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文章中指出,最近有机会观看了2007年“震撼”中国的新锐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讲的是一位普通农村男孩参军入伍后几经磨练,逐步成长为新一代“兵王”—解放军特种兵大队精英成员的故事。
看过之后,作者感触颇多。作者认为,坦率地讲,这个故事还真让人开始感受到了“威胁”。它所威胁的,是多年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粉脂习气,中国价值系统里的信念虚空,以及中国传统人格中的被动苟且。于是,《士兵突击》所传载的新文化意义注定不同凡响。 两种大众文化倾向
文章称,众所周知,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种大众文化倾向逐步占了上风:一种是盲目崇外:照搬港台,模仿西方,比着葫芦画瓢儿;再一种是埋头往日:宫廷戏,辫子戏,妻妾成群,臃肿琐碎。
作者指出,久而久之,在总体氛围上造就了一股强烈的脂粉气,缺少自己的力量,风骨和灵魂。甚至在所谓庄重和硬朗的题材里,也经常可以带进形形色色的不伦不类,扭捏做态。弄得大家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都捏着一把汗。
然而,在2005年,中国推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亮剑》,传奇般记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男子汉,“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让人顿感气象一新,振聋发馈。但《亮剑》还只是预示了一个新的转折。
终于,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士兵突击》呼啸而至,一群普普通通的当代士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单调,磨难和挑战为伍,却创造出了黄钟大吕,摧枯拉朽般的气势和光荣,立体展现出新一代人的奋斗和努力,一扫无病呻吟的各类做作和聊赖。这样的黄钟大吕激励了中国,也令世界为之侧目。
看过之后,作者感触颇多。作者认为,坦率地讲,这个故事还真让人开始感受到了“威胁”。它所威胁的,是多年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粉脂习气,中国价值系统里的信念虚空,以及中国传统人格中的被动苟且。于是,《士兵突击》所传载的新文化意义注定不同凡响。 两种大众文化倾向
文章称,众所周知,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种大众文化倾向逐步占了上风:一种是盲目崇外:照搬港台,模仿西方,比着葫芦画瓢儿;再一种是埋头往日:宫廷戏,辫子戏,妻妾成群,臃肿琐碎。
作者指出,久而久之,在总体氛围上造就了一股强烈的脂粉气,缺少自己的力量,风骨和灵魂。甚至在所谓庄重和硬朗的题材里,也经常可以带进形形色色的不伦不类,扭捏做态。弄得大家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都捏着一把汗。
然而,在2005年,中国推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亮剑》,传奇般记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男子汉,“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让人顿感气象一新,振聋发馈。但《亮剑》还只是预示了一个新的转折。
终于,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士兵突击》呼啸而至,一群普普通通的当代士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单调,磨难和挑战为伍,却创造出了黄钟大吕,摧枯拉朽般的气势和光荣,立体展现出新一代人的奋斗和努力,一扫无病呻吟的各类做作和聊赖。这样的黄钟大吕激励了中国,也令世界为之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