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坎坷终不悔,只为那梦中的墨香……
_____访著名书法家郭继功先生
梦 寒
认识郭老,是缘于一份偶然。也是在这份偶然里,我了解到郭老是一位书法艺术家,更让我称奇的是这位72岁的老人竟然把中国四大名著用草书全部写完了!而且,他看上去是那么精神,一点儿也不像七旬老人的样子。这是怎样的毅力让他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浩大的工程?就是带着这样一份敬意,我走近了郭老,在为时两天的采访中,我随着郭老的讲述几喜几悲,一颗心仿佛也跟着这位历尽半个多世纪风雨坎坷的七旬老人而起伏,而变换……
一路走来,无法割舍的是对书法如痴如醉的眷恋!
郭继功先生1935年6月26日出生于山东聊城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里姊妹五个,他是老大,从小过继给他的伯父。祖父和外祖父都是私塾先生,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书法家。
小继功从六岁入私塾的时候起,就受外祖父的影响,迷恋上了书法,并开始跟着外祖父习文写字。一开始,外祖父就严格要求小继功,让他从描红开始练起,可他生情执拗,从来就不按外祖父要求的描,总是爱咋写就咋写。为此,他没少挨外祖父的打,打过之后,还是原鼓旧锤。气得老人拿着教棍指着他的鼻子骂道:“真是孺子不可教也!”,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他对书法的痴迷,相反,他的书法就像一棵幼苗般,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
1950年,小继功考上了山东第一师范附属学堂。几年的功课两年就完成了。后来,小继功又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人民教师,通知下来后,家里人怎么也不肯让他去,说什么“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为此,小继功还偷愉地哭了。
教师没当成,小继功没有气馁。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河北邯郸会计学校。
1953年毕业后,小继功被分配到山东临清市当总会计,在此期间,他边工作,边学习,每天还要抽出两小时的练字时间,并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勤奋考上了一所知名学府,但是,当他满怀欣喜地准备再次走进校园时,家里遭遇了特大的水灾,已无力供他读书。小继功伤心之余,一气之下北上沈阳等地寻找出路。没钱买票,他就一路走到沈阳,长路漫漫,小继功常常饿得走不动道,每当这时,他就找一个木棒在地上练字,说来也怪,再累再饿,只要小继功一开始写字,所有的疲劳、困倦与饥饿就一扫而光。
写字几乎成了他苦难生活里唯一的寄托!有时,实在饿急了,他就沿路讨些吃的。就这样,小继功硬是靠着一双脚走到了东北沈阳。可那时时值冬天,沈阳的冬天又格外地冷!小继功衣衫单薄,整天冷得直打哆嗦。他多么希望早点找到一份像样点儿的工作呀。但是,没有!几天过去了,小继功却不知道他的明天在哪里?
后来终于有一家单位看中了小伙子的吃苦劲和一笔漂亮的毛笔字,决定收留下这个年轻人。谁知因为当年山东普遍遭遇水灾,一律不让迁户口。所以,好容易盼来的一份希望就这样落空了。
在外漂泊一年后,小继功又回到家乡开始学烧窑。人家拿一份工资,他拿三份。白天生产砖丕,晚上学烧窑。还给人当会计。即使在这样的生活强度里,小继功也念念不忘让他痴心不悔的书法。特别是对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情有独钟!每当同伴们沉浸在甜蜜的梦乡中时,便是他挑灯练习书法的时刻……
1956年,山西省劳动厅到山东找砖瓦工人。小继功便又来到了山西省机制砖瓦厂,因为他有会计基础,便让他当了一名会计。一年后,厂里开始压缩机建工人,山东来的人基本都回去了。因为小继功工作认真敬业,加上他又写一笔好字,就破例留下了他。后来他又被调到西安玻璃厂当了一名工人。
到了1958年,青海省公安厅来招人,小继功又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青海省公安干校。毕业后分配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茶卡哇玉香卡农场分校当秘书。凡是小继功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挑灯练字的身影,而且他总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970年,郭继功被分配到了西安起重机械厂当车间主任。后来又被调到莲湖区日光灯厂当厂长。
_____访著名书法家郭继功先生
梦 寒
认识郭老,是缘于一份偶然。也是在这份偶然里,我了解到郭老是一位书法艺术家,更让我称奇的是这位72岁的老人竟然把中国四大名著用草书全部写完了!而且,他看上去是那么精神,一点儿也不像七旬老人的样子。这是怎样的毅力让他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浩大的工程?就是带着这样一份敬意,我走近了郭老,在为时两天的采访中,我随着郭老的讲述几喜几悲,一颗心仿佛也跟着这位历尽半个多世纪风雨坎坷的七旬老人而起伏,而变换……
一路走来,无法割舍的是对书法如痴如醉的眷恋!
郭继功先生1935年6月26日出生于山东聊城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里姊妹五个,他是老大,从小过继给他的伯父。祖父和外祖父都是私塾先生,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书法家。
小继功从六岁入私塾的时候起,就受外祖父的影响,迷恋上了书法,并开始跟着外祖父习文写字。一开始,外祖父就严格要求小继功,让他从描红开始练起,可他生情执拗,从来就不按外祖父要求的描,总是爱咋写就咋写。为此,他没少挨外祖父的打,打过之后,还是原鼓旧锤。气得老人拿着教棍指着他的鼻子骂道:“真是孺子不可教也!”,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他对书法的痴迷,相反,他的书法就像一棵幼苗般,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
1950年,小继功考上了山东第一师范附属学堂。几年的功课两年就完成了。后来,小继功又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人民教师,通知下来后,家里人怎么也不肯让他去,说什么“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为此,小继功还偷愉地哭了。
教师没当成,小继功没有气馁。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河北邯郸会计学校。
1953年毕业后,小继功被分配到山东临清市当总会计,在此期间,他边工作,边学习,每天还要抽出两小时的练字时间,并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勤奋考上了一所知名学府,但是,当他满怀欣喜地准备再次走进校园时,家里遭遇了特大的水灾,已无力供他读书。小继功伤心之余,一气之下北上沈阳等地寻找出路。没钱买票,他就一路走到沈阳,长路漫漫,小继功常常饿得走不动道,每当这时,他就找一个木棒在地上练字,说来也怪,再累再饿,只要小继功一开始写字,所有的疲劳、困倦与饥饿就一扫而光。
写字几乎成了他苦难生活里唯一的寄托!有时,实在饿急了,他就沿路讨些吃的。就这样,小继功硬是靠着一双脚走到了东北沈阳。可那时时值冬天,沈阳的冬天又格外地冷!小继功衣衫单薄,整天冷得直打哆嗦。他多么希望早点找到一份像样点儿的工作呀。但是,没有!几天过去了,小继功却不知道他的明天在哪里?
后来终于有一家单位看中了小伙子的吃苦劲和一笔漂亮的毛笔字,决定收留下这个年轻人。谁知因为当年山东普遍遭遇水灾,一律不让迁户口。所以,好容易盼来的一份希望就这样落空了。
在外漂泊一年后,小继功又回到家乡开始学烧窑。人家拿一份工资,他拿三份。白天生产砖丕,晚上学烧窑。还给人当会计。即使在这样的生活强度里,小继功也念念不忘让他痴心不悔的书法。特别是对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情有独钟!每当同伴们沉浸在甜蜜的梦乡中时,便是他挑灯练习书法的时刻……
1956年,山西省劳动厅到山东找砖瓦工人。小继功便又来到了山西省机制砖瓦厂,因为他有会计基础,便让他当了一名会计。一年后,厂里开始压缩机建工人,山东来的人基本都回去了。因为小继功工作认真敬业,加上他又写一笔好字,就破例留下了他。后来他又被调到西安玻璃厂当了一名工人。
到了1958年,青海省公安厅来招人,小继功又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青海省公安干校。毕业后分配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茶卡哇玉香卡农场分校当秘书。凡是小继功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挑灯练字的身影,而且他总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970年,郭继功被分配到了西安起重机械厂当车间主任。后来又被调到莲湖区日光灯厂当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