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吧 关注:34,377贴子:112,287
  • 14回复贴,共1

【新人提问】关于唐破风和鸟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日本长期学习中国,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日本的也是中国的。有几个问题提问下各位大神
1 唐破风是起源与中国的吗?
2 鸟居是不是现在中国牌坊的雏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27 13:19回复
    没有人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28 12:28
    回复
      @杯子盖国主0 大神能不能解决我的疑问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28 12:29
      回复
        来了来了。
        先说“唐破风”。
        首先明确,此唐非彼唐,在日语中,唐可以是一切“大陆渡来产品”的名号,明代海船到日本照样叫“唐船”。
        唐破风的唐和唐代没有直接关系。
        继而,还须知,它不是一个“整体性”的专有名词,而是“破风”的一种。这是翻译的问题。
        破风=山面。
        在日本,所有的山面都叫破风,悬山是切妻破风、歇山是入母屋破风,而卷棚就是“唐破风”。
        因此,如果把问题纳入到整个东亚范围内考虑,则提及“唐破风”这个词汇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默认定位到日本的卷棚了,这两个提法实质上等价。如果在中国找相应的形式,那就只可能有“卷棚”,不会有“唐破风”。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个“唐破风”和中国卷棚的样式不一样……那当然不一样,南橘北枳嘛,怎么可能完全一致。完全一致的话反而不正常了【所以就不要抱着“如果唐破风是中国传过去了则中国应有与其一模一样的做法”之类的思维定势去想象这个问题……炸酱面和通心粉总是不同的】。
        然后从建筑样式传承的角度讲,卷棚这种没有正脊的山面样式应该是宋明之际由中国流传入日本的。这个没有疑问。
        然后补充一点,日本建筑的妻入传统。
        日本把山墙称之为“妻”,妻入造就是出入口在山面的做法。出入口放在山面,在中国建筑中绝少出现,但是在日本建筑中却是非常强劲的传统。
        大抵这是从原始社会就存在的,先于中国建筑输入的“原发样式”。为什么要设在山面?因为在原始时代建筑体量局促,正面高度不足以容纳门窗,高大的山墙是入口位置的良好选择。当这个东西形成了习惯,即使中国建筑输入,建筑技术进步,也不会轻易消失了,而是在中式的体系内寻找对应样式。
        中国建筑中有山面向前设置一个小抱厦的做法,但一般不登大雅之堂,只是园林小品、亭台楼阁的“奇巧之法”,所以国内建筑鲜见此法实例。但他巧合了日本的妻入造传统,所以在日本相当之盛行,尤以神道教建筑居多,其原因不言自明。


        4楼2014-10-28 13:19
        收起回复
          然后,说一下“鸟居”的问题。
          先明确的回答你的问题,鸟居不是中国牌坊的先型分支或者先型孑遗。只是二者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类似而已。
          鸟居是古老的建筑形式,有多古?估计和日本文明差不多。
          和妻入造一样,这是根植在其本土文化中的建筑传统,递传百世不曾断绝。
          首先解释它的象征意义:鸟居即供给鸟栖息地木架。神道教以为飞鸟是人类亡灵的化身,飞入神社区域以内会“污染”圣域。所以特设鸟居,意味飞鸟至此栖息,不再向前。从功能初衷看,它的“本体”就是最上面的一根横木,或者说,一开始就没有门。一开始就是“三根檩棒插一块”的简陋形式,而且差不多一直就这样。
          然后对比中国牌坊的演化过程。
          牌坊牌坊,顾名思义,此乃“似牌之坊”也。坊是中国古代的城市的重要规划单元,相当于“城中的大院”,可以理解为围墙封闭的街区。围墙谓之曰坊墙,坊墙有门,定时启闭(当然要有门板)。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之际,基于全城宵禁的里坊制度解体,坊墙不再存在,但坊作为城市的规划和市政管理单元依旧名义上存在。坊墙上的大门也就作为坊的象征遗留下来,变成了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光杆司令”。这时候门板也不必要存在了(墙都没了,要门干甚?),变成了我们常见的牌坊形式。
          器物上的建筑形式形成后,随着象征意义的延展,功名牌坊、贞节牌坊,在乡野的、跨街道的等等多种样式、功用的牌坊兴盛起来。
          整个过程和鸟居没有交集。这个问题基本也就解决了……
          当然,有人还说,中国也有些门,样式简陋,非常类似日本鸟居,简直一模一样……
          好,如果这样说的话,不妨考虑另一个问题,汉字“入”和希腊字母“λ”也“简直一模一样”,是不是说……
          这还用说么?啥跟啥啊都,根本就是凑巧了长得像嘛,文化渊源上没有交集啊。
          对,这才是要点。


          5楼2014-10-28 13:36
          回复

            两例明代卷棚抱厦,都是榆次城隍庙。前者为舞楼后者为显佑殿抱厦。

            上图为颐和园仁寿殿。在宫殿和民居建筑中,体量较大的正堂也会使用卷棚。不过由于顶部弯曲部分所占比例较小的原因,大体轮廓与一般的硬山、歇山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没有正脊。

            在中国南方民间中流行一种用卷棚作为前廊天花的做法,称之为卷棚轩。卷棚轩在外部不表现,但在内部形成一个看似彻上明造的空间。上二图分别为常熟彩衣堂内景照片和剖面图。


            6楼2014-10-28 20:33
            收起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河北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10-29 07: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