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竹轩吧 关注:173贴子:14,764
  • 10回复贴,共1
1L


IP属地:安徽1楼2014-10-24 16:13回复
    诸葛亮一出祁山,蜀、魏两军对阵。
    王朗在马上问道: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亮:正是!
    王朗: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诸葛亮: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朗: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诸葛亮: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王朗: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强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亮大笑道: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致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使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王朗气得发抖: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亮厉声: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倒下马来,气绝身亡。


    IP属地:安徽2楼2014-10-24 16:14
    回复
      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元谋人 北京原人 山顶洞人的嚎叫?
      中国人通通说的都是后世蛮夷的语言!
      从东夷代商开始,中国就走上了歧路!中国最长的一个朝代是蛮夷建立的!
      后来的秦更不是中国的国家!大部分都是羌人!
      汉更不用说了!起于荆楚,兴于巴蜀,跟中原一点都不挨边!
      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本韵书是广韵,但是网上的广韵拼音版本至少三种以上……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
      如果说北方汉语在少数民族入侵后“胡化”了,那南方的蛮族是不是也让南方汉语“蛮化”了呢?要么楼主等人先证明南下的汉人把南方的古越人,古吴人及其语言大清洗了再来说明现在的吴语是如何如何的纯正香浓,意犹未尽。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语言是以现在的“吴语”为根基的,因为吴文化是周泰伯从中原带来的,比较正统——这句话跟下面一句比较一下
      朝鲜人是人类祖先,因为人类祖先从非洲延大陆,到欧亚大陆上由西到东迁移,最终到达朝鲜半岛——你们看出问题在哪里么吗?
      一条分枝是从根茎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不是说这条分枝就能代表整棵树!每一条分枝都是这棵树不可缺少的部分,不是某一条!
      哪个地方的“汉语”不是从中原传过去的?吴语是从中原传过去的所以吴语就是根基的思路太思密达了,奉劝各位及早悬崖勒马勒隔壁,千万不要在棒子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你们的语言已经很接近棒子了,不要在思维上也接近棒子
      中国地大物博,语言源远流长。汉语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和上古时期一脉相承,但是今夕迥异。
      我们知道,无论南北方,隔上几十里,两边人说话都有变化,厉害的甚至听不太懂对方的话,一个省里那是各种腔调都有。所以有俗语“十里不同音”。
      X省方言号称是唐音—— 唐朝哪里的音?唐朝长安人发的音与洛阳人的音就不同,你是长安音还是洛阳音?是郊区音还是城市音?这还是统一的北方音。
      发音上的演变比较难以说明,但是。南北东西各地的方言方音差异很大,不单是南北差异大,各省各地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楼主你能告诉我究竟哪种音才是正统么?
      字形从甲骨文到简体字,不少字形经过了替换后已经面目全非,但是依然保留了象形文字的二维特征。汉语依然是最重要非字母语言
      字义上变化也很大,好多古代的专有名词到现在已经不用了,而大量科学文化新字加入进来。即是过去有的字现在也随着实际需要增加了更多的释义。
      语言总在变化和发展中,不可能定格在某个状态,所以在交流不便的古代不会只有一种发展。也不会有一种发展会中二地管自己叫正统
      语言的发展过程不可能有割裂文化和习惯背景的巨变,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最大众化的文化形式,需要主流人群逐渐地接受和适应。认为北方是“胡化”的各位请别再说胡话了谢谢
      最后贴一段我以前写过的文字:
      1 各时代的中国话发言各有不同,哪怕同一时代不同地域也会有不同。所以中国话根本就没有“正统”这个概念。古代为了让各地交流方便,当官的要说“雅言”“正音”“官话”;现在推广的是“普通话”。各朝代的政府都不敢说“正统”,有人就真敢说某语是“正统”。
      2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所以是时刻处于动态发展中的,这种变化中有传承也有变迁。现在我们用普通话也好,用方言也好,读古诗文会发现依然朗朗上口,说明现在的中国话跟古代是有继承关系的,这种继承关系不是某语特有的,而是所有中国话——无论各地方言还是普通话所同有的。当然有继承也就有变迁,比如吸收其他语言词汇,逐渐淘汰一些字词,发音的自然嬗变等等。这个也是在各地方言中普遍存在的,X京话在变,X津话在变,不会单单某语这几千年一直不变。——只有死了的语言才不变
      3 方言是中国话中价值不可估量的成分,语言交流顺畅是社会正常发展的客观需求。推广普通话不等于让人不许说方言。我从上学就说普通话,为的是交流方便。当然说普通话也不可能阻碍说方言。认为接纳普通话就会侵蚀方言的,那首先是对自己家乡方言的不自信,其次是对语言上认知的幼稚。难道我们学了英国话就会忘了中国话么?显然不会。既然ENGLISH和CHINESE跨度这么大的两种语言都能并行不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4 方言的传承是各方言区人民必须做好的事情。但宣称某语是“正统”或者说某语是“最”接近古汉语,保留了“最”多古汉语因素的行为属于主动挑起事端。“正统”这个词本身具有独一性和排他性,“最”有明显的比较色彩。如果有人能用精确量化的方式比较各方言的古汉语成分高低,那我无话可说。可如果单凭“用我们这的方言读古文古诗朗朗上口合辙押韵~”就认定某语最接近古汉语,我自能说夜郎自大。(楼主还说天津话属于华北官话,我华北你一脸!你南方的你居然当安徽是阿卡林啊?)各地的方言都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积淀下来的,每个方言词汇 俚语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这也不是某语独一份的。


      IP属地:安徽5楼2014-10-24 16:16
      回复
        绝对不能容忍西班牙人独占美洲的财富,也绝对不会将海洋贸易让给荷兰人,日不落的称号只能是日月同辉旗,原始的澳大利亚以及北美的大平原只能属于大明的子明,西伯利亚应该叫做鲜卑利亚,埋藏在下面的财富属于大明的...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12-01 01:09
        回复
          勋贵们才不管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赚钱才是实在的,这也正是万历所希望看到的,大明朝如同西方贪婪的恶龙一样,将目光放出。
          十五世纪的英国,毛纺织业兴起,于是,浩浩荡荡的圈地运动开始,农民被赶出自己的家园流浪,贵族占有土地,建立养羊的牧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英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变成了牧场,这也是赫赫有名的羊吃人运动。
          万历很显然不能这么干,将农民赶出土地,这是逼他们造反,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万历也不会犯傻,更何况,对于中原王朝,这其实有更好的选择,一直对于农耕民族来说鸡肋的草原,第一次反应出了价值,敌对的势力,广阔的牧场,原始的势力,无疑让这些忘记血腥的勋贵们重新磨刀霍霍起来,资本诱使人犯罪,还有比将这一切变得名正言顺更振奋人心的吗?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4-12-01 02:35
          回复
            西班牙虽然较早的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并且称雄大海成为最早拥有日不落称好的帝国,并且哈布斯堡王朝更是控制整个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大家族,但很不幸,早起的西班牙并没有如同大不列颠那样强盛,大量的殖民地财富没有发展国内的工业,反而被贵族们给挥霍出去,现如今的西班牙在大西洋在欧洲都面临着困境,荷兰人、不列颠人都纷纷随后而起,法国宗教战争的泥潭,让西班牙这个貌似强大的巨人无法再掌控局势。现在财富的重要来源,东方航路出现问题,因为战争无法在与明朝进行贸易,西班牙更是雪上加霜。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4-12-01 11:38
            回复
              朱元璋只是历史的执行者,他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即使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王元璋来完成历史的使命,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国。历史是一个好客的主人,但却从不容许客人取代它的位置。历史也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可以支配创造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实乃至理名言。


              IP属地:安徽16楼2015-02-08 22:15
              回复
                满清的民族歧视政策一团烂污,但官绅一体纳税之后财政不错,17-18世纪能够支持十多万大军跨越千里沙漠远征的,全球也就这么一家。
                换成汉族王朝,能否推行官绅一体纳税很成问题,对于西北地区蒙古的态度可能也不会像满清那么具有攻击性——满清吸取金朝被蒙古灭掉的教训,基本上对于准格尔是主动出击而不是安抚绥靖为主。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5-04-12 17:43
                回复
                  参考南宋刚开始的局面和赵构的腹黑。用清流牵制平衡官僚,用官僚羁绊压制甚至偶尔搞搞军头们,当然官僚肯定会去搞清流。
                  南宋初的那些清流,和弘光朝的清流也就半斤八两。赵鼎号称理学大师,史书上评价很高,但是现在研究者宽容的说他政治上一事无成,严厉的则说他战略上屡次大错。张浚也号称理学名臣,在南宋坚挺了三十多年,龌龊事就干得太多了。朱熹给他写传记把他夸的当世无双,私底下评价张浚却非常负面。这些人也是搞引导大家搞党争的能手。
                  弘光朝的问题是只有东林清流和马阮两人,所有你首先要凭自己的魅力吸引南边的浙党、北边的齐党、江苏的昆党和安徽的宣党加入。从北京那边逃到南京的那些官员也都是东林系,总之这个任务很艰巨,历史上务实的成熟的大明官员不愿上南京那条破船。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5-04-12 18:04
                  回复
                    地图开疆 ,日记强国,转战台湾,包围大陆六十年。
                    武昌首义,基本在看
                    八年抗战 ,基本在窜
                    工业建设,基本在喊
                    黄金十年,基本靠骗
                    水旱蝗灾,基本靠捐
                    百姓生存,基本不管
                    美龄挣钱,基本靠敛
                    子文发财,基本靠占
                    巩固政权,基本靠斩
                    党内乱战,基本不断
                    国军伟大,基本靠编
                    炮党威武,日记里见
                    特务政治,基本不变
                    米英外交,基本在盼
                    日本 入侵 ,基本在献
                    建国大纲,基本靠念
                    三民主义,基本扯淡
                    韩国 发明 历史
                    印度 计划未来
                    国军掌握一切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5-07-03 11:38
                    回复
                      怨天怨地怨空气,怨完苏修怨米帝。
                      开疆从来靠地图,强国无不凭日记。
                      三民掘开花园口,五权延长训政期。
                      千古完人空一格,运输队长花生米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5-07-03 1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