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10月,南京也开启了秋天的节奏。“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栖霞山灿烂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她独特的魅力,“枫叶如花,掩映六朝古寺”的红叶胜景更是大自然给予栖霞山的美丽馈赠,栖霞秋景无疑是古城南京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南京栖霞山的红叶品种有40余种,色叶品种丰富,赏红地带多而集中,红叶观赏期较长,从每年的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都有红叶可看。 目前,景区内的红叶整体长势较好,主打品种如枫香、鸡爪槭、红枫等,显示出较好的健康色。当天在景区内看到,榉树已率先变色亮相,部分区域的鸡爪槭、三角枫、红枫由于更能感知气温的变化,也在慢慢变红。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景区部分的糯米椴已经显示非常纯正的橙黄色了,桃花湖景区的栖霞山“枫王”和天开岩附近的几株大枫香,也正在向橙红色转变。 “栖霞的红叶,妙在种类多,面积大,所以能够招致许多游人。”这是民国时栖霞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黄质夫著作《栖霞的红叶》中的一段话。眼下,秋意正浓,“秋栖霞”引得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在世人的眼里,来栖霞山就是观赏红叶。 其实,除了观赏红叶外,286米高的栖霞山,并不算高,也就成为登山比赛的理想场所。现在,每到秋冬季,栖霞山附近的单位,都会组织职工开展登山比赛。说起栖霞山的登山比赛,可谓历史悠久。 金大学生坐火车来爬山 无独有偶,1936年的11月份,著名的金陵大学,也在栖霞山举办了一次登山比赛。这是金陵大学1936年度第一次登山比赛,比赛日期定在了1936年11月8日。 为保证比赛顺利进行,金陵大学成立了由文学院、理学院和农学院相关人员组成的“三院爬山委员会”。比赛通知发出后,“三院”学生积极踊跃,共有40余人报名。 11月8日,是个星期天,一大早,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们就来到金陵大学门口集中。8点整,一行50多人准时出发,来到和平门车站,乘火车赶往栖霞山。到了栖霞山火车站后,还有二三里的路程,才能到栖霞山脚下。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来栖霞山赏秋的游客,足足有几千号人。人群浩浩荡荡,一齐奔向栖霞山。 金陵大学登山比赛的起点,设在了栖霞寺的门前。路线为从中峰畅观亭折返,然后,顺台阶而下,返回出发地点,来回距离大约1500米左右。 畅观亭位于栖霞山中峰,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之间,是栖霞山乾隆行宫的附属建筑之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一次驻跸栖霞山行宫时,题有“畅观亭”匾和对联,后来畅观亭毁于战火。到了1934年,民国政要出资重建了畅观亭。新建的畅观亭有一副对联:“林间风月增清价,眼底江山欲壮怀。”由于畅观亭位置适中,因此是理想的赏枫之地。登山比赛,由徐绍武教授担任发令员。徐绍武,安徽合肥人,192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教育系,金陵大学教授,体育部主任。 中午12点,参加登山比赛的运动员集合完毕,随着徐绍武一声大喊“跑”,40多人一起向畅观亭跑去。动作快的,一马当先,动作慢的就只能夹在人群之中,与大部队一同前进。比赛吸引了前来栖霞山的游客,大家纷纷驻足,加油助威。 由于此次登山距离较短,既考验体力,也考验冲刺能力,因而充满了悬念。出发没多久,名叫曾奋的学生就处于领先位置,他身后紧跟着王金陵、林镇南等学生。跑到畅观亭时,曾奋排名第一,王金陵、林镇南等人,与之相差无几,紧紧相随。 曾奋是金陵大学的长跑冠军,如此短距离的登山比赛,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趁王金陵等人喘息的工夫,一鼓作气,朝山下奔去。把身后的人,落下了20多米。曾奋越跑越快,排在第三位的林镇南,一看苗头不对,上气不接下气地超过王金陵,风驰电掣,直追曾奋,与曾奋的距离越来越近。几个小弯过后,差不多就要与曾奋并驾齐驱。此时,林镇南抬头看到了终点,一个冲刺,超越了曾奋,第一个过终点线,用时5分35秒。领先大半程的曾奋,功亏一篑,输在了冲刺。三至五名,分别是王金陵、贾汝平和藩锡金。 比赛结束,众人用过午餐后,又优哉游哉地上山游玩。 除了上述学校在栖霞山举办过登山比赛外,民国时期,励志社、金陵中学等,也都在栖霞山组织过登山比赛。