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遂亮吧 关注:17贴子:475
  • 1回复贴,共1

基金疯狂减仓后有资金抄底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08-03-13 13:48 作者:60.17.41.* 辽宁省 
  在A股市场08年以来的持续下跌中,作为市场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基金在连续大跌面前亦纷纷减仓,一些基金的仓位最低时甚至只有60%左右。市场人士分析,潜在的巨大赎回潮和上市公司面临的业绩压力是基金减仓的主要原因。

  暴跌后基金“攻守同盟”瓦解

  统计显示,2008年1-2月份,上证综指跌幅达到17.35%,深成指跌幅为10.60%,沪深300跌幅为12.43%,而代表大盘蓝筹和基金重仓股的上证50跌幅更是达到17.89%,历来被基金视作重点股票池的金融股遭受重创,金融指数大跌22.17%,领跌A股市场。

  基金重仓股普遍遭受重挫,其中中国平安两个月跌去32.89%,中国人寿跌32.60%,其他的基金重仓股亦跌幅居前,广船国际跌33.42%,西山煤电跌32.60%,上海航空跌31.31%,长江证券跌34.13%,中信证券跌29.58%,中国国航跌29.30%,中国太保跌28.80%,上海汽车跌28.26%,东方航空跌28.18%。

  据上交所的席位交易数据显示,07年10月17日至08年2月25日期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两大险资股合计470亿元流出市场。券商资金中,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合计撤出资金285亿元。基金同期也合计撤出资金250亿左右,基金经历大幅减持后,大部分的仓位都降低到70%左右,部分甚至接近60%。

  数据显示,进入08年以来,基金的持仓持续减少,截止2008年2月15日,基金的平均仓位已经接近70%,许多基金的持股比例已经跌至60%,与2007年12月的众多基金仓位保持80%的辉煌场面相去甚远,显示在连续的回调下,部分基金已经按捺不住开始抛售股票。

  基金手里有大把现金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作为机构投资者的最大代表,基金未来“抄底救市”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在目前还没有见到大规模赎回情形的情况下,仓位低则意味着流动性充裕,基金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度入市。数据显示,基金在二月末和三月初,开始出现小幅加仓迹象,中信证券的仓位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140只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4.2%,相对两周前持仓比例增仓1.1%,净变动2.0%,这是08年来首次监测到基金总体仓位开始上升。

  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平均持仓比例为76.1%,相对两周前持仓比例增仓1.8%,净变动2.6%,偏股型混合基金平均持仓比例为74.6%,相对两周前持仓比例增仓0.4%,净变动1.5%,配置型混合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为62.8%,相对两周前持仓比例增仓0.9%,净变动1.9%,股票型指数基金平均持仓比例为91.2%,相对两周前持仓比例减仓1.1%,净变动-0.7%。总体来看,呈现小幅增仓。

  从仓位分布来看,140只开放式基金仓位介于60%-70%的基金数量减少,而大于90%的基金数量增加,仓位在70%-80%的基金数量不变;股票型基金则是仓位在60%-80%的基金数量下降,而仓位在80%以上的基金有所增加;偏股型混合基金则是仓位在60%-70%和80%-90%之间的基金均下降,多数基金持仓集中在70%-80%,90%以上仓位的基金数量也上升,配置型混合基金仓位分布在60%以下和80%-90%的基金数量均下降,而仓位在60%-70%和90%以上的基金数量上升。雷鸣 



1楼2008-03-14 10:03回复
    • 220.205.147.*
    暴跌之后分批建仓抄基金的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04:0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记者 吴倩

      当股市经历了最近的轮番大跌,有不少投资者会感觉现在似乎应该是“贪婪”,抄底基金的时候了。然而,面对大盘短期内两次探底,人人“谈基色变”的局面,想要克服“恐惧”抄底基金又谈何容易?对于此类投资者来说,不妨考虑以分批建仓的方式来尝试抄基金的底。

      建仓方式:

      分批建仓 摊成本避风险

      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一般投资开放式基金有两种常见的申购方式,一是将想投资基金的本金一次性申购基金,另外一种是每月以固定金额的资金定期定额申购基金。

      但其实在这两种投资方式之外,在今年大盘反复振荡盘整的市场背景下,想要尽量捕捉市场中交易性机会的投资者不妨考虑分批建仓的方式申购基金,这种方式的风险度小于一次性申购,避免了一次性投入的潜在风险,而灵活度则高于定期定额投资,可以更灵活的应对市场的变动。

      那么,投资者具体该如何分批建仓基金呢?

      具体来看,可模拟一些股市高手的建仓方式,以“正三角形”的方式往下买进筹码。也就是说,投资者可将准备投资的所有本金分成几份,当第一次买进基金筹码之后,如果这只基金的净值下跌,则第二次再买进第一次倍数的筹码,以此类推,可一路往下进行第三次、第四次加倍买进,增加持“基”比率,降低总平均成本,当净值回升时则需逐渐减少买进的数量。这样做的好处是,开始买得不多,越跌就买得越多,拉低了总体申购成本。

      示例

      如投资者甲想以6万元本金申购一基金。第一次买入时,该基金的净值1.5元,忽略交易成本,投入四分之一即1.5万元的本金,可申购到1万份基金。此后,股市开始调整,该基金净值下跌了10%,即下跌到1.35元时,又投入三分之一即2万元的本金,申购到约14815份基金;之后,当净值下跌到1.2元时,将剩余的2.5万元全部投入,可申购到约20833份基金。

      通过分批建仓,投资者甲的盈亏平衡点被拉低到约1.31元,只要等基金净值回升到1.31元就可回本,涨到1.6元就可以赚约22%。

      建仓品种:新基金更稳妥

      那么,在目前的市况下,对于想要捕捉市场机会的投资者来说,又该选择怎样的基金品种分批建仓呢?

      从大类基金资产来看,浦银安盛基金认为,在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的大级别牛市之后,60%的股票型新基金加40%的债券型基金的组合,是2008年布局基金投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而具体到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基金,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考虑选择新基金。

      2008年市场与前两年有了很大的变化,前期的市场热点面临大幅调整,尤其是前期上涨幅度大的品种,面临的短期调整压力更大。同时,2008年CPI上涨、创业板酝酿推出等各种新的因素,将给不同上市公司带来不同的影响,使得2008年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正在发生转换。“在这个时候,没有老基民‘赎回’压力,也没有调仓带来的‘摩擦成本’的新的股票型基金,其实更值得关注。”一业内人士指出。

      指数基金存在交易性机会

      而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来说,则可考虑一些历史业绩优秀的老基金,近期,有券商研究人士建议,中期可关注指数基金。

      在前期的下跌过程中,主动型股票基金相对占优,这种优势来源于基金的主动性减仓。而指数基金为了拟合标的指数,不得不保持90%以上的高仓位。但如果市场反弹,高仓位的基金则占有优势。而如果证券市场的拐点没有出现,也就是持续下跌的形态并不长期存在,指数型基金就会存在进一步攀升的可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指数基金自身固有的各种特点决定了它有三种基本的做法。分别是长线做法,波段做法和套利。

      而目前机构普遍认为,2008年股市的振荡将会加剧,2007年那种单边上扬的市场形态今年很难再现,因此投资风险也会比去年大。

      在股市波动加剧的背景下,由于指数型基金多是被动跟踪相应指数,波动的幅度会更大一点。

      因此,今年投资指数基金,可能不适合全仓买入,应该和主动型基金做一个配置,而根据指数基金的标的指数变动,做中短期波段操作、搏交易性机会应该是比较合适今年市场特点的投资方式,并且,目前,分批建仓指数基金比较适合那些有一定股市操作经验,对股市趋势有一定感觉的投资者。


    2楼2008-03-26 0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