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3 江南道教编撰 江南道教全真嗣龙门派
在传统炼养文化中,仙学以其严谨不乱的次第,真实不虚的效验,神化不测的成就,犹
如杲日当空,光芒万丈,自古及今,一直吸引着无数先哲为之奋斗不已。
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深入,愈来愈多的热爱修养之士开始研读丹经,寻求真谛。但丹经难读,是普遍的感受。“上古丹经,十隐八九;中古丹经,十隐六七;近世丹经,十隐二三。”这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试看上古之《龙虎经》、《金碧经》等书,满纸的龙虎铅汞,使人目不暇接,不知所云。其后如《悟真篇》、《金丹大要集》、《中和集》、《玄肤论》等书,虽然于修持要领略有披露,但仍语焉不详。至于有清一代,道家人才辈出,如刘悟元(刘一明)、朱元阳(朱元育)、闵小艮(闵一得)、李涵虚(李西月)、黄元吉、董德宁、柳华阳、魏则之等等。他们的著述大多明白晓畅,大露玄机。因而笔者以为学者应先从清代丹经入手,深入研摩,久而有得,再溯源直上,以读中古、上古丹经,则一通百通,这是纵向的;同时,清代丹经往往圆融三教,出此入彼,互为诠释。因而学者可在此同时兼读儒释二家修养书籍,加以比较,庶几可以明白道之全体。这是笔者的一家之言。
于清代丹经,黄元吉、闵小艮二真人之作最为精当明了。此二者都秉承最上一乘圆顿丹法,虽以清修为主,又不辟他法,说理透彻,内景描绘,详细生动,洵为难得。黄氏代表作《道德经注释》、《乐育堂语录》早已引起学者注意,风行世上,今且不述。而闵真人之作,却少有人作系统阐述,故而向广大学友介绍闵氏著作,此为本文缘起之一。
缘起之二,是为与台湾佛教大德南怀瑾先生作一商榷。南先生曾评论说:“至若闵一得(小良)《古隐楼丛书》,则驳杂无归,离道尚远。”(见《禅海蠡测》中“禅宗与丹道、道教之经籍”一文。文中“小良”为“小艮”之误,“《古隐楼丛书》”应为《古书隐楼丛书》)。笔者以为此语略嫌武断。因闵真人一生著述极丰,南先生虽博学,未必都能一一仔细看完。比如先生素来服膺刘悟元真人的《修真辩难》,《禅海蠡测》评曰:“持论笃实,足为丹道式范。”而《修真辩难》虽精当的注本,即为闵氏的《修真辩难前后参证》。书中对于道体之指示、修证之指导、行愿之开示,多与禅门古德作风相近。且说理平实明了,于刘氏原作多有发挥之处,相信先生读后,会有亲切之感。再如其晚年的力作《还源篇阐微》,更是横扫法相,独标真诠,诚为传统炼养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圆融之作。更为重要的是,闵真人秉龙门北派心传,最早明确提出“太上心宗”这一概念,把丹道从常人眼中有修有证的事相法门提升到了不落窠臼、明心见性的顿悟法门。邱处机祖师尝谓:“吾宗门贵在见性,而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为初机,以明性见空为实地,以忘识化障为作用。回视龙虎铅汞皆法相,不可拘执也。若拘执法相,便为外道。”(见《历代真仙体道通鉴》)闵真人此举,可谓大畅宗风,使道家正统法脉炳然显赫,与禅宗曹溪一脉相互辉映,争艳斗奇,洵为不朽之伟业。近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提出“最上一乘仙学顿法”之概念,实际上是受了闵氏“太上心宗”提法之影响。而南先生所说的“驳杂无归”云云,当指闵真人详述有为养生小术的著作,如《养生十三则阐微》、《太虚集录》等等。此殆对初机说法,卑无甚高论而已。就像禅宗祖师“慈悲心盛,故作落草之谈”,良为苦口婆心,未容轻议。最后,这也是促使疏懒的笔者不得不率尔操觚、冒昧为文的主要原因。
现今社会上有人打着“西天竺龙门心宗”的旗号,向人兜售一套荒谬见解,埋没绝学,愚弄学者。本来笔者以为广大学友对此是会一笑置之的,讵料竟会从者云集,愈演愈烈。对此不由得想起数千年前魏伯阳真人的感叹:“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深浅!”道眼不明,自古皆然。为了保持道统之纯洁,还“太上心宗”本来面目,笔者抛砖引玉,希望广学友能由此深入闵氏原作,豁开正眼,不受人诳惑,是为本文缘起之三。
在传统炼养文化中,仙学以其严谨不乱的次第,真实不虚的效验,神化不测的成就,犹
如杲日当空,光芒万丈,自古及今,一直吸引着无数先哲为之奋斗不已。
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深入,愈来愈多的热爱修养之士开始研读丹经,寻求真谛。但丹经难读,是普遍的感受。“上古丹经,十隐八九;中古丹经,十隐六七;近世丹经,十隐二三。”这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试看上古之《龙虎经》、《金碧经》等书,满纸的龙虎铅汞,使人目不暇接,不知所云。其后如《悟真篇》、《金丹大要集》、《中和集》、《玄肤论》等书,虽然于修持要领略有披露,但仍语焉不详。至于有清一代,道家人才辈出,如刘悟元(刘一明)、朱元阳(朱元育)、闵小艮(闵一得)、李涵虚(李西月)、黄元吉、董德宁、柳华阳、魏则之等等。他们的著述大多明白晓畅,大露玄机。因而笔者以为学者应先从清代丹经入手,深入研摩,久而有得,再溯源直上,以读中古、上古丹经,则一通百通,这是纵向的;同时,清代丹经往往圆融三教,出此入彼,互为诠释。因而学者可在此同时兼读儒释二家修养书籍,加以比较,庶几可以明白道之全体。这是笔者的一家之言。
于清代丹经,黄元吉、闵小艮二真人之作最为精当明了。此二者都秉承最上一乘圆顿丹法,虽以清修为主,又不辟他法,说理透彻,内景描绘,详细生动,洵为难得。黄氏代表作《道德经注释》、《乐育堂语录》早已引起学者注意,风行世上,今且不述。而闵真人之作,却少有人作系统阐述,故而向广大学友介绍闵氏著作,此为本文缘起之一。
缘起之二,是为与台湾佛教大德南怀瑾先生作一商榷。南先生曾评论说:“至若闵一得(小良)《古隐楼丛书》,则驳杂无归,离道尚远。”(见《禅海蠡测》中“禅宗与丹道、道教之经籍”一文。文中“小良”为“小艮”之误,“《古隐楼丛书》”应为《古书隐楼丛书》)。笔者以为此语略嫌武断。因闵真人一生著述极丰,南先生虽博学,未必都能一一仔细看完。比如先生素来服膺刘悟元真人的《修真辩难》,《禅海蠡测》评曰:“持论笃实,足为丹道式范。”而《修真辩难》虽精当的注本,即为闵氏的《修真辩难前后参证》。书中对于道体之指示、修证之指导、行愿之开示,多与禅门古德作风相近。且说理平实明了,于刘氏原作多有发挥之处,相信先生读后,会有亲切之感。再如其晚年的力作《还源篇阐微》,更是横扫法相,独标真诠,诚为传统炼养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圆融之作。更为重要的是,闵真人秉龙门北派心传,最早明确提出“太上心宗”这一概念,把丹道从常人眼中有修有证的事相法门提升到了不落窠臼、明心见性的顿悟法门。邱处机祖师尝谓:“吾宗门贵在见性,而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为初机,以明性见空为实地,以忘识化障为作用。回视龙虎铅汞皆法相,不可拘执也。若拘执法相,便为外道。”(见《历代真仙体道通鉴》)闵真人此举,可谓大畅宗风,使道家正统法脉炳然显赫,与禅宗曹溪一脉相互辉映,争艳斗奇,洵为不朽之伟业。近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提出“最上一乘仙学顿法”之概念,实际上是受了闵氏“太上心宗”提法之影响。而南先生所说的“驳杂无归”云云,当指闵真人详述有为养生小术的著作,如《养生十三则阐微》、《太虚集录》等等。此殆对初机说法,卑无甚高论而已。就像禅宗祖师“慈悲心盛,故作落草之谈”,良为苦口婆心,未容轻议。最后,这也是促使疏懒的笔者不得不率尔操觚、冒昧为文的主要原因。
现今社会上有人打着“西天竺龙门心宗”的旗号,向人兜售一套荒谬见解,埋没绝学,愚弄学者。本来笔者以为广大学友对此是会一笑置之的,讵料竟会从者云集,愈演愈烈。对此不由得想起数千年前魏伯阳真人的感叹:“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深浅!”道眼不明,自古皆然。为了保持道统之纯洁,还“太上心宗”本来面目,笔者抛砖引玉,希望广学友能由此深入闵氏原作,豁开正眼,不受人诳惑,是为本文缘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