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难看”,负面缠身,尤其是创业板上市网企。随着开板5周年的临近,创业板正在酝酿多项重大制度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允许亏损网企上市。
实际上,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已明确表示,将推动在创业板设立专门的层次,允许符合一定条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这其实是一个亡羊补牢的举措,因为最近一年多,一批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优秀企业都相继外流到美国上市。
不过,笔者也担心该项政策会加剧创业板的圈钱效应,加速创业板走向垃圾化。毕竟在大批优秀网企已经外流的情况下,未上市的网企优秀企业已很有限。互联网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能成为行业第一的企业,连生存都非常艰难。所以,允许亏损网企上市,让人不能不担心创业板会因此招来大量亏损公司,甚至是垃圾公司。正因如此,允许亏损网企上市就必须要有相配套的制度作为保障。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股市的做法值得学习。为什么一些在国内市场难以上市的企业可以在美国上市?究其原因,并不单纯在于美国股市可以接受亏损企业上市,更重要的是美国股市有完善的配套制度。比如严厉的市场监管制度、严格的退市制度、切实有效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如集体诉讼)。有了这些完善的制度,美国股市就不惧怕任何企业上市,反倒是一些企业惧怕到美国上市。
相比之下,A股市场在制度建设上的差距是明显的。在允许亏损网企上市之前,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与对策来防范风险。否则,带给国内股市的就并不是优秀网企,而是网企中的亏损公司与平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