2楼2014-10-14 18:31
    回复
      (二)筑基入静类
      道教修炼最讲一个静字,静字贯穿修炼之始终。筑基炼己讲静,炼精化炁讲静,炼气化神讲静。道教认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昼夜随起随灭, 而入静为修炼之起点,其目的是炼妄心返正心,以至与道合真。如《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古今常存,总持静念。即道教修炼主静第一。修炼中先要身静,身静才能心静。身心两静,才容易入静。
      入静后的功态与验证:初步静坐,能达到悟心常明,一念即起时,以慧心除之,只觉周身唯一心灵而已,才算入静。反之,静坐后,一念即起,一念又来,而不能以正念慧心除之者,便不算入静。入静后,呼吸均匀,周身舒畅,口内常有甘津,即是佳效。入静后的时间,随各人功力所定,或长或短,但初步静坐应以一小时为度,若时间太短,恐难见效。
      总之,入静后,首要牢拴意马,真清真静。此外,选择环境幽雅的地方炼功,也易于入静。俞琰说:入静室也,其中不著他物,唯设一香一灯一几一榻而已,坐处不欲太明,太明则 伤魂,不欲太暗,太暗则伤魄……然静室亦不拘以出林,或在廛中,或居道乡,但得所托,无往不可。(《周易参同契同挥》内)从现今人们生活的情况来看,各人的环境不同,故不能一概追求外界条件,只要心静理明,处处都能入静炼 功。
      3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
      养生须知:性要悟,命要传。得遇正法后,应从思想上树立起信念,铭记大道包含一切灵慧,功夫日有长进,则灵慧日增;日常事务结束后,即应收拾念头,捡束性情,收回外散神识 ,静坐几分钟或一刻钟均可,每日应确定子午卯酉四正时炼功,不可忽视午酉二时,若午酉二时不炼功,有时致自身阴气不降,会有头脑发涨神志昏迷等不舒之感;行住坐卧 ,不离这个。这个即道。道在这里指不忘记养生。养生之人,常应凝神调息,握固聚气,含光藏辉,即《太上老君日用妙经》说:每日休教有损失,十二时辰,常应清静。
      1、守丹田入静法
      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为两眉之间,即祖窍内;中丹田即膻中;下丹田即脐中(有种说法认为脐下三寸为下丹田。这是传授问题)。守丹田入静法,是道教修炼中的常行法。因道 教丹法传授不同,所以,养生时守法不一,有的以守祖窍入静,有的以守中丹田入静,有的以守脐中入静。观此三种守法,唯守中丹田有利无弊,守上下两丹田者各有利弊。守上丹田 入静者,利在集中意念,而弊在初学炼功者不能灵活掌握,执守此处,易头昏脑涨,导致虚火上炎;守下丹田者,利在呼吸归源,真息往来,而弊在初学炼功者不能呼吸自然,易发生 胸闷等不舒之感。唯守中丹田为妙,心平气和,自无上下二田之患。
      守中丹田具体入静法:过去在道观修炼者,打坐时,每个人都要备一蒲团,而现在蒲团不易得,一般人静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均可,静坐前随便活动一下身体,利在畅通气血。入静时, 两腿自然合盘,左脚向外,右脚向内,双手自然合拢,并端坐凝神内视,两眼微闭,留一线之光,舌抵上腭,牙齿相合,意守中丹田,似有意,似无意,绵绵不绝。杂念若起,即以神 光默照,竖起眉毛,刚志修静,自能断除妄念,进入功态。
      2、调息守会阴入静法
      调息即调口鼻之息与丹田之气相合。会阴,中医称阴跷穴,别名屏翳下极下阴。此穴又称虚危穴、地户、禁门等。其穴位于任督二脉交会之处,《性命圭旨》采药归壶图称其为天 人合发之处、子母分胎之路、生死穴、河车路、上天梯等,可见意守此穴的重要性。
      守会阴入静法,一般采用单盘腿式或自然盘腿式。其法以左足跟或右足跟顶住会阴穴,意念随之守在此处,两眼微闭观照于此。其他方面与守丹田入静法同,所不同的是集中意念在此守约一分钟后,一意不散,直存一点灵心,妙合天机。如潜虚翁说:“今夫水与水合,火与火合,风与风合,云与云合,常理也。调息者,以气合气,何等强为?只要凝神入气穴,神光下照阴跷脉,不期而会者,一气之感通,自然而然也。”待心清杂念除时,周身舒畅,自然进入功态。
      3、默字诵经入静法
      过去有修道者,为清除杂念,往往默念一些有利炼功入静的字或词句,由此念诀的意念与呼吸融为一体。默字可以使涣散的意识集中起来,常以默念为主。比如静坐后,在脑海里存想 一静字或清静等字,存想的字句炼功者自定;一般应在9个字范围内。此外,也有 以入静前念诵道经作为入静,《黄庭经》与《清静经》早已有阐述。另《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也是入静奉诵时必修的道经。念诵道经前可先焚香,以渲染气氛。以静坐默诵为好,念诵的次数由各人自定,以达入静为目的。
      4、默运入静法
      默运,即运气。面向南,两脚平放于床上,两手自然搭于膝上,眼微闭,视线直观脚尖,以逆呼吸法运气(即吸气时收腹),吸气与呼气时,均要细而长。先存想气机从脚心升至会阴至 尾闾及夹脊,又至玉枕上升至泥丸,从泥丸经明堂至膻中而达下丹田。如此循环运气三次毕,微存真息,意守丹田进入功态。
      以上入静法,对于初学健身者来说是有一定帮助的,炼功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一法,经常练习,自可获益。但久习炼功者,不必拘泥以上诸法。功夫较深的修士入静时默守玄窍 片刻,思想集中,真息自能归源,即可入静(这里要有真师传授,古有无师不度之说)。其能否入静及入静时间的长短视各人功力而定。此外,功夫高深的修士入静时采用无为法,即什 么都不守,直入虚灵。初学养生者,因功力浅,杂念不易根除。所以,选用以上诸法中的一种,久久行持,则有直趋入静功态乃至大静的境地。


      IP属地:内蒙古3楼2014-10-14 18:32
      回复
        (五)养生重养心
        太史公自序说: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史记》卷一百三十)神为生身之本,修身先定其心神。神依形生,自古已有明论。神藏 于心,发于目。神安则气血调和,体健身强。反之,神衰则体疲。形被喻作神的宅舍,神在宅 舍,犹如室内有主人。神旺则百脉调泰,和气充身,精神充沛。由此,安神养命,和光同尘 ,以尽天性,远离苦海。
        安神首要断情:晋朝郭文举,三十岁时,每游山林,弥旬忘返,父母去世后,料理后事毕,不娶妻,辞家游天下名山,曾在陕西华山石室中居住修道。一日,有人问文举说:人皆 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举回答说: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 也。又问: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举回答说: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先生独处穷山,若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 举回答说: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 不畏乎?文举回答说: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也不害人。(《晋书》卷九十四)由此可见,只要自身不为外境所迷,不忆情,不思情,神安而命养,参透世情,不为世情所累,不以 眼前的利荣而乐,真性达于自然,何患外界邪扰!
        安神贵在炼己:老子,道教尊奉为太上老君的化身。孔子到了周国,施礼而问老子,老子坐而言说: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 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及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人,若是而已。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接着又说:聪明深藏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辨广大危其 身者也,发人之恶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史记》卷四十七) 为人处事,只求份内之事,永葆不与人争的美德,在外界环境及条件促使自己发挥才能的时 候,即应当仁不让,以应众心,努力作为,不负众望,把自己所承当的事业做好;若外界环境及条 件不适应自己发挥才能的时候,则要安分守己,独善一身,则其心可安,其神可养。若不知 进退,欲想出头,反落得别人怨恨,犹如引火烧身,何苦呢?若虚怀若谷,以德服人,容纳一切,则有百利而无一害。再则,议论人是非,自作聪明,察人功过,说长论短,非贤智所 为 。一时内心喜悦,反惹得他人不安,为其憎恨,试想其心怎能安宁?总之,修养程度做到视万物为一体,观人世如戏台,宁心于胸,非喜非忧,妙存中和,驱除是非得失荣辱,使自己 天然的至善美德与大自然浩气相融为一体,则道体长养,心神安于天和。
        安神要在养心:吴真人,字咸宜,清乾隆时人,少年学儒,曾悟大道,得性命双修妙旨,神 形俱妙,旋仙而去。其在世授门人坐法养心诗说:成真妙意本无多,一叶轻舟可渡河,看 破世人迷眼相,亡羊歧路待如何?(见《五养秘诀》)其注说:长生法诀,必先养其心,以宁神,心虽方寸之地,却无所不包,无所不纳。神得所安,如主翁正位,一家之老幼尊卑, 莫不承奉。神不安,主要为私念所困扰。修心要法,止念为第一关,方寸之地,炼得铜墙铁壁,起一念,除一念,外侮不得入,百魔不得侵,内府坚固,大凡寒冷风热,声色货利,均 不能干扰清静之心。炼得世间喜怒哀乐等事,不乱我方寸,光明朗彻,虚心实腹,修道自有效验。
        《黄庭内景经》说:谨守精室勿妄泄,保而秘之可长活。吴真人注说:精室指肾,肾为藏精之海,情根不断,则精必泄,况心与肾相连,爱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断除爱念, 先以理断,芙蓉白面,不过带肉骷髅;再以死尸想之,生则一包浓血,死则一臭皮囊,如此则情根断矣,此固精第一要法。吴真人又进一步论述说:心不可劳,劳则虚,虚则不与肾续 ,故精走;心又不可过饮食,过食,心气不与肾气通,故精阻;过饮,心气不与肾气调,故精荡。所以,一切劳动饮食,心中皆要存神酌量,不可过分,除是三者,精固体强,心神得 以 充分的休养,肾水上潮,可制五脏之火,心火与肾水,既济交融,此时心志宁静,可致自身元神与大道相契。


        IP属地:内蒙古5楼2014-10-14 18:34
        回复
          很想学一下但有两个难题,时间不够和很多地方不明白呀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2-07 2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