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吧 关注:124,901贴子:219,172

请大神们指点,一起出谋划策,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句话说得好“人人如龙”——这正是现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古时候有机会受教育的人相对很少,所以那时候的人才就只能是从那少部分受过教育的人中产生。受时代,知识结构,眼光等的限制,古时候人才的出产率是远远达不到现在的水平的。可以说,现代的随随便便一个大学生,如果回到古代去即使排除科学技术方面的因素,也很可能不会比古时候的那些能人差,很可能也会成为名流千古的人物。这说明什么?说明现代社会几乎人人都是人才。既然这样,为什么很多人却还普遍认为人才难觅呢?个人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这与目前的人才培养,选拔,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还不是很完善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大家应该知道,人的能力是有倾向性的,说得武断极端一点: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会说话的做事不行(销售除外),百分之九十九会做事的说话不中听。这是因为做事就要实事求是,就要暴露缺点,就要说真话,说实话,你做法不对就要说你不对,这样的人说话就没法中听了;而说话中听的人只说好听的,说你喜欢听的,你听着喜欢,于是觉的说到你心里去了,是个人才啊,把他委以重任,结果因为他说话只说好听的,所以做事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这怎么能做好事?(此例比较极端应该也只是极个别现象,请不必深究。)
个人眼界有限,所能看到想到的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对于如何更好的优化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选拔,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还一直在摸索探寻中。特在这里向各路大神求助,请大神们都来出谋划策,提出你们的宝贵意见,小弟不胜感激,在这里谢谢大家了,求大神们多多指点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26 11:22回复
    人才培养不是很简单就能进行改善的
    因为正常所说的人才 实际就是在某一方面能有与其他人相比有相对优势(有时候可能是绝对优势)的人
    而才能的培养 在一部分取决先天 有一个叫strengthsquest的测试通过300+的问题测出top 5 strengths 不过也仅是strengths而不是talent
    而后天的培养一部分是学校专业知识 另外占一大部分的还是实际的经历 比如Jack Welch(前GE CEO,少数创建百年的没有被新兴科技打败的工业公司)他之前也就是一工程师 突然就那么当的CEO
    没有足够时间是看不出来(这也就到了第二个关于选拔的内容)
    选拔人才其实不一定要最好的 而是要最适合的
    比如我就需要一普通文职工作 一刚三流大学本科毕业 一一流大学MBA辅修经济 待遇要求差不多(纯假设)
    这时候就得注意到后者在这个工作场所可能的逗留时间 学历带来的自负感 如果他突然辞职,公司的运转是否会出现问题 以及其他很多很多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上说起来要改善应该会简单些
    我想想明天醒来再打(在美国)


    IP属地:江苏2楼2014-10-26 14:28
    收起回复
      一直关注楼主的,只是没有发问而已,很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26 14:50
      收起回复
        楼主的确提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现阶段的中国。个人意见如下:1、一个企业的文化,或者说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决定了人才的培育、选拔和做事风格和能力;2、人员选拔培育的确很难,好的易跳槽,这就需要培养人才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差的难胜任,做事不放心,还影响整个团队;所以,需要从心理到物质给人才满足感,这里就需要领导层在薪酬福利方面有大开大合的魄力。3、人尽其才,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这里需要领导层对员工的能力和心理有很清晰的认识,投其所好,各尽其能。4、优胜劣汰制度明确。必须有清晰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和评价各级业绩。只有这样,人的潜力才能激发,人才才能显现和得到肯定。总之,一个领导或者领导层是关键,决定着喜欢会说的人还是喜欢会做的人,决定着人才是否能发掘,决定着人才是否能留任。个人意见,见笑了!


        4楼2014-10-26 16:3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26 17:46
          收起回复
            哈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0-26 20:46
            回复
              将熊熊一个,兵熊熊一窝。兵熊,是因将不善用兵之长处。


              7楼2014-10-26 22:46
              回复
                顶一下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0-27 06:12
                回复
                  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有一点点的看法
                  不过这词所包含东西太多 就写一点了
                  首先要注意的是
                  了解员工来你公司想要获得什么
                  你公司能给员工带来什么
                  这能决定员工能否很好的听从来自高层的要求
                  还有 是否能发挥出招募来员工的真实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 高层对其员工态度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对一些小公司 略微偏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不是说不需要规矩 中国在这一方面还是着重与员工间关系 (让他们知道他们是受到重视的) 划算一点
                  对一些大公司 着重点就应该放在规矩的制定上 因为高层不可能认识每一个在基层位置的员工 这个时候就需要靠公司的福利来留人吸引人了 国外公司工会所做的一切其实中国人能做的更好 也能更简单的被解决好(中国之前的工人运动不是说着玩的)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 规矩和关系的结合, 员工知道他能受到同等尊重, 在公司获得提升的同时感受到自身的提升(例子可以看星巴克 书中有写)


                  IP属地:江苏10楼2014-10-27 09:39
                  收起回复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
                    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限制录用;
                    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0-31 00:21
                    收起回复
                      易讲人人如龙是指爻在其位上发挥功能,潜龙就要勿用,亢龙必然有悔,每个员工各有位归,各有事作,有做好的完备客观条件,称人人如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1-05 08:11
                      收起回复
                        楼主谦虚了
                        人才招聘通常需要满足三个匹配。
                        人才培养通常通过培训和优胜劣汰达到。


                        14楼2014-11-05 13:17
                        收起回复
                          对于人才培养,有一点意见:首先要明白什么的人 应该得什么的锻造和培训,需要对症下药,要不就的白忙活,等于对牛弹琴,(个人感觉),没有绝对的天才、每个人都需要后天的努力,和正确的引导方式,还有现在存在很多的歪风邪气,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发现比自己厉害的 ,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现在流行一句话 ,叫羡慕嫉妒恨,这时候 很多人才 会被这些人 在摇篮里 就扼杀了,其实要想自己变的更强大,光靠自己一个是没用的,你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必须要求你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厉害的角色,你就会别他们衬托的越来越高。发现了人才 就给予他正确的方向和用心的培养,和不断的鼓励!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4-11-05 23:51
                          回复
                            会干的不会说,那就考察人家“干”的能力啊,你招程序员,人家说的天花乱坠,你一个上机考试不就能让对方原形毕露了?
                            其实会干的,通常也会说。


                            17楼2014-11-06 06:10
                            收起回复
                              其实真正的区别不在于要招的是非技术职位,还是技术职位,而在于,人只能以自身为尺度去衡量他人,要招一个专业领域不同的人,你就无法衡量对方的深浅,如果你不懂程序,怎么设计招聘程序的面试题呢?同理,招“非技术”职位的人(如管理、营销),你也得有相应的知识才能判断对方在跟你胡诌,还是有真才实学。
                              通常的解决方案是,企业家自己要专业,懂一行,少一分被忽悠的可能,这是现实中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你可以管这招叫“企业家自强法”,它还有很多变种,比如招个技术合伙人(于是企业家队伍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再如引入战略投资人(国美曾试图引入国外著名零售商入股,就是为了对方在零售业的管理经验)。
                              另一种解决方法,叫专家意见法。顺便说一句,前面那个企业家自强法的名字是我顺口胡诌的,但这个专家意见法的名字却是标准的学名,具体操作方式,你可以百度一下。虽然粗看之下这不是一个招聘方法,但实际上可以用于招聘,多想想它可以怎么变种。


                              19楼2014-11-06 14: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