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自己教吧 关注:52贴子:99
  • 12回复贴,共1
一楼百度


IP属地:广西1楼2014-10-16 10:12回复
      小学阶段是奠定孩子一生学习的基础,所以对课程之外的东西,比如对学习品格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培养,这才更为重要。
      别人跟我说看你女儿跳两级那么了不起,我说真的非常简单,我说我敢保证百分之七八十的孩子都可以跳级的。小学那点东西太简单了,结果我们现在就是说把它搞得无限的复杂,就是让孩子们用六年去学那么一点点东西,而且弄得天天为了写作业、为了学习那么痛苦。我们整个就是在用最笨的办法去教我们本来应该非常聪明的孩子。
      教育改革核心我认为应该是两个,一个是评价导向问题,一个是教师的素质问题。
      以上内容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做客搜狐文化客厅,和大家一起探讨怎样教育好孩子的访谈实录。


    IP属地:广西2楼2014-10-16 10:15
    回复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很少因为智力。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只有孩子内心平静,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远见、卓识、发现、创造,才能真正的优秀!


      IP属地:广西3楼2015-03-14 10:52
      回复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
          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IP属地:广西4楼2015-03-14 11:00
        回复
            一个孩子在书桌前度过时间的长短也并不能决定其成绩高低。因为学习是件需要智力和情绪双轨并行来发展的事,成绩和孩子的情绪、情感完全呈正相关。如果孩子玩耍不足,其情绪和智力都会处于糟糕的状态,他的成绩也将会处于正常水平线下,出现磨洋工、不专注、理解力差等问题——我们从很多孩子身上都可以观察到这种情况,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孩子被评价为“挺聪明的,就是不好好学习”——这些状况如果一直在恶性循环中延续下去,会变成一个人一生都去不掉的缺点,使其永远地失去成就大事的气质。(摘自《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第二章第4节“如何让孩子学业和游戏双兼顾”)


          IP属地:广西6楼2015-03-30 10:07
          回复
            教育手段如果不包含有善意和悲悯情怀,又怎么能指望孩子学会爱和同情呢?冷酷的手段确实能立竿见影地让孩子变乖,但冷酷本身也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儿童是从榜样那里学会如何对待他人的,如果有朝一日他表现出对其他人、对父母或对自己冷酷,请你不要吃惊,也不要委屈。


            IP属地:广西7楼2015-03-30 10:37
            回复
              我们受一句话的误导太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话语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如何理解“规矩”和“方圆”,尤其在儿童教育中。事实是太多的人错把“规矩”理解为琐碎的管制,把“方圆”理解为服从,这种浅薄的理解只能产生一些浅薄的教条,不知让多少人踏入误区。


              IP属地:广西8楼2015-03-30 10:40
              回复
                华夏的教育模式化太强,教出来的学生没有特点,学习的东西里,真正到社会上能用的不多。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6-13 10:39
                回复
                    关于孩子的学习教育,今早我有感而发:
                    1、孩子不是为了老师而学习,而是为了自己而学习。如果是为了老师来学习,老师的话就应当是“圣旨”,必需不折不扣的执行。但如果是为了自己而学习,孩子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另外,为老师和家长而学习,孩子的学习效率低。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学习,学习效率高。
                    2、我们家长是培养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老师是第二责任人。我们家长不要放弃责任,以为将孩子托付给学校或者午托晚托班的老师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家庭环境才是孩子“情商”的主要发源地(包含:意志力,耐力,爱心,合作精神,等等)。所以,我们不要担心与老师在学习方法上“有分歧”,因为:我们所做的,都是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的,我们可以“问心无愧”。
                    3、关于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平衡教育?还是个性专长教育?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认为:学校教育是一种全面平衡教育。但在社会上,需要的是专长、特长。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面面俱到,结果就是平庸,没有特点和特长。社会上的专家们,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专业领域,他们还不及一个普通人。所以,我们应该坚持特色教育,专长教育,也就是个性教育。这样,孩子以后长大后,利用他的专长,他才能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4、关于教育的方法:无论是书本上,还是教育理论,都主张鼓励为主,惩罚为辅,甚至不要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跌倒过的孩子,才知道如何走路。我希望家长和老师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不要管得太严,不要斤斤计较,多鼓励,少批评。我们要学会用鼓励的方式来淡化和慢慢纠正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这是我们家长老师特别需要学习的地方。


                  IP属地:广西10楼2015-09-16 11:43
                  回复
                      功课学习是所有孩子面临的一件大事,家长和老师莫不希望孩子热爱学习,有好成绩,所以这方面会对孩子说得多一些,出现错误潜台词的概率也就大一些。比如有的老师会这样说:“考试没上90分的,罚抄课文10篇。”很多家长经常这样说“先写作业,然后才能玩”。当学习成为刑具,成为阻碍享乐的任务,怎么能让孩子去喜欢它呢?这就是为什么越喜欢说这类话的老师或家长,他手下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越淡的原因。


                    IP属地:广西11楼2015-11-11 11:44
                    回复
                        在人类生活中,形而下的财富、物品可以直接赠予。比如我有10万元,送给孩子,他就有了10万元,不多也不少。但形而上的经验、意志、理想、价值观等等这些东西,却难以直接赠送,也不能简单拷贝。因为孩子是有独立意识的人,他会对各种信息下意识地进行加工,做出自主判断,然后做出相应的意识整合和行为调整。成人一定要把教育关注点从“我告诉了你什么”转移到“孩子接受到了什么”,关注到后者,才是关注到教育。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潜台词是最重要的台词”,也正是教育的为难之处和微妙之处。


                      IP属地:广西12楼2015-11-11 11:53
                      回复
                          “家长和老师要避免用“进步”和“退步”来评价孩子,这种庸俗字眼对孩子思想和意志的成熟没什么意义,只能打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产生不确定性,陷入思维混乱。孩子从来没有错,只有不成熟;所以孩子从来没有“退步”,只有“试误”和“进步潜能”,好教育就是允许试误并不断挖掘这种潜能。”(尹建莉2012年9月9日发表在她的新浪微博里)


                        IP属地:广西13楼2015-11-29 11:03
                        回复
                            教育学和生物学早就证明,未成熟的生命总是有强大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力和本能。虽然生命成长的路途总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但只要没有过分的外力阻碍,得天地恩泽之滋养,仰日月光辉之照耀,一个生命总会正常成长。尤其对于一个有某种心理障碍的孩子来说,没有比爱、自由和尊重更好的康复办法。哪怕什么也不做,也强过胡乱“康复”。(摘自《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第337页)


                          IP属地:广西14楼2015-11-29 1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