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古琴吧 关注:142贴子:555
  • 3回复贴,共1

《梅花三弄》的题解种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梅花三弄》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相传它最早是东晋时代桓伊所作的笛曲。“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

       有趣的是《三弄》也像《三叠》一样,在结构上也采用了循环再现的手法,主题整段重复三次,以合“三弄”的标题。而且,每次重复,都用泛青奏法(琴的演奏,基本手法分泛、散、按二种),体现了梅花傲霜凌雪的高洁品性。诚如《伯牙心法》所云:“以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高韵也。”

      另外"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征着梅花花开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韵味。

       一度开花稀少,欲露还藏;二度开花大片绽放,满树飘白;三度开花稀落,有绿芽相伴,象征着冬去春来。

       而在梅花的花期内,一天赏梅花又分早、午、晚三个时间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莹洁白,幽香阵阵;午时的梅花繁华盛开,灿烂芬芳,笑脸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着西斜的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迷人。 

        因对梅有特殊偏爱,对与梅相关的更是情有独钟,所以更喜欢欣赏这首动听的曲子。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乐曲的引子部分亲切优美,节奏则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地基本特征。 

        第一段在低音区出现的曲调,冷峻肃穆,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 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附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

        接着便是乐曲音乐主题的第一次重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趟地在这部分音乐中三次循环出现,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风摇曳,生机勃勃。 主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第二部分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出动荡不安的气愤,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这段曲调在音调和节拍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并连续用八度大跳的灵活手法,使旋律线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结合演奏上采用刚劲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云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在紧张的情绪表现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

         尾声的乐曲渐渐平稳,不断飘出袅袅余音。它运用调式属音下行向主音过渡,然后稳定的结束,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IP属地:澳大利亚1楼2008-03-11 10:34回复
    于琴曲《梅花三弄》(新)的弹奏 
    --------------------------------------------------------------------------------
    www.huain.com  2006-03-17    施宏 
    经常有琴友谈到《梅花三弄》具体弹奏时的一些困惑,散步也不敢说自己能真正把这首琴曲弹好了。不过还是把自己在弹奏中的一点心得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吧:)

     《梅花三弄》在古琴中有“新梅花”和“老梅花”两种不同的版本,二者有着相同的渊源、结构,但由于节奏和加花方式的区别而导致实际效果迥异其趣——

     “新梅花”以吴景略先生的演绎为代表,华丽、流畅,更多地体现出梅花在风雪中欣欣向荣的明媚,这一版本因被改编成了多种音乐形式而广为人知;“老梅花”以广陵派为主流,节奏跌宕、对比强烈,更有老梅疏影、傲然霜姿的风格……

     散步所习弹的是“新梅花”,在这里就简要的梳理一下全曲的脉络:

     在“慢起”的散音中,演奏时除了注意节奏上的稳定以外,还要在轻重强弱的交替上、音和音的呼应上精心处理,否则就易流于平淡无味。一般在古琴的演奏中是慢比快要难,又因大多数传统琴曲都爱用“慢起”开始,所以演奏者在开始时一定要凝神定气、全神贯注地开好这个头,为后面的旋律制造一个引人入胜的铺垫。所谓“万事开头难”就是这个意思了。

     然后就是对于三段泛音的处理了。这三段最为哙炙人口的旋律基本是在不同音区上的重复,应该属递进关系,第一遍在下准泛音区稍慢的弱奏,表现的是梅花初放时的清幽;第二遍在中准中速奏出,不强不弱、不疾不徐,恍如梅枝上更多的花瓣次第开放;第三遍在上准演奏时速度渐快,高、中音的交替富于跳跃性,已是无数的梅花令人目不暇给了……

     而在三遍泛音之间的第三、第五段作为过渡旋律要把握好与泛音段落的对比,与泛音断奏不同的是要处理好韵与韵之间的连接,如行云流水,而且速度要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加快,以便于逐渐推出高潮。

     到了泛音过后连续的三段以滚沸表现风雪交加时,速度越来越快,这对于初学者也许是个难点,其实只要多弹多练是不难掌握的。关键是要快而不乱,再快也要注意断句,借鉴管乐器演奏中“抢气”的感觉,平时练习时也可以分句来练。

     至于结尾没有什么特别要强调的,就不多说了。

     最后总结两点(也适用于其它琴曲):

     慢处当作快时弹:缓而有板(拍子),疏而不断,心敏手捷,强弱自然;
     快处且当慢曲按:密而通风,疾而不乱,气定神闲,句句有间(分隔)


    IP属地:澳大利亚3楼2008-03-11 10:5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老梅花指法更艰深
      新梅花有偷懒的嫌


      5楼2008-04-29 15:09
      回复
        多谢楼主~


        IP属地:北京6楼2011-12-08 16: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