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花是近年来新兴的中成药制剂原料,其味甘、寒、滑,无毒,具通淋清热解毒之效。现代药理学发现,黄蜀葵花具有抗炎、利尿、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主治急慢性肾炎。
1 生物学特性
黄蜀葵和棉花同属于锦葵科植物,喜光喜温暖、雨量充足、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怕涝,应选用高地栽培,以蒜地或油菜地茬口最好。生长温度25—30oC,开花期最适合温度26-28oC,月均温度低于15℃ 影响开花,夜间温度低于14℃ 生长不良。管理得当每667m2最高可产鲜花2500kg以上。
2 繁殖方式
2.1 种子直播
4月25 日(清明前后一个星期)播种,具体还可根据当地气候进行安排。每667m2用种量约150-200g。播种前用30~35℃温水浸种催芽24h,当种子有85%以上露白,即可漏出水,将芽胚拌少量的多菌灵,及时进行直播,最好选在播下后三天不下雨最为适宜。播种时,穴要浅,播后稍盖上细土或草木灰最佳,然后用地膜或稻草盖上,过l0d后苗出齐进行少量喷水。当苗高15—20cm时每株可施2~3粒复合肥,以使幼苗健壮。但应注意施肥时不要离苗太近,以离苗2—3cm为宜,以防烧苗。
2 .2 蕾养钵育苗
用营养钵育苗,每667m2用钵1200~1500个。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h,再用多菌灵搅拌种子,苗床禁用除草剂。下种前钵体应先浇水,盖土不要厚。做小拱棚,盖好薄膜,7-l0d左右苗出土后,应特别观察天气变化,控制好温度,以防过热或过冷,伤害幼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35℃之间,适时人工除草。每钵留壮茁一株,移栽前可喷一、二次矮壮素和多菌灵。移栽苗高度应不超过20cm。油菜茬田在5月下旬,空白田应提前至5月中旬。用制钵器按行距1.3—1.5m、株距65—80cm 开穴移栽。每667m2施复合肥l0-20kg或适量的农家肥.肥沃的菜地应适当控制施肥。将苗钵移入穴中,后培土,浇足水。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及补苗
当黄蜀葵长大10~375px高时.每穴留一株壮苗,其他拔出的可以及时改穴移栽补苗。补苗时,应注意给移栽穴喷适量的水,以确保成活率。
3.2 除草
一般尽量人工除草,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当黄蜀葵长到20—25cm 时应及时去除杂草。当苗长到60—2000px 时也可在离苗3cm以上用百草枯除草,但应注意不能伤其根部。人工除草次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一般两次。
3.3 施肥
施肥原则是:普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蓓蕾肥。苗期应少追肥或不施肥,平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黄蜀葵长到60-80cm高时最需要有机肥。但肥料中氮磷钾要平衡。黄蜀葵开花分为三个时期:首次为7月28日一8月5日,每667m2每天可产鲜花70—80kg左右;第二次为8月15—23日,每667m2每天可产鲜花80~90kg;第三次为8月28日~9月13日,每667m2每天可产鲜花50~60kg。特别提醒.重施蓓蕾肥是提高黄蜀葵花产量的关键。此时尤其要注意补充磷、钾肥。腐熟的厩肥及有机肥需在盛花期一个星期前施下.复合有机肥一般以每667m2/30kg为宜,一般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分两次施下。
3.4 打顶及控高
黄蜀葵是一种草本高杆植物.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最高可以达3-4m,太高既不利于采摘,又会消耗养分,不利于提升产量。为控制其高度,当苗高30~40cm时进行打顶,促使其主干矮化多发分枝。或在6月下旬、7月上旬,当苗长到60cm时,用矮壮素喷洒一次,当植株2000px刚孕蕾时可喷多效唑一次,以后间隔7~10天喷一次,使其高度控制在2m左右.开始长花蕊就停止喷任何药水。
4 防治病虫害
黄蜀葵栽培较为粗放,一般无重大病虫害发生,基本上不需要打药。只是夏季梅雨季节应做好清沟沥水工作,力争做到没有积水。黄蜀葵耐旱,但最怕积水,尤其中后期如遇积水,易导致烂根,甚至导致炭疽病等病害发生。植株不可太密,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为了防止田间残留病菌,可苗期使用多菌灵杀菌剂800—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蚜虫采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将油渣炒香后用90%敌百虫拌匀,洒在幼苗周围可以诱杀地老虎,蝼蛄等多种地下害虫。
5 采收加工
采收加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采集不当会影响药材有效成分总黄酮含量。黄蜀葵枝柄上有毛刺.采摘时应戴上手套。因黄蜀葵的花只有一天开放时间.所以开放的花应当天采摘,一般下午5时前结束,以利及时加工。采花应注意尽量不要把花揉碎,揉碎后的花即流胶,胶流后与空气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花色不鲜艳甚至腐烂。故采花应注意不要在篮内挤压.采满后即刻倒人盛花处,采后的花须在1小时内及时送入烘房晾花处晾干,及时进入干燥程序。去除子房,枝柄等每人每小时可采花18—25kg。烘干设备能源现一般用电和煤.温度控制在60~80oC,放置厚度3-125px,每667m2可收干花药材30—40kg。
1 生物学特性
黄蜀葵和棉花同属于锦葵科植物,喜光喜温暖、雨量充足、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怕涝,应选用高地栽培,以蒜地或油菜地茬口最好。生长温度25—30oC,开花期最适合温度26-28oC,月均温度低于15℃ 影响开花,夜间温度低于14℃ 生长不良。管理得当每667m2最高可产鲜花2500kg以上。
2 繁殖方式
2.1 种子直播
4月25 日(清明前后一个星期)播种,具体还可根据当地气候进行安排。每667m2用种量约150-200g。播种前用30~35℃温水浸种催芽24h,当种子有85%以上露白,即可漏出水,将芽胚拌少量的多菌灵,及时进行直播,最好选在播下后三天不下雨最为适宜。播种时,穴要浅,播后稍盖上细土或草木灰最佳,然后用地膜或稻草盖上,过l0d后苗出齐进行少量喷水。当苗高15—20cm时每株可施2~3粒复合肥,以使幼苗健壮。但应注意施肥时不要离苗太近,以离苗2—3cm为宜,以防烧苗。
2 .2 蕾养钵育苗
用营养钵育苗,每667m2用钵1200~1500个。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h,再用多菌灵搅拌种子,苗床禁用除草剂。下种前钵体应先浇水,盖土不要厚。做小拱棚,盖好薄膜,7-l0d左右苗出土后,应特别观察天气变化,控制好温度,以防过热或过冷,伤害幼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35℃之间,适时人工除草。每钵留壮茁一株,移栽前可喷一、二次矮壮素和多菌灵。移栽苗高度应不超过20cm。油菜茬田在5月下旬,空白田应提前至5月中旬。用制钵器按行距1.3—1.5m、株距65—80cm 开穴移栽。每667m2施复合肥l0-20kg或适量的农家肥.肥沃的菜地应适当控制施肥。将苗钵移入穴中,后培土,浇足水。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及补苗
当黄蜀葵长大10~375px高时.每穴留一株壮苗,其他拔出的可以及时改穴移栽补苗。补苗时,应注意给移栽穴喷适量的水,以确保成活率。
3.2 除草
一般尽量人工除草,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当黄蜀葵长到20—25cm 时应及时去除杂草。当苗长到60—2000px 时也可在离苗3cm以上用百草枯除草,但应注意不能伤其根部。人工除草次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一般两次。
3.3 施肥
施肥原则是:普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蓓蕾肥。苗期应少追肥或不施肥,平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黄蜀葵长到60-80cm高时最需要有机肥。但肥料中氮磷钾要平衡。黄蜀葵开花分为三个时期:首次为7月28日一8月5日,每667m2每天可产鲜花70—80kg左右;第二次为8月15—23日,每667m2每天可产鲜花80~90kg;第三次为8月28日~9月13日,每667m2每天可产鲜花50~60kg。特别提醒.重施蓓蕾肥是提高黄蜀葵花产量的关键。此时尤其要注意补充磷、钾肥。腐熟的厩肥及有机肥需在盛花期一个星期前施下.复合有机肥一般以每667m2/30kg为宜,一般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分两次施下。
3.4 打顶及控高
黄蜀葵是一种草本高杆植物.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最高可以达3-4m,太高既不利于采摘,又会消耗养分,不利于提升产量。为控制其高度,当苗高30~40cm时进行打顶,促使其主干矮化多发分枝。或在6月下旬、7月上旬,当苗长到60cm时,用矮壮素喷洒一次,当植株2000px刚孕蕾时可喷多效唑一次,以后间隔7~10天喷一次,使其高度控制在2m左右.开始长花蕊就停止喷任何药水。
4 防治病虫害
黄蜀葵栽培较为粗放,一般无重大病虫害发生,基本上不需要打药。只是夏季梅雨季节应做好清沟沥水工作,力争做到没有积水。黄蜀葵耐旱,但最怕积水,尤其中后期如遇积水,易导致烂根,甚至导致炭疽病等病害发生。植株不可太密,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为了防止田间残留病菌,可苗期使用多菌灵杀菌剂800—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蚜虫采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将油渣炒香后用90%敌百虫拌匀,洒在幼苗周围可以诱杀地老虎,蝼蛄等多种地下害虫。
5 采收加工
采收加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采集不当会影响药材有效成分总黄酮含量。黄蜀葵枝柄上有毛刺.采摘时应戴上手套。因黄蜀葵的花只有一天开放时间.所以开放的花应当天采摘,一般下午5时前结束,以利及时加工。采花应注意尽量不要把花揉碎,揉碎后的花即流胶,胶流后与空气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花色不鲜艳甚至腐烂。故采花应注意不要在篮内挤压.采满后即刻倒人盛花处,采后的花须在1小时内及时送入烘房晾花处晾干,及时进入干燥程序。去除子房,枝柄等每人每小时可采花18—25kg。烘干设备能源现一般用电和煤.温度控制在60~80oC,放置厚度3-125px,每667m2可收干花药材30—4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