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阁吧 关注:236贴子:1,378
  • 8回复贴,共1

【科普】认识同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男男
一些人口中所指的同性恋经常是指男同性恋,这是起因于忽略或者未意识到女同性恋也是同性恋群体的一部分。在西方50年代-60年代末,同性恋运动不分男女,都叫做”Gay Movement”,换句话说,男同性恋固然叫做”Gay”,女同性恋也同样称为” Gay”。从70年代开始,Gay渐渐开始仅指男同性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21 19:07回复
    在法律定义上,“男同性恋”一词倾向归于男性之间的性关系。但男性性关系和男同性恋明显不同,男性性关系普遍存在于包括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等在内的男性人群。男同性恋的身份认同过程因人而异,有些在青春期就已察觉自己被男性所吸引,而有人在青春期过后(如:投入社会婚姻后)才意识到自己同性恋的倾向。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21 19:07
    回复
      性取向
      性取向,亦称性倾向、性指向、性位向,简称性向,来自英文“sexual orientation”,是指一个人在情感、浪漫、与性上对男性及女性有何种型态的耐久吸引。[1] 最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性倾向是个程度渐进的连续(continuous)概念,好比肤色。每个人的性倾向位于从“只对异性感兴趣”到“只对同性感兴趣”之间的某个位置。通常,性倾向被归为三类:异性恋(对异性产生浪漫情感与性的吸引)、同性恋(对同性产生浪漫情感与性的吸引)、双性恋(对两性均能产生浪漫情感与性的吸引),此外,亦有无性恋(对两性均无浪漫情感或性的吸引)和二禁恋(只对二次元世界的人产生浪漫情感与性的吸引)的概念。
      性倾向的定义并不单单含有或依赖于性行为,而是依赖并表现于一个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耐久吸引,这包括一个人在爱、依附感、亲密行为等非性方面的内在深刻需求,具体表现例如:非性爱慕、共同目标与价值观、相互支持爱护、长久承诺等。严格说来,每个人都对同性和异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好感和爱慕倾向。[1]
      性倾向和其他跟性身份有关的几个概念是相互区分的:“生理性别”(biologicalsex)是指男性或女性的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特征;“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是指一个人将自己视为男性或女性的心理认同;“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对男性化行为或女性化行为定义的文化规范。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21 19:08
      回复
        同性恋并不是精神障碍
        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性倾向”,其定义是:“持久的对某一特定性别成员在性爱,感情或幻觉上的吸引”;因此,同性恋指的是“对自身性别成员基本的或绝对的吸引”
        医生和精神病学家依然采用激素注射、休克疗法、阉割甚至脑科手术,试图治疗同性性吸引。精神分析专家声称,家庭病理引起性的偏离,比如同性恋,并且病人经常接受数年无效的治疗 (Haldman,1991)。第一个对同性恋作为精神疾病的经验性研究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EvelynHooker 在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支持下开展的。她的研究于1955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做了报告,并于1957年发表。根据当时使用的最好的心理量表(罗夏墨迹测验,统觉测验,看图讲故事测验),并请到了出色的量表说明师(比如,Klopfer负责解释罗夏墨迹测验), Hooker(1957)对三十个同性恋男人进行了研究,并对照了三十个同样年龄、智商和教育情况的异性恋男人。这些男人中没有人在研究之前接受过心理治疗。结果是,量表的专业解释者不能把同性恋者和与其对照的异性恋者进行区别,而且专家给这些男人心理健康打的分数在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之间没有区别。因此,这一研究说明,同性恋并不作为一个疾病单元而存在,不能用心理测验进行区别,在心理健康的测量中同性恋并不显著。许多随后的经验性研究支持这一结论,在性倾向和心理病理方面没有关系。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0-21 19:08
        回复
          同性恋可以要孩子么
          一个由世界知名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4月13日称,他们正在研发人造精子及卵子,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同性恋夫妻也可以在法律的允许下生出自己的孩子。
            这些科学家都是从事胚胎学研究的专家,他们认为可以利用人体的其他细胞制造精子及卵子,这样可以使众多无法生育子女的同性恋夫妻能够实现自己做家长的梦想。尽管目前合成实验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些医学专家估计,在15年内由人工精子及卵子结合产生的婴儿胚胎将会诞生。一些科学家表示,尽管从女性身体细胞中制造出精子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不过英国公益组织“生殖伦理评论”的约瑟芬·昆塔瓦莱认为这种技术有悖于自然生殖过程,而且在生理上不通过男性制造婴儿的想法是“可怕”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21 19:09
          回复
            同性恋是一种病?四成教科书都这么说。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发布《中国高校教科书中同性恋错误和污名内容调查报告》,直指内地高校教科书中同性恋内容的错误和污名化情况的严重性。专家呼吁,应关注校园性少数群体的生存和平等的教育机会。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25 10:30
            回复
              超四成教科书将同性恋病理化
              长期关注校园同志青少年权益的民间团体——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对内地高校90本心理学、医学、心理健康教科书内容进行分析调查,发现:90本教材中只有42本教科书含有同性恋内容,但其中超过40%的2001年后内地编著的教科书仍明确认定同性恋为病态。
              事实上,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册中删除,2001年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也将同性恋从病态中删除。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1-25 10:30
              回复
                有人读教材产生心理问题
                本次调查还访谈了20多名阅读过含有同性恋内容教科书的青少年同志学生。
                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阿昊是位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患有抑郁症的男同性恋者。大学期间,心理疾病让他相当痛苦。而今年初夏当他阅读到《传染病学》书中有关同性恋与艾滋的关系、《变态心理学》书中阐述同性恋的内容后,导致他的郁抑症再次复发。该类书中多次提及“同性恋属于艾滋高危群体”,并未作任何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不少受访者还表示,“要承认同性恋是一种合理存在的感情,而不是一种‘病态’的东西。同志不一定需要接纳,但必须拒绝妖魔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1-25 10:31
                回复
                  教材知识陈旧带来困扰
                  昨日发布会现场,多位专家呼吁关注校园性少数群体的生存和平等的教育机会,他们还希望教育部门尽早对教科书中关于同性恋内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
                  中国著名性教育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教授说:“许多同性恋者在被贴上错误、污名的标签后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同时也培养着他人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与伤害。”
                  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柯倩婷副教授认为:“同性恋的知识生产近年非常活跃,从国际到本土都逐渐达成共识,即认可同性亲密关系的各项公民权利。国内很多教科书知识陈旧,无法与国内国际的法律接轨,缺乏求真求新的精神,给读者带来极大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针对教科书进行倡导,是促使知识传播更新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1-25 1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