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皮斯11岁时就挨家挨户销售海绵,他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下午4
点到6点之间,每敲响10户门,7户会有人开门,4户会听他讲解,2
户会购买海绵。
如果你是这个小孩,或者是这个小孩的家长,可能会这样想:敲10户
门,其中8户销售失败,而且3户会冷言冷语,3户无人开门。绝大多
数是无效劳动,可以不要去做了!
阿兰·皮斯从不担心10户中有3户不开门,也不怕3户冷言冷语。他只
想着,敲10户门,就能卖出2份海绵,赚到40美分,因为卖一份海绵
赚20美分。
更重要的是,他把“敲10户人家的门,平均每次敲门赚4美分。”这一
事实在思维意识中转化为:“每次敲门,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赚
4美分”。
由此,他挖掘到上门销售海绵的关键问题不是“敲门有没有人
开?”,也不是“这次敲门会不会被拒绝?”而是“一个下午能敲多
少户的门?”
点到6点之间,每敲响10户门,7户会有人开门,4户会听他讲解,2
户会购买海绵。
如果你是这个小孩,或者是这个小孩的家长,可能会这样想:敲10户
门,其中8户销售失败,而且3户会冷言冷语,3户无人开门。绝大多
数是无效劳动,可以不要去做了!
阿兰·皮斯从不担心10户中有3户不开门,也不怕3户冷言冷语。他只
想着,敲10户门,就能卖出2份海绵,赚到40美分,因为卖一份海绵
赚20美分。
更重要的是,他把“敲10户人家的门,平均每次敲门赚4美分。”这一
事实在思维意识中转化为:“每次敲门,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赚
4美分”。
由此,他挖掘到上门销售海绵的关键问题不是“敲门有没有人
开?”,也不是“这次敲门会不会被拒绝?”而是“一个下午能敲多
少户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