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席吧 关注:259贴子:799

开讲了---关于香道入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香道入门,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简单说一下。
首先你要清楚,什么是香道?以我个人理解,简单说应该是由香入道,借由识香、用香、品香上升到玩香、爱香、惜香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重点是在物质层面,被动的有什么用什么。
接下来,你要了解,香道是干嘛的?香能干嘛呢?我们的古人已经给我们总结的很清楚了,闻香养生、熏香养心、煮香养身、烧香祭祀、燃香悟理……等等等等。到这里,你已经有点感觉了,化被动为主动,主动要什么用什么。
再下来,你会想了解,古人是怎么看待和对待香道的呢?现在的人又是怎么看待和对待的呢?等你知道了时间和空间这个跨度上别人是怎么看待和对待香道时,你就会发现,他们那哪是香道啊,充其量只能叫香艺!
然后你就会明白,香道我还是没入门啊。
没错,因为本来就没有门!
道是什么?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只要有心,走自己路,适合你的,就是香道。余下的,是一些方式方法,再次强调,那是香艺!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4-11-02 23:31回复
    香道的“道”包含了道德、道路等含义,她向我们指明了一条芳香的道路,健康我们的身体,美化我们的肌肤,明亮我们的心灵,高尚我们的情操。与人宽厚善良、创造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心理能力;给环境以呵护与培育,培养人与自然环境的感情,使人性得以提升。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11-02 23:32
    回复
      【品香】懂不懂香并不是重要的,有位禅师说:“须知香道之本,不过是点火燃香”。品什么香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香才是好香。品香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11-02 23:33
      回复
        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大地,香学根源,历史悠久,道德传千古,荣耀中国人。
        香,人类文明最美好的演绎,生命中最动人的巅峰感悟。香之味道无处不在,香氏生活人人喜好。
        香者,芳也。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禾非馨,明德惟馨。香,君子美德。她游曳在中华历代社会生活中,薪火香传,生生不息,反映着华夏民族在精神气质、美学理想、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上的独特神韵。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11-02 23:34
        回复
          仁者爱香,香者仁人。人生百味,听香悟道。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4-11-02 23:35
          回复
            一袭深邃幽香,飘袅满室树木花草,沉静中有热情,淡雅中亦暗涵馥郁。花木有禅,由茶入道,由香入道,万物皆有道。香道讲究静观不语,伴随人等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在它燃烧的过程中与人沟通,让人感悟人生,感悟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亦所谓得道。 大隐于市,禅房花木深。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4-11-02 23:35
            回复
              一炉真香起,静中开鸿蒙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11-02 23:36
              回复
                儒家以香为伴,寡欲忘己,贯通文脉;
                释家以香供佛,去俗离尘,静心参禅;
                道家以香奉神,通天得福,顺其自然。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11-02 23:37
                回复
                  有琴处,必有香炉为伴,沉烟起怡情养性,修为觉悟,或群贤毕至,曲水流觞,高谈阔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间,尽得其乐。故琴炉多样妙形,皮色古韵,沉艳皆宜,大凡精巧美器,均堪为琴炉。自由香以来,人们便焚香为操琴之伴,焚香凝神似增情。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11-02 23:38
                  回复
                    染墨流年,岁月沉香。如果人生就是一次旅途,那么一路有一路的风景,一季有一季的花开。我们走过了秋水长天,就会迎来春暖花开。携一抹清香与岁月中,向着阳光,温暖前行,体味岁月的美好。
                    做为简单生活的传播者,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4-11-02 23:39
                    回复
                      古代道家提倡用天然香供养诸神,可通天感神,上天入地得福报,拥福功,若掺杂、合污则相反。儒家以香为伴,是因为香气以甘、柔、清为根,易聚神、延思维增记忆、去浊入脾主思、寡欲忘己,与文学贯通,可助学业。佛教清香一炷,忘俗去尘、清心寡欲、做悟起禅,都有香相伴。因香能使人去贪、涤污、静心、通灵,是佛家参禅悟道的辅助品。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4-11-02 23:51
                      回复
                        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隽永而美丽的意象。美人纤纤,素手点香,那一缕暗香直入秉烛夜读书生之情怀,是何等的温馨,风雅与浪漫?无论琴茶诗书,焚香以伴,其实都是古代文人雅士收敛心情的一道程序。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4-11-02 23:51
                        回复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
                          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
                          那么善香之人呢?
                          他可能是达观通透的,也可能是动静皆宜的,可能是恬淡知性的,也可能是悠然自得的。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4-11-02 23:52
                          回复
                            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
                            衣需香熏,被需香暖;
                            公堂之上以香烘托其庄严,松阁之下以香装点其儒雅。
                            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
                            幽窗破寂,绣阁组欢,香云一炉可畅其神而助其兴;
                            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香何以为聚?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4-11-02 23:53
                            回复
                              人之喜香如木之向阳,蝶之恋花。香,作为中国文化无形的脉,伴随着民族走过了至少五千年的风雨兴衰,启迪了多少高贤大德,孕育出独具东方神韵的诗词歌赋,解除了多少人的空寂烦恼,成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特质。习香的过程是修心与文化、艺术、综合学养的升华过程;是正定、觉悟、开慧的开始。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4-11-02 2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