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是阿芙吧 关注:2贴子:510
  • 6回复贴,共1

流宁古塔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18 23:12回复
      偶尔在书市间停步翻翻,发现  近两年盗版书在印刷质量上有很大提高,心里赞叹不已。有时书商见我看的仔细就大力推荐,我会支支吾吾说这些书可能是盗版。这一说不要紧,几乎每次都引起书商的公愤。对于街市间的野蛮人我历来是毫无办法的,他们的训斥引来了很多围观的人,大家很可能以为我是一个企图偷书的人。我不知道如何辨说,只能红着脸离开。他们很猖狂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18 23:12
    回复
      2025-05-26 03:12:23
      广告
        盗版书的发展如人类历史一样也可分成几个阶段。最初的盗版大抵就是捧着书用拼音打字法一页一页输进电脑里,然后再排版印刷。此种方法,出来的书错字奇多,装订奇差:看这种书除了要注意理解文章含义,还要猜字以疏通字句,很能提高语文水平,很有我以前看《二十五史》和诸子百家的感觉。最大的特点是这些书的序言往往不是从原书上照抄的,可能是因为有的作家序言太长,让打字员不堪重负。比如我看过的书里最离谱的是海子的诗集,诗的内容和序言的内容1:1.盗版本的序言往往不谈论书的内容,海阔天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扯到天边拉都拉不回来。等凑足了一页纸,嘎然止笔,让人领悟到一种残缺之美。
        第二类盗版本就颇为先进,成本也较高,即使用一套激光设备扫描原书,然后印刷。此种方法,错字很少,读起来确实很有快感。据说余秋雨先生92年出了《文化苦旅》一书,和妻子马兰去书店买了一大堆馈赠亲友。后来报纸上写了一篇关于此书真伪辨别诀窍,方知自己买了自己的盗版。足以见得这种盗版水平之高。所谓盗亦有道,大概就是歌颂这类盗版书“盗版也盗的很有道德”。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18 23:13
      回复
          说远点,清代的艺术家李渔也受过盗版之苦。记得一次李渔到广东旅行,一路上想着自己家的房子过于单薄,很难抵挡盗贼。就急急写了一封家书,他说,我家的东墙已经不行,是盗贼们穿越的捷径,就把我历来著作的木板连架抵在那里吧。他想文人致贫的原因,正是书籍刻板之类,盗贼一看也觉不详,便不来行窃了。不料他的那些木板也被贼偷去,开始大量盗刻了。他慷慨陈辞:倚富恃强,翻刻我之书者,六合之内,不知凡几。我耕彼食,情何以堪!
          有学者说,“这些事情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现象,过去不会发生,今后难于理解,别处无法想象,有记述一下的必要。”当然这句话不是专门说盗版问题,却也合适。“这件事情”,说的是清朝文人犯了文字案要被流放宁古塔的事。我在几年前读鲁迅论及清代文字狱的文章时首次知道宁古塔的,与狞历的政治迫害和惨烈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0-18 23:13
        回复
            人生遭遇连在一起。然而宁古塔不是塔,是地名,满语的音译;正如我们的盗版书不是书,是对文化的流放和禁锢。
            流放宁古塔,让他们恐惧,让我们悲伤。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18 23:13
          回复
            ——摘自许嵩新浪博客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0-18 23:14
            回复
              晚安,许嵩。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18 2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