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拼途吧 关注:8贴子:74
  • 0回复贴,共1

【仰望】敦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我来说,敦煌是个需要仰望的地方。
仰望敦煌,并不是因为它的风光美景,不为鸣沙山和月牙泉的神奇共生,不为沙漠戈壁和雅丹地貌的沧海桑田。
仰望敦煌,只为它的一曲神秘的传说、一隅圣洁的宝地、一弯天上的冷月、一帖肃穆的佛影、一袭缥缈的广袖、一段曼妙的琵琶,只为历史犹如花瓣般的,曾经在这里撒落下来的千年瑰宝。
我再次来到敦煌。故地重游,依然欣喜,榆林窟、莫高窟、西千佛洞、玉门关、阳关,这些散落在荒漠里的不朽遗迹,再次留下了我虔诚仰望的目光。
当我参观了6个洞窟,特别是25号特窟之后,我就痴迷了,人类童年时候的艺术宝库,虽临风沐雨逾千载,依然在散发着亘古永恒的魅力,依然在传达着工匠们虔诚的佛国理想。站在榆林河畔,仰望东西两岸一个个黑魆魆的洞窟,禁不住心生感动,古代工匠们高超、精妙的绘画技艺,虔诚、狂热的宗教信仰,仿佛让我听到了千年凿壁的空响,感受到了油灯之下耗尽心血的劳作。
他们把一个个灵魂渡向了觉悟的彼岸,而自己却和黄沙一起,埋藏于历史的尘埃深处,空寂了然。 这是大漠深处永远不老的故事,“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千古绝唱,被扔在了荒漠里,让人心碎。玉门关,边塞诗中的永恒传奇,在清冷的月光之下,虽苍凉、孤单,却演绎着西域故国永远无法湮灭的精髓。“西出阳关无故人”,当年王维送好朋友元二使瓜洲的时候,在古城长安,怎么会想到千年之后,昔日丝绸古道上的繁华关隘,会成为今天历史尘埃中的残破遗迹呢。 连绵起伏的沙丘之下,不知埋藏了多少西去的足迹,不知埋藏了多少喧嚣的繁华,不知埋藏了多少虔诚的身影,也许,只有夕阳西下的余晖知道吧。
我留下它黎明时分的倩影。尽管这是一个现代建成的小城,昔日的敦煌古城早已不见了踪影,可是,当东方天际出现一抹霞光的时候,我还是一阵激动。在层叠起伏的鸣沙山脚下,敦煌,还依然披着西域重镇的永恒光辉。熠熠生辉的精美壁画,含蓄微笑的斑驳泥塑,犹如佛国依稀传来的曼妙梵音,依然还让我沉醉,让我迷幻。站在幽暗神秘的洞窟里,我仿佛听到那些工匠用线条和色彩与我的对话,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失落王朝淡定宁静的笑容。人类的理想是共通的,从隋唐至明清,无数工匠们呕心沥血描绘的天国理想和极乐世界,虽历经千年,却依然能够直达人的心灵深处,让人宁静安详,让人心驰神往。仰望高耸的九层楼,听大漠的风撩起檐角的钟铃,敦煌的震撼又开始从心中升腾。
敦煌艺术绝不仅仅是一个文明古国的土生土长、自然繁衍的狭隘艺术,而是一个坚韧民族将古希腊、印度、波斯,鲜卑、吐蕃、回鹘、羌戎、蒙古、吐谷浑,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等各色文化揉捏在一起的包容艺术。文化的交融、渗透与传承就这样被凝固在敦煌的壁画和泥塑之中,书写着中华艺术史上的不朽传奇。 敦煌艺术也绝不仅仅是用线条勾连、以色彩晕染、借想象凿刻的视觉艺术,而是将信仰和虔诚砌入砾石泥土之中的灵魂图腾。
一个个生动的表情、一条条飘舞的衣袖、一段段想象的世界,都从石窟壁画中走出,透露出一种自然松弛、通达饱满的精神,散发着一股至真至诚、至善至美、豁达开阔的气息。 古老的敦煌、美丽的敦煌、神圣的敦煌,你的神秘与诱惑,静静等待四面八方潮涌而来的过客,一双双明亮的慧眼,审视着从此经过的每一种表情;一幕幕坦荡的情怀,包容着从此经过的每一个愿望。敦煌,当我仰望你的时候,我愿擎出一盏不灭的明灯,如莲花般,守护着你的一方净土;如行者般,丈量人生与天国的距离。我愿付出毕生的虔诚与心力,与你一起,常伴千年荒漠的寂寥,常随万年斗转星移的交替。
仰望莫高窟,让我震撼的不是宗教,而是千年之前,工匠们在悬崖峭壁上雕刻的梦想,是历尽万苦供养佛陀的虔诚目光,是亿万沙河劫波渡尽的苦苦修行,是忘却人间烟火的宁静理想。
敦煌,我愿永远仰望你渐行渐远的背影和远方。


1楼2014-11-03 22: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