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实力得到很大提高,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劳动力供应格局也逐步从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由供远大于求转向供求平衡。作为制造业主力的农民工也从早期的仅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对薪资和工作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改善工人劳动条件,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自然不断增加。利用机器人技术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已经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总销量超过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但2013年底中国机器人保有量仅为万分之二十三,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意味着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专家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中机联的调研发现,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尽管已经有一批企业在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但是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品牌的认知度,在机器人的市场方面一直面临国外品牌的竞争压力。
苏波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标志,中国机器人技术、产业起步较晚要跟上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步伐,必须加快推进,力争在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工信部工信将组织制订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中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认为,鉴于我国正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对我国工业自动化的提高迫在眉睫,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以拓斯达为例,作为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第一品牌,现如今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4项各种专利,专注自动化智能装备行业,集研发、设计、加工、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于一体,为用户量身打造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力争到2020年,形成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基本满足国际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苏波说。
图片来自:3D打印机器人的百度相册
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总销量超过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但2013年底中国机器人保有量仅为万分之二十三,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意味着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专家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中机联的调研发现,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尽管已经有一批企业在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但是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品牌的认知度,在机器人的市场方面一直面临国外品牌的竞争压力。
苏波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标志,中国机器人技术、产业起步较晚要跟上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步伐,必须加快推进,力争在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工信部工信将组织制订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中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认为,鉴于我国正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对我国工业自动化的提高迫在眉睫,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以拓斯达为例,作为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第一品牌,现如今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4项各种专利,专注自动化智能装备行业,集研发、设计、加工、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于一体,为用户量身打造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力争到2020年,形成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基本满足国际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苏波说。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c793f2f88d4b31cf03c94b3b7d7276f/8ddaf2d3572c11df8f789b4f602762d0f703c2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