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叶风葙吧 关注:188贴子:6,814
  • 7回复贴,共1

【穿越水浒】【游记】梁山不移,水泊悠漾——水浒寻迹之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IP属地:河北1楼2014-10-21 19:02回复
    梦之所归 情之所牵
    鲁人西出群山,见连绵旷野,谓之大野,野上河流汇洼成泽,名曰大野泽。
    大野泽,便是梁山泊。
    一遍一遍查阅着关于水泊梁山的历史,想着要记住些什么,有些东西却再也走不进脑子;一遍一遍标记着梁山泊的位置,想着有一天我一定要去到那里一趟便再无遗憾,无论那里经过了怎样的变迁;我把QQ昵称改为这个名字,却很少有人知晓其中真正的含义。
    从阳谷去梁山的路上,路过黄河,走的是离河面很近的临时搭的浮桥,水很急,摇摇晃晃,感觉一不小心车子就会翻入河中或河水会漫上桥来,没想到第一次便是这样近距离的接触黄河。
    据传,梁山泊便是历史上黄河改道而形成,绵延八百里。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泺、梁山泊都是它。山川日久,其蔽千里,故事开始在这里,结束却不在这里。
    只不过斗转星移,当年偌大的水泊与梁山已随着金代后的日渐干涸而分离,现在,究竟不知是否还该把这个地方再称作水泊梁山。梁山,已无八百里水泊。而这故事中的山水与人物,是否也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和感情。
    梁山,正是我多年来朝思暮想想要去到的地方,只是因为那个故事。
    梁山,比想象中的要大许多,爬上去竟也会气喘吁吁。山门,一关,二关,练武场,左军寨,右军寨,黑风口,断金亭,忠义堂。一阶一阶向上。以林冲为首的左寨七英,守着黑风口的李逵,射雁的花荣,我在他们面前驻足,好像彼此间真的很熟悉。
    在忠义堂前,看见替天行道大旗迎风飘舞,慢步走进去,潸然泪下,又不知道是何种不可言说的感情在作祟还是因为,山上的风确实很大。绕到后山稍坐,转而看见了靖忠神庙,没想到梁山人竟然把水浒做的这样细致,我想,这座神庙,该是比忠义堂更牵动感情的地方,因为在故事的最后,他们都不在了,且不负忠义之名。
    神庙左右偏殿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彩色塑像,尽管有的夸大失真。正殿里面供奉着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每一个人,都有牌位。我多想在这里多停留一会,祭拜或者说是陪伴,在书里,我一直把他们当做兄长,如今,算是见到了吧。转身回头,深深一揖。这个时候,我竟觉得旁边算命的小哥十分碍眼。
    站在神庙前回望,想看水浒这么些年,最爱或者说最敬佩的地方在哪里,不在精彩的前面,而是在最后,它所有的主题精华,所有想要传达出的东西,最后都凝聚在这一座靖忠神庙中——忠义。别忘了,《水浒传》从一开始就叫做《忠义水浒传》。
    “宋徽宗感其忠义,亲书圣旨,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仍敕赐钱于梁山泊,起盖庙宇,大建祠堂,妆塑宋江等殁于王事诸多将佐神像。敕赐殿宇牌额,御笔亲书"靖忠之庙"。后来宋公明累累显灵,百姓四时享祭不绝。梁山泊内祈风得风,祷雨得雨。楚州蓼儿亦显灵验。彼处人民,重建大殿,添设两廊,奏请赐额。妆塑神像三十六员于正殿,两廊仍塑七十二将。年年享祭,万民顶礼,至今古迹尚存。”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

    看过山,要看水。
    这是第二次来东平,差不多一样的目的,又有一些不一样。东平变了,因水浒而变,新修了路,挪了汽车站,建了旅游区和影视城,洋气了不少。我依旧选择了影视城门口的度假酒店,只是为了找寻一种记忆和感觉。这不单单是因为那个故事,还是因为演绎了这个故事的那群人。
    这一次住在三楼,上一次他们也是住在三楼,或者说他们曾经在这三楼住了好久,出了电梯就脱口而出,这电梯口是不是就是当年某些人摆流水席喝大酒的地方。
    两年前的东平,一切还不是那么完美,抱着撞大运的心态,开始第一次追星,因为他们也是爱水浒的人。索性蹭上了剧组的车,一路颠簸来到六工山,参加了活动,还跟喜欢的明星们合影聊天侃大山,回来写了长长的文字,又被转发。那一次,真的太满足又太难忘,以致到现在想起来,还偷着乐呢。
    这一次,是一个人,没了老妹和代钰姐的陪伴,没了那群在一起谈天说地拼大酒的编剧演员助理经纪人。只一个人,停留在东平湖畔,湖面静静的,养着各种的湖鱼,没有任何波澜的痕迹,仿佛那段故事已经随风散去。路的另一侧,飘来淡淡的蒜薹的辣味,呛得人睁不开眼。
    据说东平湖,是当年梁山水泊如今仅存的水域,不知是后人附会还是确有其事。尽管真正的梁山不在这里,但我宁愿相信,身后这个并不算大的山寨和面前的大泽就是当年的梁山泊。在我心里,有山有水,有人,才算是梁山。
    差不多是一样的路线,又多夹杂的一丝别的感情。水寨码头,林教头曾在这里用刀对着挡在高俅面前的宋大哥;马厩,张清和曾在这里推荐了马医皇甫瑞;草亭,小九曾在那里跟大家八卦高俅的糗事;忠义堂,每个人的椅子,大长的桌子,每一幕记得都是那样清楚。
    这条土路他们颠簸走了好几个月,那个度假酒店当时还带着轻微的甲醛味儿,他们在门口的公路上跑步,在房顶晒太阳,在电梯口摆大酒席,还有那月岩寺的鸡和炸馒头片。我一把一把的数着椅子,寻找着消失不见的杏黄旗;看着忠义堂里面始终存在的晁天王的牌位;破败不堪的南山酒店,我尝试找寻当时林冲题在墙上的诗。我和风葙说,六工山现在如何如何,南山现在如何如何,皆是五味杂陈,毕竟时间已经过去那么久,该腐蚀的也该腐蚀了,该风化的也该风化了,该消散的也该消散了,尽管心里还有着那么一种伤心和不舍。

    有人问,一个人旅行,有人甚么好的。我说,有些地方就只能一个人去,那是一种不同的感受,又是一种特别的感情。只是,此行之后,再无执念。只是,觉得跟他们的距离又近了一层,但终究不可能进入到故事中,看着故事,循着古迹,已是满足。
    记得在北京的时候,跟风葙聊起她的小说,说到小说的出版,出版商层要求改变故事的一些东西,然后被回绝,才拖到现在。其实,写故事的人无非是想求一个心安,一种身临其境的心安。这回小说印出来了,我便仔细又看了一遍。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水浒,我是这样说的。为什么这么喜欢新水浒,或许正是因为至少它拍出了我心里面的那个梁山。风葙很用心,很多东西都考证了历史。这样的故事,我也曾写过,早很多年前就写过,那是我心中的水浒,我希望有一天,不忙的时候,能够把它重新拾起来。
    水浒三周年的时候,代老师跟我说,你该写一写水浒三周年的纪念,于是,我写了《无你处无江湖》,发过后,许多人觉得实在感伤,我觉得,那样的一篇文章足以表现出新水浒带给我的那份感情,可后来想想,那仅仅是《新水浒》那部电视剧而已。那水浒呢,我十二年前就开始追寻的水浒呢,于是,打开之前的文档,继续完成了这篇文章,这是旅行记录,也是十二年来的心路历程,所以,才该写。
    梦之所归,情之所牵,梁山不移,水泊悠漾,一如我心,矢志不渝。
    ——写在最后

    2014年10月18日
    于吉林大学环境考古实验室


    IP属地:河北3楼2014-10-21 19:09
    回复
      畅畅?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27 00:32
      收起回复
        月岩寺还是不错的,下次有时间咱们去一去无锡吧,石碣村不是在那里拍的么~


        IP属地:山东6楼2015-03-03 15:00
        收起回复
          以及,我今天才看到这个………………尼玛真的有莲花啊……


          IP属地:山东7楼2015-03-03 15: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