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法国画家毕沙罗,他有一幅油画。
北欧的湿润空气,氤氲着薄薄的雾霭。广阔的坡地铺展开来,洁净嫩绿的色块几乎占据了画面一半。一列铁皮小火车奏着“突突突”的汽笛,沿着轨道迎面驶来。远处是村庄,红顶房子参差不齐的错落。提拔的灰色树木,尚稀疏的树叶相互交错。天空铅云层层叠叠的堆积,缺丝毫不觉压抑。
初春的时节,一切都还是鲜活初醒的景致。
高三时曾从一本杂志的插页见到这画。
当时对作者本人、所属流派、作画风格,尚一无所知。只觉得这样生机勃勃的画面很是感人,非常欢喜。于是用红色的小刀从书页上划下来。反面再涂上液体胶水,贴在左手边的墙上。墙壁是素白底碎花图案的瓷砖,光洁冰凉。做试卷时,挽过手肘的校服袖子偶尔蹭到它,面的边角纸页便卷起来。
轮到换位子,舍不得它。于是又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划下来,夹在地理课本里。
直到今天,它辗转到了日记本里。虽然有点破损,但仍然在。
距今两年。
前天晚上去图书馆自习。
旁边不认识的女生向我借电子词典,我头也没抬伸手便直接递过去。对方传来轻笑声:“同学你真童真呵。”我莫名其妙地抬头。
她望着屏幕上的加菲猫贴纸朝我挤挤眼。我有些尴尬。。
步步高的英汉点子词典。里面仅有的游戏是五子棋和搬运工。初三买的,用到了现在。屏幕右下角的加菲猫贴纸已经发黄,想来是当时年纪的口味。
距今五年。
QQ号。是令人艳羡的17909(从前中国移动的长途节省前缀)开头的八位数。初中一年级时表姐送的,并扬言如果逮住我上网就有我好看。
距今八年。
黑色毛衣,穿了三年。
厚纸张的麻线装日记本,用了两年。
银行卡两年。手机sim两年。邮箱四年。
阳光每天下午直射三小时。
黑色指甲油一星期便斑驳得有些尴尬。
创可贴贴几日后撕下来便又难看的胶附在手指皮肤上。
十年。你从怎样的人,变成怎样的人。
现在呢,偶尔被妈妈夸赞终于懂事。
慢慢学会同不喜欢的人说话,学会笑。学会与不熟悉的人愉快交谈。恭维的礼貌用语诸如“还真不错”、“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不好意思麻烦问一下”用起来生涩异常,却还是硬着头皮微笑着说出口。
英语四、六级过后是商务中级。教师资格证紧跟在计算机等级之后。毕业前积累越多的证书,越利于毕业以后社会的立足。此道理天下皆知。妈妈打来电话时,总不忘强调这些。而我,亦拼命点头。手头的事情琐碎庞杂,一件件处理妥帖才可宽慰自己。
电脑里全部被Premiere剪辑软件、金山词库、日语自学教程等占据。挤不下时,还要把文件暂时保存至回收站,待使用时再恢复。
无论发生怎样的变故,都懂得尽量不影响生活规律,依然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不在流眼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候也说嘴少的话以免影响到别人。心里始终有底线。
前后不到两年。
——十年前,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怕是早就忘了吧。
并不会觉得现在的自己,有什么不好。
不会用“棱角被打磨圆滑了唉”、“对社会妥协”来替自己悲哀。
这个世界总归是需要大人的吧。
怎样叛逆的你,怎样想要躲避成长的你,最终会脱去身上的壳和刺,蜕变成懂得担当的大人。如果依旧坚持彼得潘的梦想,依旧逃避所有,依旧唤自己小孩子,不是显得可笑吗。
——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本就是该有的成长状态。
令人惆怅的事反而是。
怎么不知不觉,我们就长到了“长大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