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月传说吧 关注:61贴子:9,337

【原创】初中应试文写作疏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一张古风图镇楼......


1楼2014-11-01 21:47回复
    本文与其说是空洞的说教,不如说是一场约会。这是2011年和2014年的约会。是现在的我与三年前的我的约会。初中的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明媚灿烂的阳光在指尖划过,倏忽而逝,无影无踪。纵使流年似水,但至少在这似水流年中能留下记住一些那阳光洒在身上与心间的光斑光影,而今天我要讲的话题便是其中之一。这约会,便是现在的我和三年前的许许多多个我隔桌而坐,用一种表面上很空洞无聊的话语,将那些光斑光影描述给他们听。
    初中三年的应试文写作,有高峰也有低谷。既有笔走龙蛇,灵感勃发的畅快,也有生搬硬套,矫揉造作的憋闷,或是面对某个变态题目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的痛苦,或是触动心弦,动了真情的诚挚…….虽说最终也没写出个所以然来,但至少也总结出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亦或是灵感与建议。先麻烦诸君不要急着甩出手中的板砖,鸡蛋,鸭蛋,手榴弹……请细细看完这篇我以语文老师的即视感,以一个过来人的收获与感悟,以尽全力使之不那么生硬死板的文字和欠抽的说教口吻,以尽量细化而不空洞的建议,来描述这三年来的光斑与光影,也算是我对现在初中和高一的学子们一些微薄而浅薄的福利了吧。
    初中的应试文难度,正如初中诸位的个子一样,在逐年逐年地递增着。具体表现为对语言驾驭能力要求的提高,对篇幅内容的延长,对立意深度的苛刻考察,对分值比重的增加等。这也使很多学子难以适应,从此恨上了语文和作文。有言曰:“初中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可见一斑。经我的观察,其主要问题存在于以下几点:语言不通顺,形容词积累量过少,煽情煽不上去(按我们初中语文老师的话来说,叫“心中有,笔下无。”);还有就是内容空虚,情感虚假(主要是事件全是编的,没有亲自体味),各种修辞,描写太少,通篇叙事(俗称流水账),平庸之作过多(例如满分50,,约39——41分),开头入题太慢(语文老师评曰:“老女人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难以从事物表象去体会本质(例如“雨”“秋天”“春天”“花”“松柏”等,很多人只会空洞描述景物,而不会描写联想其后面的精神品质,升华主题),基于此,我在这里一一列出其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是为总序。


    4楼2014-11-01 21: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语言
      初中班上有人曾问我:“给我个和老师不同的回答:如何使文章的语言更流畅优美?”答曰;“读书。”于是我就被拍飞了….因为我精准地给出了和老师给出了一样一个看上去空洞而繁琐无趣的答案。但是我可以向诸君打赌,当你们读过了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书之后,你会由衷地赞同这个办法。当然,这也是提升语言通顺度甚至华美度的唯一方法了。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言不虚。没有谁的好文笔是天生的,都是读过大量的书来得到厚重的积累之后的产物。这里的“书”不是指课本,而是指那些所谓的“闲书”(当然,也绝对不是漫画,玄幻小说,言情小说,穿越小说等),也许你的父母不会支持你看,但是若是你想提高语言的话,一定要据理与之力争(我突然觉得反动文人陈西滢的一句话很适合我:“犯了故意引人置死地的嫌疑”…..被拍飞……),当然我相信,大多数父母看到你看这样的书都会很欣慰的。
      读书,读多少时间呢?不是叫你不写作业,废寝忘食地看。在很多人眼中,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和写作业,但是实质上二者绝无冲突之处。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们,每天十五分钟就足够了,慢慢看慢慢积累,对付应试文绝对没问题。如果是初一初二没读过几本书,到了初三即将面对中考而抓瞎的孩纸们,那么恭喜你,你可能需要每天将近四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可以利用课间,放学后,做完作业时分散开看。(当然,这足以使你的文采达到中上等的水平),这对于提升语言文采的效果显而易见。
      对于课本上要求读的名著来说,可只选其中少数来读即可。如【鲁滨孙漂流记】【骆驼祥子】等,仔细学习它们的描写方法,尤其是心理,环境描写精妙之极。对于【繁星春水】【童年】【格列佛游记】等可不读,窃以为对写作的帮助较小。对于考试中的名著题,可以买一本初中必读名著全梗概即可对付中考(这种书真的很好,概括很详细,市面上均有售)
      那么究竟要读什么?答案很简单:诗词,名人名家小说散文集,文学杂志。在古典文学里由于时间有限,只用读古人诗词即可。推荐大小李杜,柳宗元,王昌龄,王维,陶渊明,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人,这可以陶冶性情,同时对于做诗词题大有裨益。
      近现代作家方面,推荐巴金(幽雅,人道,深刻),沈从文,老舍(二人是风俗文学的集大成者,朴实而有灵性),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潇洒睿智,描写生动传神),余秋雨(其“游记式文化散文”应该学习,从表象深挖本质,内涵充实有深度),毕淑敏,张晓风(文笔优美,人文关怀),莫言(乡土风情,拉美魔幻主义的语言),沈石溪(不要以为很幼稚,他的动物小说煽情,描写,内涵等绝对值得钻研)等人的作品,此数人皆是语言大家,偏偏又不仅限于语言,而内容,情感都是顶尖水平。也许很不全很浅陋,但他们都是我深深曾为之折服的,谨以我个人的拙见来这么推荐吧。
      杂志方面,虽然我不赞成琐碎阅读,但是不得不说,读杂志仍是琐碎阅读中提高文采很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些人实在是静不下心来看书的人由是如此。特在这里推荐【作家文摘】【青年文摘】【读者】【萌芽】【意林】等杂志。不太推荐【格言】【故事会】【特别关注】【党员文摘】等书。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它们相较之文学性而言,更偏向于幽默诙谐或是政治因素罢了。
      另附一条:对于那些将来立志于从业文学或是想使自己的文采达到顶尖水平的同学,强烈推荐准备一个厚大本子,一定要厚。这用来摘抄你无时无刻看到的好词好句,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第一时间将它摘抄下来(也许不抄的话等一会儿你就忘了),这恐怕一个本子还不够(……..),不过这虽需要巨大的毅力,但是效果可以用逆天来形容。等到抄满八页的时候,语言会非常流畅了。抄满二十多页时,语言绝对会蜕变的非常有深度,而且各种修辞描写手法的运用也会手到拈来,得心应手。(我初中时班上的班长文采就特别出色,古风系的写法华美至极,可以用我的五倍来形容。她就是从初二开始就准备了一个这样的本子,而我现在才醒悟过来开始摘抄)
      关于语言方面就先讲到这里,今天先把这篇发完,之后的内容分周次更完。可能有些说教无聊,但是这至少是我三年来的心血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谢谢!


      5楼2014-11-01 21:51
      收起回复
        6楼2014-11-01 21:54
        回复
          7楼2014-11-01 21:55
          回复
            8楼2014-11-01 21:58
            收起回复
              12楼2014-11-01 22:01
              回复
                二:内容及内涵
                很多同学写应试文的一大问题就是“假大空”,内容空泛情感虚假,文中的事例皆为编造而成。如此写作,自然难拿高分。对于一篇文章而言,语言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内涵,绝对难逃“无病呻吟,弄虚作假”的批评。文章的内涵是文章的灵魂。在初中阶段,说难听点,华丽的语言甚至可有可无,但情不可不真,不可不深切感人。
                如何提升文章深度和高度呢?这个问题十分复杂,若是详细讲恐怕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在这里,我就简略地陈述一下个人的拙见。
                首先,我们在加强上文所说的语言积累量的同时,必须增加事例的积累量。初中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中又以单件事为主(就是通篇只写一件事)。所以我们的目标是训练到见到一个作文题目,脑海中能有事先积累的一件事可以套这个题目。即此事的中心思想可以和题目挨上边(例:题目为“守护”“触动心灵的一件事”等,可以写你父母曾经半夜冒雨送你去医院等事)。这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积累。文学之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此也可得到体现: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写,但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小事例稍微改造一下,使之更为生动动人。譬如可以加强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背景描写等。
                对于编造事例这一点,我个人认为这没有什么值得鄙视的。就如上文所说,有时候生活中真的是难以取材的话,可以编造事例来写,这种现象很正常。对于这里,我唯一的衷告就是事例一定要看起来跟真事一样,不要太假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瞎编的。(近年来有些中考作文实在太过于喜感,出现大批“亲人死亡”事例的作死之文:父亲OR母亲OR爷爷奶奶去世了,临终前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于是我就发奋BLABLA…..,这种事例未免也太假了点,阅卷老师都看不下去了有木有!!!而且汝甚吊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知否………)。同时呢,切记一点,千万不要在考场里现编事例,这离作死不远了。编造的事例一定要经过三番五次的修改润色才能搬上考场。(情节要充盈,语言要生动不要干巴巴的“我说”“他说”…有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最好)
                对于文章内涵的挖掘,要有一种灵性的思维,我将它称作“思维的扩张”。就是给定一个作文题目,可以辐射般地想出数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切题的灵感。这可以从事物的表象写到本质。这一点上高中的议论文显示的很明显,要想出数个从不同方面论证论点的论据。这里我们先说目前我们要写的记叙文和散文。举个例子:比如说主题是关于“树”的。首先可以想到的是自己最喜爱的树以及它的外观长相,将它先描述出来。然后通过思维扩张,我们就能很容易从不同方面深化文章。诸如:“树的品质(坚韧,顽强,挺拔)”“树的作用”“像树一样的人”“自己的启发”。再给个例子,主题为“爱”,可以联想到“身边人(父母,同学,老师)给予的爱,陌生人给予的爱,自己给予别人的爱等等。(记着结尾要总结收束全文)这就使文章内容充实而不冗杂了。同理,几乎所有文章都可这么去写。
                另外的方法还是读书了….不只读名家的语言,更要体味文章的内涵和情感。没有一位名家会只因语言好而成名。读的时候结合书本想这几点:“怎样使文章内容丰满?”“怎样布局,做铺垫,设悬念?”“开头结尾怎么写?”等问题,看到精巧的构思最好熟记下来。(在这方面名家的小说体现得很到位,可以多读读。)
                同时呢,文章尽量避免平铺直叙,最好情节有点波澜。譬如设悬念,设伏笔,题目别致,结尾升华主题,先抑后扬等方法都可以使用。这对于文章分数的提高以及提升阅卷老师的印象有很大作用。


                22楼2014-11-22 22: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23楼2014-11-22 22:26
                  回复
                    24楼2014-11-22 22:26
                    回复
                      25楼2014-11-22 22:27
                      回复
                        26楼2014-11-22 22:28
                        回复
                          先发一章吧,下一章没时间发了.......


                          27楼2014-11-22 22:29
                          回复
                            毕竟我一人难免有浅薄偏执之处,欢迎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同时谁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也欢迎发来一起讨论。


                            来自手机贴吧35楼2014-11-23 00:0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42楼2014-11-29 2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